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涪陵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云
作品数:
107
被引量:1,038
H指数:14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杨兴易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景炳文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王强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陈德昌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颜荣林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93篇
期刊文章
14篇
会议论文
领域
107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0篇
休克
14篇
肿瘤
14篇
肠癌
13篇
大肠
13篇
大肠癌
11篇
脓毒
9篇
氧供
9篇
氧供给
8篇
氧消耗
8篇
受体
8篇
衰竭
8篇
脓毒性
8篇
细胞
8篇
内毒
8篇
内毒素
8篇
基因
7篇
手术
7篇
死因
7篇
癌组织
6篇
胰腺
机构
104篇
第二军医大学
5篇
宜昌市第一人...
5篇
中国人民解放...
2篇
濮阳市人民医...
1篇
复旦大学
1篇
南京军区南京...
1篇
兰州军区乌鲁...
1篇
上海第二军医...
1篇
泗阳县人民医...
1篇
安徽省六安市...
作者
107篇
陈学云
52篇
杨兴易
44篇
景炳文
27篇
王强
18篇
陈德昌
17篇
颜荣林
16篇
单红卫
13篇
赵良
13篇
付志仁
13篇
丁尔迅
10篇
张翔宇
10篇
蔡清萍
9篇
胡志前
8篇
许超
8篇
严鸣
7篇
王来根
6篇
李晓凯
6篇
王为民
6篇
朱雄伟
5篇
张希洲
传媒
12篇
中国急救医学
11篇
第二军医大学...
11篇
中国危重病急...
7篇
中华实验外科...
6篇
中华急诊医学...
5篇
中华医学会急...
3篇
中华创伤杂志
3篇
医师进修杂志
3篇
急诊医学
3篇
第六届全国危...
2篇
肝胆胰外科杂...
2篇
中国普通外科...
2篇
肿瘤
1篇
中国乡村医药
1篇
外科理论与实...
1篇
中国中西医结...
1篇
临床肝胆病杂...
1篇
中华超声影像...
1篇
中华麻醉学杂...
1篇
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2篇
2013
1篇
2009
10篇
2008
3篇
2006
11篇
2005
7篇
2004
5篇
2003
4篇
2002
12篇
2001
14篇
2000
7篇
1999
5篇
1998
7篇
1997
13篇
1996
1篇
1995
1篇
1992
1篇
1991
1篇
1989
1篇
1988
1篇
1987
共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严重感染患者氧缺陷的病理分型及其机制
1998年
感染患者出现氧输送(DO2)下降时,由于组织代偿性增加氧摄取率(ER),可能不发生缺氧;而DO2正常或升高时,由于高代谢产生的高氧消耗(VO2),组织却可能出现相对性缺氧。监测氧缺陷的病理类型及其产生机制是治疗决策的前提。1病例与方法1.1病例:20...
赵良
陈学云
杨兴易
景炳文
关键词:
缺氧
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全身氧动力学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研究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全身氧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按4 m l/kg、每隔0.5 小时分次从静脉放血,观察大鼠休克过程中全身氧供给(DO2 )、氧消耗(VO2 )和氧摄取率(ExtO2 )的变化。结果:失血后1.5 小时血红蛋白浓度开始显著降低(P均< 0.05),心率明显加快(P均< 0.05);失血2.0 小时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均< 0.01),此时DO2 亦开始进行性下降,由于ExtO2 出现代偿升高,VO2 维持相对不变;失血3.0 小时时,VO2 随DO2 一并降低,呈氧供依赖关系,并伴血乳酸浓度升高。结论: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出现氧供依赖关系,该关系反映了全身组织缺氧的存在。
单红卫
陈学云
杨兴易
景炳文
关键词:
休克
低血容量性
氧消耗
氧供给
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氧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术后病人早期氧动力学变化。方法:19例病人分别于术前、术毕及术后12、24、48、72和96小时测定全身氧供给(DO2)、氧消耗(VO2)及氧摄取率(ExtO2)等。结果:存活与死亡两组病人术毕始VO2、ExtO2即明显增加,DO2升高不显著。24小时后两组DO2均明显升高,存活组VO2、ExtO2恢复至术前水平,VO2对DO2呈非氧供依赖关系;死亡组则VO2、ExtO2仍显著增加,呈氧供依赖关系,且伴有血乳酸浓度升高。结论:氧供依赖关系的出现反映了组织氧债存在及微循环功能的失调。
单红卫
杨兴易
陈学云
景炳文
关键词:
氧消耗
氧供给
体外循环
Fas配体mRNA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Fas配体mRNA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as配体mRNA在5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大肠癌Fas配体mRNA表达阳性率为58%(...
