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莉娜

作品数:1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旅游
  • 4篇古道
  • 3篇蜀道
  • 3篇文化
  • 2篇旅游资源
  • 2篇课程
  • 1篇新书发布
  • 1篇新书发布会
  • 1篇学者
  • 1篇仰韶文化
  • 1篇遗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间站
  • 1篇衰落
  • 1篇思政
  • 1篇通史
  • 1篇区域文化
  • 1篇专家学者
  • 1篇文化传播
  • 1篇文化名城

机构

  • 16篇三门峡职业技...

作者

  • 16篇樊莉娜
  • 1篇张金龙
  • 1篇倪玲玲

传媒

  • 12篇三门峡职业技...
  • 1篇文物世界
  • 1篇寻根
  • 1篇山西档案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蜀道交通线路的形成因素被引量:1
2014年
蜀道是历史上连接关中与成都平原,穿越秦岭、巴山,分布于川陕间的一系列道路的统称。两千多年来,蜀道基本形成并沿袭“北四南三”的格局。以汉中盆地为中间站,可将蜀道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西安、宝鸡等城市为起点,越秦岭抵汉中,从西向东主要有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段从汉中始,向南翻越大巴山、米仓山,最终到达成都等地,主要有西为金牛道、中为米仓道、东为荔枝道。“北四南三”构成了蜀道交通网络的核心和主干,连结这些主干道路的还有难以数计的分支道路。
樊莉娜
关键词:蜀道交通线路汉中盆地成都平原交通网络中间站
三门峡旅游形象定位策略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三门峡旅游业发展形势较好,但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旅游地形象不佳,定位模糊,未触及三门峡区域文化的核心层,未准确把握资源特征和城市魅力,宣传力度不够。鉴于此,三门峡旅游形象定位应采取充实文化的层次丰度、综合不同的定位方法、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以提高三门峡旅游业的竞争力,以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樊莉娜
关键词:旅游形象
崤函古道遗产廊道构建框架及策略
2022年
历史上的崤函古道如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线性遗产,目前其保护采取的是点状的、区段性的方式,缺乏区域层面的整体保护架构,不利于其整体价值的发挥。为从根本上保护利用好这一线性遗产,引入了遗产廊道理论,搭建了崤函古道遗产廊道构建框架:崤函古道遗产廊道的范围涉及崤函古道经行的主要区域,可将其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保护层次;崤函古道遗产廊道的空间构成包括绿色廊道、游道、崤函古道文化遗产、解说系统;从空间、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提出崤函古道遗产廊道的构建策略,有助于遗产和自然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多元目标的实现。
樊莉娜
蜀道概念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蜀道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蜀道指古代蜀地通往四方的道路;狭义的蜀道,则是"秦蜀古道"的专有名称,是对历史上翻越秦岭、巴山,连接关中与四川盆地的一系列道路的统称。文献中使用最早的是广义的蜀道概念,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指长安到成都之路,是狭义上的蜀道。约从唐代开始狭义的蜀道概念逐渐流行和普及。蜀道概念演变折射出蜀地对中央的重要性。
樊莉娜
关键词:影响因素
三门峡旅游产业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旅游业的发展使区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弘扬,区域文化也可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三门峡旅游产业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发展还只是停留在表象层面,存在旅游形象定位不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宣传不力等问题。为促进三门峡旅游产业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发展,要准确提炼旅游形象,彰显文化底蕴;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加强宣传促销,积极拓展旅游产业市场。
樊莉娜
关键词:旅游产业区域文化互动发展
北宋东京城郊的发展被引量:2
2006年
北宋时开封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城郊也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并出现了新的景象。本文初步划定了东京城郊的大致范围,对其发展情况进行了复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口的增长、交通的便利、城市消费需求的刺激以及政策方面是城郊发展的主要原因。
樊莉娜
关键词:北宋
文化线路视野中的崤函古道被引量:6
2009年
"文化线路"遗产保护近年来备受关注。崤函古道作为一条文化线路,是历史时期沟通长安(西安)、洛阳的东西交通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开通后,崤函古道又与其它通道组合,由原来的境内通道,而发展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崤函古道在时间上几乎纵贯三门峡地区人类的发展史,使用时间长、影响深远,文化特征明显、作用突出,符合马德里会议制定的文化线路的四个基本判别标准,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线路。
樊莉娜倪玲玲
关键词:文化线路
传统蜀道的衰落与新生
2016年
传统蜀道的衰落是迟缓被动的,有过诸多曲折和反复。民国初裁撤驿站后,因缺乏官方管理和维护,蜀道虽仍通行,但已呈衰微之势。蜀道沿线公路兴起后,川陕间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但随着抗战后方与前线陷入交通运输力量不足的困境,传统蜀道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川陕战时驿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起抗战的"运输生命线"。新中国成立后,蜀道沿线的现代交通迅猛发展,传统蜀道的通行作用丧失。但其生命并未终结,而是以其他方式延续:传统蜀道为现代公路、铁路建设提供了多样的建设依据和基础;蜀道及沿线的历史遗存与文化景观,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樊莉娜
关键词:衰落
流动的文明--中国古代交通及文化传播研讨暨《崤函古道史》新书发布会纪要
2025年
2024年12月20日上午,中国古代交通与文化传播研讨暨《崤函古道史》新书发布会在河南三门峡市天鹅湖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大象出版社、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大象出版社和三门峡市本地专家学者代表等50余人参会。
宋海波樊莉娜
关键词:专家学者交通史新书发布会
崤函古道与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的形成
2012年
在崤函地区,黄帝神话呈现出极为繁盛的局面,形成了以灵宝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在崤函地区,当地民众曾有的历史记忆——黄帝部族在这一地区的活动以及公众对黄帝由衷的崇奉和敬仰,是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形成的根源。以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形成过程中,崤函古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黄帝部落的迁徙和在崤函地区的活动是其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崤函古道为其形成输送了大量的原材料。
樊莉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