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赞亮
-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身免疫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 2006年
-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病(AD)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为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应用ATB HUNGUS药敏试条上机测试。结果 428例A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36 例,感染率为8.4%。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53.5%)、泌尿道(20.9%)、肠道(11.6%)等。共分离出43株真菌,其中白念珠菌28株(65.1%),光滑念珠菌5株(11.6%),热带念珠菌3株 (7.0%),近平滑念珠菌2株(4.7%),曲霉菌2株(4.7%),其他真菌3株(7.0%)。药敏结果显示: 白念珠菌对酮康唑、咪康唑及益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5.7%、46.4%及32.1%,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及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则较低,分别为0、14.3%、14.3%及7.1%,其他真菌的耐药性与白念珠菌相似。结论A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应尽早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加强综合支持治疗。
- 刘蓬蓬翟赞亮徐志静于维林
- 关键词:自身免疫病真菌感染抗真菌药耐药性
- 舒巴坦-头孢哌酮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02年
- ①目的 探讨舒巴坦 头孢哌酮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②方法 将 6 3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2例 ,采用舒巴坦 头孢哌酮 2 g静脉滴注 ,每 8~ 12h 1次 ;对照组 31例 ,采用头孢噻肟 2 g静脉滴注 ,每 8~ 12h 1次。两组疗程均为 7~ 14d .③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 87.5 % ,细菌清除率为 86 .7% ;对照组有效率为 83.9% ,细菌清除率为 84 .6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15 2 ,0 .184 ,P >0 .0 5 )。两组病人共分离出病原菌 5 6株 ,药敏试验显示对舒巴坦 头孢哌酮敏感率为 89.3% ,高于头孢噻肟的 6 9.6 %和头孢哌酮的6 6 .1% ,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83,5 .4 2 ,P <0 .0 5 )。④结论 舒巴坦 头孢哌酮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良好 ,使用安全。
- 翟赞亮王娟刘蓬蓬
-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肺炎药物疗法疗效观察
- 自身免疫病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 2005年
-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病(AD)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28例AD患者并发细菌感染186例,感染率为43.5%。共分离山病原菌28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8株,占51.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29%和30.8%。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结论AD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本组资料对AD细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刘蓬蓬翟赞亮徐志静于维林
- 关键词:免疫系统疾病革兰阴性菌感染药物耐受性
- 头孢吡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慢阻肺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2例,采用头孢吡肟2g,静脉滴注,每12 h1次;对照组33例,给予头孢他啶2g,静脉滴注,每12h1次,两组疗程均为7~14d。结果:头孢吡肟组治愈率为68.8%,有效率为90.6%,细菌清除率为91.2%;头孢他啶组治愈率为60.6%,有效率为87.9%,细菌清除率为90.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5株,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吡肟敏感率为89.2%,明显高于头孢他啶(78.5%)和头孢噻肟(7.4%,P<0.05)。结论:头孢哟肟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于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其治疗慢阻肺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 刘蓬蓬翟赞亮王娟
- 关键词:头孢吡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 头孢吡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 观察头孢吡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71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头孢吡肟36例,给予头孢吡肟2g,静脉滴注,每天2次;头孢他啶组35例,给予头孢他啶2g,静脉滴注,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7~14d。结果 头孢吡肟组治愈率为69.4%,有效率为86.1%,细菌清除率为85.3%;头孢他啶组的治愈率为68.6%,有效率为82.9%,细菌清除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病人共分离出病原菌64株,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89.1%,明显高于头孢他啶(Х^2=7.465,P〈0.01)。结论 头孢吡肟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于头孢他啶,其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良好,使用安全。
- 任立晟刘蓬蓬翟赞亮黄伟丽
- 关键词:头孢吡肟肺炎药物疗法
- 自身免疫病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病(AD)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28例AD患者并发细菌感染185例,感染率43.5%,例次感染率66.6%;共分离出病原菌285株,其中G+球菌86株(30.2%);MRSA和MRCNS分别占63.6%和70%;G-杆菌148株(51.9%);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29.0%和30.8%;真菌43株(15.1%);结核杆菌8株(2.8%);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MRSA和MRCNS的抗菌活性高;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等敏感性高;屎肠球菌仅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G-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AD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细菌谱及耐药性监测对控制细菌感染有重要意义,应尽早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
- 刘蓬蓬翟赞亮于维林徐志静王正强李慧
- 关键词:耐药性
- 头孢吡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被引量:1
- 2002年
- ①目的 观察头孢吡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对 56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应用头孢吡肟 2g静脉滴注治疗 ,每 1 2h静滴 1次 ,1个疗程 7~ 1 4d .③结果 总有效率 91 .1 % ,治愈率 71 .4% ,病原菌清除率 81 .6 % ,不良反应少。
- 翟赞亮刘蓬蓬王娟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老年人药物疗法
- 临床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我院一年中临床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6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32株,占34.2%。革兰阴性杆菌830株,占65.8%。在前十位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个,革兰阳性球菌占4个。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素的耐药率高。头孢毗肟对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抗菌作用差,对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较低,为14.3%-35.5%;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强,耐药率分别为0-24.8%和2.6%-35%。亚胺焙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茵活性最强,除铜绿假单胞菌外,细菌耐药率均<50%。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和9.4%。结论 对临床感染患者应尽快作出微生物学诊断,争取尽早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临床抗感染治疗。
- 刘蓬蓬翟赞亮于维林
- 关键词: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 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监测及治疗对策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应用ATB自动细菌鉴定仪及药敏分析仪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27株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MRS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葡萄球菌327株,其中金葡菌138株(42.2%),居第一位;表皮葡萄球菌101株(30.9%)位居第二;其它如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等均占有一定比例。327株葡萄球菌中共检出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230株,占70.3%,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97株。MSS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0_8%-82.2%和44.4%-51.9%,对其它抗菌素均敏感。MR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和利福平等敏感性高,对其余多种抗菌素耐药。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伤口和血液等标本。科室分布依次是ICU、肿瘤科和外科等。结论 临床分离菌中的葡萄球菌日益增多,对抗菌素的耐药率增高,本院MRS检出率较高,应重视MRS的检测和药敏试验。同时,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地选用抗菌素。
- 刘蓬蓬翟赞亮于维林
- 关键词: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 新生儿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40例分析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分布、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BACTE/ 90 5 0 )、ATB细菌鉴定仪 ,从 80例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瓶中分离出 4 0株 MRCNS。应用 ATB药敏系统 ,测定了青霉素等 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 80株细菌中 ,分离出 4 0株 MRCNS(占 5 0 % ) ,其中溶血葡萄球菌 17株 (42 .5 % )居首位 ,表皮葡萄球菌 15株(37.5 % ) ,其他葡萄球菌 8株 (2 0 % )。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已成为小儿血培养的第一位检出菌 ,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MRCNS占主导地位 (达 5 0 %左右 ) ,成为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药敏结果显示 MRCNS呈多重耐药 ,万古霉素及其他糖肽类抗生素是治疗 MRCNS感染的首选药物。
- 翟赞亮刘蓬蓬李慧张少燕
- 关键词:新生儿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血培养MRC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