丁尔迅
王强
袁克文
付志仁
吴德敬
陈学云
关键词:
大肠癌
原位杂交
FAS配体
MRNA表达
肿瘤组织
预后分析
术前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建立术前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评分系统,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以1997年6月—2012年7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行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获取其临床信息。随机抽取2/3研究对象作为建模人群,其余作为验证人群。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恶性结节术前诊断预测模型。根据模型中各变量的B值赋予分值,建立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评分系统。通过预测一致性、良恶性区分能力和诊断准确度评价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结果共纳入13980例患者(建模人群9195例,验证人群4785例)。评分系统由性别、发热、颈部疼痛、颈部包块、心悸盗汗、结节数量、结节位置、回声性质、结节边界、颈部淋巴结、结节最大径、促甲状腺素(TSH)、游离T,(FT,)、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Tg)、降钙素、癌胚抗原(CEA)组成,其预测的一致性好(P=0.437),良恶性区分能力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8),诊断准确度高(以63.5分作为诊断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9.3%、81.5%、83.2%、56.8%、96.6%、4.83和0.13)。评分系统在验证人群中的鉴别诊断效能与建模人群中的结果相似。结论所建立的术前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评分系统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以在术前较为准确地预测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质。
李拓
盛建国
李维卿
石勇铨
陈学云
章建全
刘惠敏
余宏宇
蔡全才
刘志民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LOGISTIC模型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大鼠的肺肾肠、内皮素-1和内皮素A受体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时内皮素-1(ET-1)和内皮素A受体(ETAR)基因在肺、肾和小肠黏膜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体克组;通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为内参照基因,分别检测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组肾、肺和小肠黏膜组织ET-1和ETAR基因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尿素氮(BUN)、肌酐(Cr)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脓毒症组肾肺肠组织ET-1 mRNA表达相对量分别为87%、74%、82%,ETAR mRNA为82%、65%、78%;脓毒性休克组肾肺肠组织ET-1 mRNA表达相对量分别为98%、85%、93%,ETAR mRNA为95%、80%、91%;较正常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脓毒性休克组大鼠血清ALT为288.50±194.10、BUN 58,00±5.20,Crl33.67±18.70,较正常组、对照组和脓毒症组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组血清ALT为97.17±6.30、BUN 30,17±2,30、Cr75.83±6.70,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早期动脉血气分析为低氧和呼吸性碱中毒,脓毒性休克组后期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和CO2潴留。结论ET-1和ETAR参与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能是参与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启动的因子之一。
陈学云
张希洲
戴建新
孙树汉
陈德昌
杨兴易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内皮素
基因表达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探讨
1989年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少见病。十年来我院收治本病7例,现就其病因、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探讨。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5例。7例均有黄疸。伴有门脉高压症和急性胆管炎各1例。
陈学云
朱长进
王福民
殷继曾
关键词:
硬化性胆管炎
胆管炎
大黄对大鼠肠粘膜及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9
1997年
目的:研究大黄对肠粘膜及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用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内毒素性休克大鼠动物模型,以荧光标记白蛋白和小肠湿/干重比值检测内毒素性休克肠血管通透性,以血浆内毒素含量来衡量肠粘膜通透性。结果:内毒素能引起小肠组织明显水肿,其湿/干重比值显著增高,同时明显提高肠血管壁对荧光标记白蛋白的通透性;而大黄能减轻肠壁水肿和湿/干重比值(内毒素组为3.75±0.68,大黄组为1.66±0.33,P<0.01),降低肠血管通透性〔小肠组织荧光标记白蛋白含量:内毒素组为(1.254±0.117)μmol/g,大黄组为(0.900±0.071)μmol/g,P<0.01〕。低血容量性休克能破坏肠粘膜屏障,提高肠粘膜对内毒素的通透性,而大黄可明显降低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肠粘膜通透性,抑制肠道内毒素的吸收〔血浆内毒素含量:休克组为(0.557±0.069)EU/ml,大黄组为(0.345±0.055)EU/ml,P<0.01〕。结论:大黄能保护肠粘膜屏障,抑制肠道内毒素吸收,降低肠粘膜及肠毛细血管通透性。
陈德昌
杨建东
景炳文
杨兴易
陈学云
李红红
关键词:
休克
内毒素
肠粘膜
药理
人工材料修补老年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采用人工材料无张力修补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经验和方法,探讨人工材料置于腹壁不同的层次是否影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老年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引流的放置、抗生素的使用及随访结果。根据人工材料放置位置不同分为两组:前鞘前、腹膜前,比较两组间一期愈合和复发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8.52岁;全部采用人工材料修补;人工材料分别放置于前鞘前(皮下)42例、腹膜前(肌层后)25例;术后放置负压吸引49例(73.13%),全部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皮下积液6例(8.96%),切口延迟愈合5例(7.46%),肺部感染5例(7.46%);随访2.4年(0.5~4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两组间一期愈合率无显著差别。结论采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是合适的治疗老年腹壁切口疝的方法,人工材料置于腹壁不同层次均可取得良好疗效,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疗效的重要保证。
颜荣林
王强
陈学云
王为民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切口疝
大黄对胃肠动力学影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197
1997年
目的:研究大黄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动物模型(内毒素性休克大鼠)和临床病例进行了监测。结果:内毒素明显抑制肠道跨膜电位〔正常对照组(59.63±0.65)mV,内毒素休克组(55.51±1.53)mV〕有显著性差异;大黄可提高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肠道跨膜电位(59.34±0.87)mV。临床36例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伴出血患者经大黄治疗后,30例显效(其中18例止血效果良好),6例发生再出血;8例应用H2受体阻滞剂止血,2例显效,后均发生再出血;12例采用H2受体阻滞剂配合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NE)止血,5例显效,以后均发生再出血。49例中毒性肠麻痹患者经大黄治疗后,41例恢复肠蠕动,其中24例能耐受2090kJ/d以上的要素饮食;而27例应用H2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无一例恢复肠蠕动。结论:大黄能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促进胃肠蠕动,对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亦有较好的疗效。
陈德昌
景炳文
杨建东
杨兴易
陈学云
李红江
严鸣
关键词:
休克
内毒素
胃肠道
应激性溃疡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1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