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若平

作品数:70 被引量:28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政治法律
  • 21篇历史地理
  • 12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1篇中共
  • 17篇党史
  • 12篇党史研究
  • 11篇文化
  • 10篇国共
  • 9篇中共党史
  • 8篇学术
  • 8篇中国共产党
  • 8篇主义
  • 8篇共产党
  • 7篇中共党史研究
  • 5篇政治
  • 4篇学科
  • 4篇社会
  • 4篇五四运动
  • 4篇先进文化
  • 4篇民族
  • 4篇范式
  • 3篇党建
  • 3篇党史党建

机构

  • 49篇中共福建省委...
  • 16篇福建省委党校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党史研究与...

作者

  • 68篇郭若平
  • 2篇徐文彬
  • 1篇凌承纬
  • 1篇栗荣

传媒

  • 2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2篇党史研究与教...
  • 10篇中共福建省委...
  • 3篇东南学术
  • 3篇福建论坛(人...
  • 3篇党的文献
  • 3篇北京党史
  • 2篇毛泽东思想研...
  • 2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党建研究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党史文苑(下...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与想象:民族主义的言说被引量:1
2007年
文章认为民族主义是困扰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性社会思潮,西方社会对其解释的思想维度始终是多元的。但无论视角如何,有一点却是一致性的,即民族主义只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的产物。民族主义兴起的“现代性”基础无疑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但这并不构成解释民族主义基本元素——民族形成的唯一理由,因而有关民族自决、民族共同体、民族工业主义特征、民族文化性等等,都成为西方学者用来论证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始资源,而这些正是中国相关理论所缺少的。故此,借他者之镜,照自身衣冠,或许有点意思。
郭若平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民族共同体
“五四时期”的涵盖及其时限
1994年
从整体的历史观看,“五四时期”无疑集合了它那个时代中国社会所有令人焦虑的问题:从民族生存的命运,到社会文化的震荡,乃至个人的遭遇与前途等各方面.所有这些所掀起的不安而又极为敏感的波动,都是这一时期历史潮流或明或暗的表征.近代以来,古老中国文明,在列强的刀光剑影之下,暴露了它的被动与怯懦,于是有了变革现实政治以及重建文化的要求和呼声.戊戌时期的变法思潮、辛亥时期的共和思潮,正是对当时政治矛盾和文化矛盾的一种适时回应.这种回应,在政治上凭借了辛亥革命的结果—中华民国的建立,似乎有了圆满的结局;许多革命党人也自认为“排满”之志已伸,甚至连孙中山先生也认为自己的革命生涯可转向实业建设了.然而,很快地。
郭若平朱金先
关键词:戊戌时期文化矛盾排满中国文明反帝反封建政治矛盾
党史范式中的改革开放史被引量:5
2016年
自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但长期以来,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研究以及相应的理论探讨却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鉴于此,我刊拟开设“推进改革开放史研究”笔谈栏目,并向全国党史国史学界征集来稿(征稿启事参见本期第124页)。本期先推出几位学者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我刊希望广大党史国史研究者就此话题建言献策,积极发表意见,着重从理论概述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加强改革开放史研究的顶层设计,为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全面展开指点方向。
郭若平
关键词:党史范式社会主义事业历史研究
“五四”思想资源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2007年
“五四”涵容着现代中国先进政治意识和先进文化精神,在现代中国社会进步历程中,为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现代文明的艰辛努力,提供了丰厚的、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郭若平
关键词: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思想资源文化精神政治意识民族独立
党史文化:学科范畴中的文化视野被引量:4
2012年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政党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是一种政党思想观念的存在方式。这种文化形态具有自身结构与学科意义。研究与分析党史文化的内在意义与表现形式,是中共党史研究学科领域的新课题。加强学科范畴的党史文化的研究,既有助于建构党史文化的基本理论,也有益于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
郭若平
关键词:党史文化学科范畴
理解农民 理解革命:中共党史研究范式转变的尝试——读《农民性格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被引量:1
2013年
《农民性格与中共的乡村动员模式———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张宏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是研究中共党史、中央苏区史的一本新著,其理论尝试和学术观点,对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央苏区史研究领域的学者来说,有耳目一新之感,书中不乏作者对近代中共革命进程中农民性情与乡土社会的敏感观察力,也体现了其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背景。而且,从乡土社会的底层视角去诠释中国近代革命构成了本书主要的学术性探索,也是中共党史研究范式转变的有力尝试。
郭若平
关键词:中共党史研究中国革命史范式转变农民乡村
书评的尊严——萧乾《书评研究》的意蕴被引量:3
2005年
书评之于学界,历来被视为小道,但在萧乾1935年出版的《书评研究》中,书评却是一项有益于社会的严肃工作。作为这项工作的担当者———书评家,是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知识者,既是代表读者的鉴定者,也是文化生产的监督人,绝不是一种庸俗的、献媚的商业广告商。面对广大读者,以诚信的态度对待书评,一方面是书评家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另一方面也是书评本身是否具有尊严的尺度。
郭若平
关键词:书评家文学评论
中央苏区时期,张闻天摆脱“左”倾樊篱的心路历程被引量:2
1997年
郭若平
关键词:苏区时期中央苏区政权建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阶级"概念的演变被引量:8
2012年
在20世纪20年代,"阶级"概念已被中国共产党大量用于分析中国社会。后来扩大到以"阶级意识"来分析问题,如反对"非无产阶级意识"。到了三四十年代,特别是由于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复杂交织的局势,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和党的革命理论发展的需要,"阶级"概念被扩大到分析中国社会的各个具体阶层,及其在中国革命运动不同阶段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和判断,因时局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多次改变。由此中共逐渐建构起一套针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同时,"阶级"概念扩展到党内,成为思想斗争的理论武器。这样,"阶级"概念不但包含了实体性"阶级"本身,而且包含了"意识"意义上的"阶级"。以"阶级"概念为分析起点的阶级理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栗荣郭若平
关键词:意识形态
概念史与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视野被引量:45
2013年
作为一种史学研究方法,概念史研究逐步引入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但大都不是在严格意义上运用概念史研究规则。这与党史学界对概念史研究的理论认知有关,也与概念史研究和中共党史研究关系的认知有关。因此,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加强概念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引介,显然有助于在中共党史研究中拓展新的领域。
郭若平
关键词:概念史中共党史研究方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