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晔
- 作品数:22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肠癌细胞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与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133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中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133(CD133)与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磁珠细胞分离技术分选出人结肠癌细胞系的CD133+细胞和CD133-细胞,检测两种细胞中OCT4的表达。分别改变CD133+和CD133-细胞中OCT4的表达,观察其对CD133的表达的影响。采用肿瘤球形成实验检验肿瘤细胞干性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 CD133+细胞中OCT4呈现高表达,CD133-细胞中OCT4基本无表达。CD133+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高度抵抗,并且更容易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肿瘤球。干扰OCT4的表达可以降低CD133+细胞中CD133的表达水平,增加对5-FU的敏感性,并且减少肿瘤球形成能力。过表达OCT4增加CD133-细胞CD133的表达水平,降低对5-FU的敏感性,并且减少肿瘤球形成能力。结论 OCT4与CD133在大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OCT4对CD133有直接调控作用。
- 马磊马雯舒文莹刘晓燕邹青峰胡晓晔刘美媛杜际科陈文晟
- 关键词:大肠癌
- 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实体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检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BALP)水平,评价其在实体瘤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二科住院化疗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32例。在治疗前后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小麦菌凝集素沉淀法测定uNTX、sBALP。随访骨相关事件(SREs)及生存状况。结果: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基线uNTX/Cr及sBA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其浓度与骨转移负荷成正相关,与疼痛强度无显著相关。治疗3个月时uNTX/Cr及sBALP水平明显降低,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尚无明显改变;32例患者中,24例基线uNTX/Cr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5例降至正常,9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3%比89%(P=0.039);26例基线sBALP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6例降至正常,10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0%比90%(P=0.038)。uNTX/Cr,sBALP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代谢标记物uNTX、sBALP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对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骨相关事件的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 胡晓晔邹青峰金川李卫东陈文晟
- 关键词:骨转移骨碱性磷酸酶
- 应用SELDI-TOF-MS技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TC方案化疗的敏感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筛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适合接收紫杉醇与卡铂联合(TC)方案化疗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 78例接受TC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标本的蛋白质质谱,分析疗效不同患者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本实验共检测到73个有效的蛋白质波峰,其中m/z位于分子质量2000~10000的波峰有47个。筛选出m/z分子质量为7458.12,6598.64,4211.39,2258.31Da的4个血清标志物做为肺癌化疗疗效判定的候选指标。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平台和生物信息技术筛选的血清蛋白标志物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提供了新的手段。
- 金川张永晖胡晓晔周燕华韦玉香李惠航李浩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化学治疗
- 大肠癌细胞中Oct4与CD13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中转录因子Oct4及干细胞标志物CD133抗原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意义。方法采取术后大肠癌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30例,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及癌灶外邻近正常组织中Oct4及CD133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其中83.3%(25/30)的癌细胞标本中检测到Oct4+细胞,73.3%(22/30)检测到CD133+细胞。而且标本中CD133+细胞的比例与Oct4+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r=0.586,P<0.05)。癌灶外邻近正常组织中检测到CD133+细胞与Oct4+细胞均显著少于癌组织(P<0.01)。结论大肠癌细胞中均有Oct4与CD133的表达,两者呈现正相关性,提示两者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机制,其关系及相关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陈文晟马磊胡晓晔刘晓燕金川李志彪李卫东
- 关键词:大肠癌OCT4CD133
- uNTX、sICTP及sBALP表达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ICTP)及骨碱性磷酸酶(sBALP)表达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小麦菌凝集素沉淀法,测定uNTX、sICTP及sBALP水平。随访骨相关事件(SREs)及生存状况。结果患者基线uNTX/Cr、sICTP及sBA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其浓度与骨转移负荷呈正相关性,与疼痛强度无显著相关性。治疗3个月时uNTX/Cr、sICTP及sBALP水平明显降低,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尚无明显改变;32例患者中24例基线uNTX/Cr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的15例患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3%,而治疗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的9例患者为89%(P=0.039);32例患者中27例基线sICTP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6例降至正常,11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0%和91%(P=0.032);26例基线sBALP水平高于正常值,治疗后16例降至正常水平,10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0%和90%(P=0.038)。uNTX/Cr、sICTP及sBALP水平与肿瘤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骨代谢标记物uNTX、sICTP及sBAL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疗效的监测及骨相关事件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 胡晓晔邹青峰金川李卫东陈文晟刘晓燕
- 关键词:骨转移骨碱性磷酸酶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分析与评价
- 2011年
-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长春瑞滨加顺铂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长春瑞滨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5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3.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发生药物所致的死亡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反应多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而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多为轻、中度,其中常见的有脱发、疲乏、恶心呕吐等,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能提高治疗疗效,除了呕吐反应外,无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文晟邹青峰马磊胡晓晔刘晓燕金川李志彪
- 关键词:顺铂乳腺癌化学治疗
- 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S-1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S-1二线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既往治疗失败且具有HER-2过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多西他赛40 mg/m2,d1;每3周重复。S-1剂量按照体表面积(BSA)计算给予,BSA〈1.25 m2为80 mg/d;1.25≤BSA〈1.5 m2为100 mg/d;BSA≥1.5 m2为120 mg/d;d1~14;每3周重复。曲妥珠单抗每3周给药,首日给予负荷剂量8 mg/kg,然后6 mg/kg,每三周重复。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17例患者中CR 1例,PR 7例,SD 6例,PD 3例,总有效率为47.06%。常见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11例、乏力10例和粒细胞减少9例,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得到明显提升。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S-1作为二线治疗HER2阳性的进展期胃癌疗效令人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 马磊马雯陈文晟胡晓晔刘晓燕刘美媛邹青峰
- 关键词:胃癌药物疗法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
- miR-218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周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miR-218对胃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miR-218 mimics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GC-803细胞,以无关序列(Scramble mimics)作为阴性对照.采用qRT-PCR技术验证miR-218 mimics转染细胞中miR-218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法及MTS[3-(4,5-二甲基噻唑-2-基)-5-(3-羧甲酯基)-2-(4-磺苯基)-2氢-四唑,内盐]法观察miR-218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miR-218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转染miR-218 mimics胃癌细胞中miR-218的表达量较对照细胞显著升高.过表达miR-218的胃癌癌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0.05).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发现,过表达miR-218的胃癌细胞阻滞于G1期.结论 miR-218能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增殖,阻止胃癌细胞周期进程,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刘美媛胡晓晔马磊邹青峰
- BMI-1在人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插入位点1基因(B—cellspecificMaloneymurineleukemiavirusinsertionsite1.BMI—1)是1991年荷兰癌症中心在小鼠淋巴瘤细胞中发现的多梳基因家族(Polycombgroup,PcG)的一个原癌基因。近年来的研究证实,BMI-1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许多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等,
- 廖垚邹青峰胡晓晔
-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BMI-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家族淋巴瘤细胞
- 吉西他滨每周方案或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肺癌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佛冈县人民医院就诊的48例老年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吉西他滨单药组及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吉西他滨单药组给予吉西他滨单药每周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在吉西他滨单药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性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完成情况相当(χ2=0.181,P=0.671)。吉西他滨单药组患者生活质量好转情况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23)。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7.4%、50.0%,疾病控制率为56.5%、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P=0.037;χ2=4.037,P=0.045)。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相当,多为Ⅰ-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单药,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 戴文清胡晓晔吴方明邝文超
- 关键词:吉西他滨奥沙利铂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