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会飞

作品数:51 被引量:53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气候
  • 7篇积温
  • 6篇农业
  • 5篇灾害
  • 5篇气象
  • 4篇农业气象
  • 4篇作物
  • 3篇正弦
  • 3篇农技
  • 3篇农技推广
  • 3篇气温
  • 3篇准确率
  • 3篇棉花
  • 3篇涝灾
  • 3篇暴雨
  • 2篇信息技术
  • 2篇日数
  • 2篇适宜性
  • 2篇适宜性区划
  • 2篇土壤

机构

  • 47篇中国农业大学
  • 14篇中国气象科学...
  • 6篇北京市气候中...
  • 5篇山东省气象局
  • 4篇滑铁卢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广西气象减灾...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湖南省气象科...
  • 1篇江西信息应用...

作者

  • 48篇姜会飞
  • 17篇廖树华
  • 11篇霍治国
  • 8篇潘学标
  • 8篇温德永
  • 7篇侯双双
  • 7篇叶彩华
  • 5篇李楠
  • 5篇高静
  • 5篇肖静
  • 4篇杨建莹
  • 3篇翟志宏
  • 3篇丁谊
  • 2篇毛飞
  • 2篇王潇潇
  • 2篇邬定荣
  • 2篇胡琦
  • 2篇戴剑波
  • 2篇郭文利
  • 2篇王培娟

传媒

  • 10篇中国农业气象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农业经济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教育(高...
  • 1篇Agricu...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农业气象信息技术与农业气象教育工作整合的必要性被引量:1
2009年
农业气象教育是高等农林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和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当前条件基本具备的前提下,有必要开展农业气象信息技术与农业气象教育整合工作,以促进和增强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在农业气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姚渝丽姜会飞冯颖竹谢宗烈王学明毛军需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时期农技推广的思考被引量:1
2000年
从我国农业的现状及其在新时期对农技推广的要求出发 ,对在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体制下 ,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矛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新时期农技推广的职能转变以及农技推广队伍的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论述了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服务系统发展规模经营的可能性 。
姜会飞廖树华温德永
关键词:农技推广农业规模化农户经济全球化发展
北京地区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07年
利用北京地区1978—2006年冰雹发生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和人工消雹降雨影响天气的共同作用下,北京地区冰雹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从多年平均情况看,冰雹发生频率和雹日都是山区多于城区,山区又以西北部最多、东部和西部次之、南部最少的空间特征。最后根据北京地区冰雹分布特征和冰雹对小麦、玉米和果树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影响提出了应对冰雹的防灾减灾对策。
叶彩华姜会飞李楠翟志宏丁谊郭文利
关键词:冰雹灾害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开放实验教学的探索被引量:6
2006年
通过介绍农业气象学在农林院校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发展现状,简要论述加强实践教学和开放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该校农业气象开放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效果,提出了引进学生助教、加强开放实验室管理等改革方案。
姜会飞梁俊华丁谊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生助教
浅谈“以教导学”
2012年
本文介绍了通过"教学互动"的启发式课堂教学、"学学互动"的协作式课外练习和"个性计划"的应用式知识温习,把"以教导学"贯穿到课程知识学习的全过程。
温德存戴剑波侯双双姜会飞
关键词:教学互动
探索新时期农技推广的新途径被引量:1
2000年
姜会飞廖树华温德永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业技术
中国普通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被引量:18
2021年
发展油茶产业可有效增加农民收益,促进精准扶贫并改善生态环境。对油茶进行全国尺度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可以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中国分布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普通油茶为对象,选择年平均气温、1月和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为关键气候因子,计算主产区(即种植面积在6667 hm2以上的县市)的关键因子值。基于这些因子值,采用改进的气候相似距法进行全国1 km×1 km网格的普通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中国普通油茶的最适宜区面积为98×104km2,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和浙江四省及周围省的相邻区域;适宜区面积和次适宜区分别为52×104和80×104km2,依次分布在最适宜区的外围;次适宜区北界约为北纬33.5°,西界约为东经111.5°,南界和东界不明显;湖南省的最适宜区面积最大,其次是江西、广西、浙江和福建,五省合计约占全国最适宜区面积的70%;与多种来源实际种植面积资料对比表明,区划较好地反映了普通油茶的种植状况;与主产区气候特征对比表明,区划较为准确地区分了普通油茶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气候特征。本研究明确了普通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区的分布,可为油茶产业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支撑。
邬定荣王培娟霍治国袁小康姜会飞杨建莹马玉平郭水连
关键词:气候适宜性普通油茶区划
海南冬种瓜菜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海南省18个地面气象站1998-2011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结合海南冬种西瓜、豇豆、辣椒和丝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资料,运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和方法测算海南冬种瓜菜的干旱气候风险、灾损减产风险和防旱抗旱能力,同时综合以上3个指标得到干旱综合风险指数,并基于干旱综合风险指数进行干旱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海南岛冬种瓜菜干旱综合风险指数基本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高风险区集中在其西部和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东方市、昌江县和乐东县等。经检验,风险区划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相符。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冬种瓜菜防旱减灾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白蕤霍治国姜会飞杨建莹
关键词:冬种瓜菜干旱气候风险
不同下限基点温度对积温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为探究不同下限基点温度对作物发育阶段积温稳定性和对发育期模拟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一个下限温度的线性生长假设,以1990—2015年北京密云冬小麦抽穗至成熟期为例,统计设定下限温度5.0~15.0℃不同基点温度的阶段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这2种积温模型的阶段积温及其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随下限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以模拟均方根误差和模拟准确率为指标对比分析下限温度指标对积温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段积温随下限温度而变化,有效积温随下限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和程度比活动积温更快;阶段活动积温大于有效积温,且两者差值随着下限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一定的下限温度范围内,以标准偏差为指标时有效积温绝对稳定度优于活动积温,而以变异系数为指标时则活动积温相对较有效积温相对稳定;以均方根误差检验模拟效果,则阶段活动积温模拟效果优于有效积温;以发育期模拟误差在2d以内表征模拟准确率时,2种积温模型的模拟效果随下限温度而变化,下限温度在5.0~12.5℃时,有效积温的模拟准确率高于活动积温的,而当下限温度≥12.5℃时,活动积温的模拟准确率大于有效积温的。
姜会飞郭勇张玉莹姜少杰闫梦玲王晓晨王潇潇张子源温德永廖树华
关键词:积温
中国苹果旱涝灾害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2年
苹果在中国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气候变化背景下旱涝灾害频发重发,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总结苹果旱涝灾害已有研究成果可为防灾减灾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支持。本文采用分类归纳、系统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实际灾情,评述中国苹果旱涝灾害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苹果旱涝灾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苹果旱涝灾害的形成和强度是由天气气候、地形、土壤结构等因素共同决定的;灾害指标主要分为形态学指标、天气气候指标和农业气象指标;风险评估多为考虑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价;苹果各生育阶段各等级干旱均呈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但已有成果多集中于北方苹果主产区不同生育时段的干旱灾害研究,存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用的针对性、时效性不足等问题。在加强果园观测数据获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过程的灾变指标、建立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模型与应用系统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戴安然霍治国姜会飞
关键词:苹果旱涝灾害风险评估防御措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