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蒙福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迷走神经背核
  • 4篇背核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支
  • 2篇神经支配
  • 2篇下丘
  • 2篇下丘脑
  • 2篇脑啡肽
  • 2篇解剖学
  • 2篇家兔
  • 2篇臂旁核
  • 2篇SP
  • 2篇L-ENK
  • 1篇动脉
  • 1篇杏仁体
  • 1篇胸背神经
  • 1篇腰部
  • 1篇医学教育
  • 1篇影像解剖
  • 1篇韧带

机构

  • 11篇南京医学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镇江医学院

作者

  • 13篇叶蒙福
  • 7篇宋鹤九
  • 7篇赵林昌
  • 5篇戴晓章
  • 3篇陈玉敏
  • 2篇印克杰
  • 2篇丁炯
  • 1篇姜平
  • 1篇王道新
  • 1篇王生福
  • 1篇陈可胜
  • 1篇景成定
  • 1篇孙树功
  • 1篇狄荣科
  • 1篇狄镇海
  • 1篇马仁俊

传媒

  • 7篇解剖学杂志
  • 4篇南京医学院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6
  • 5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8
  • 1篇198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的调查
1993年
调查52具成年尸体(男38,女14)的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结果发现:上肩胛下神经多数为2支(53.85+4.89%),常起自后束(86.98±2.43%)。胸背神经均为1支,大多数起自后束(74.29±4.27%),有时与下肩胛下神经共干(22.86±4.1%)。下肩胛下神经多数为1支(98.1±1.33%),半数以上起自腋神经(54.29±4.86%),所以应视为腋神经的分支。大圆肌支为下肩胛下神经的终支,但偶而可单独起自腋神经(1.87±1.33%)。
叶蒙福宋鹤九赵林昌马仁俊孙树功
关键词:胸背神经
腰部椎间孔韧带的观测被引量:11
1996年
用胎儿、儿童及成人脊柱标本,共20例,研究腰部椎间孔韧带.在上述标本中均发现椎间孔韧带,共195条,其中横孔上韧带20条.横孔下韧带119条.体横上韧带31条,体横下韧带25条.横孔上、下韧带主要分布于上腰部椎间孔内,尤以L_1椎间孔内多见;体横上、下韧带主要分布于下腰部椎间孔处,特别在L_5椎间孔处多见.文中讨论了椎间孔韧带的临床意义.
宋鹤九孙树功赵林昌叶蒙福马仁俊王道新
关键词:椎间孔韧带腰部
家兔肾传入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被引量:1
1993年
应用雄性家兔12只,将20%HRP溶液100μl沿左肾门注入肾的纤维膜下.结果:在所有家兔的双侧脊神经节内均发现有标记细胞,计有1316个,其中同侧有1075个,占81.68±1.06%;对侧有241个,占18.31±1.06%.肾经交感神经传入的节段分布于:同侧T_(10)-L_4节段,但T_(12)-L_2节段较集中,有842个,占78.32±1.25%,对侧分布于T_(11)-L_2节段,而T_(12)-L_2较集中,有194个,占80.49±2.55%.标记细胞的大小甚为悬殊,细胞中以中小型细胞为主,占81.15±1.07%.
赵林昌叶蒙福宋鹤九马仁俊李敏孙树功
关键词:家兔脊神经节
用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下丘脑至迷走神经背核簇和脊髓的投射被引量:2
1986年
本文用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大白鼠下丘脑向迷走神经背核簇和脊髓的投射。将荧光素Bb和PI分别注入一侧迷走神经背核簇和脊髓的不同平面。结果:在各组动物的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区和背侧核以及未定带内见到许多Bb和PI标记细胞以及少量双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注射侧。结果说明室旁核、背侧核、外侧区和未定带有直接投射至迷走神经背核簇和脊髓的细胞,少数细胞以分支投射两处,它在脊髓内的投射范围至少到达上骶髓,都以同侧投射为主。
戴晓章叶蒙福陈玉敏姜文跃
关键词:室旁核PI下丘脑间脑脊髓
SP样和L-ENK样免疫反应物在大鼠臂旁核内的分布
1988年
本文用PAP法研究P物质样的亮氨酸脑啡肽样免疫反应性(SP-LI,L-ENK-LI)物在大鼠臂旁核各亚核内的分布。在外侧腹亚核、外侧背亚核、外侧外亚核、背侧臂旁区、间质部、内侧臂旁主核尾侧段的背侧部及K-F核中有大量的L-ENK-LI终末和纤维,外侧中央亚核和外侧上亚核内为中等量;在这些核中,除背侧区、外侧上亚核、间质部和内侧臂旁主核外均有许多L-ENK-LI胞体。SP-LI终末和纤维的分布与L-ENK-LI有些类似,但在某些核中的量较少;SP-LI胞体少量见于外侧亚核、外侧中央亚核和内侧臂旁核等的咀侧段。
戴晓章叶蒙福
关键词: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臂旁核
100例上矢状窦外侧陷窝的观察
1993年
用100例成人硬脑膜标本,研究上矢状窦外侧陷窝的缺如率、数目、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外侧陷窝的外侧缘与颅的正中线的最大距离,对蛛网膜粒的分布做了详细的观察和测量,并对其功能作进一步探讨。
赵林昌马仁俊宋鹤九叶蒙福孙树功
关键词:上矢状窦
脾动脉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应用成人尸体50具,对脾动脉及各级分支以进行观察和测量。脾动脉平均长为144.00±14.3mm,起始部管径平均为8.07±2.19mm,以2~3个弯曲多见,有27例,占54.00±7.04%。脾动脉主要分支:胰背动脉,出现率为96.00±2.77%;胰大动脉,出现率为88.00±4.59%;胰尾动脉,出现率为100%,有1~3支,其中1支者占63.83±7.01%;脾动脉其它胰支,出现率100%,有1~5支,其中2支者57.78±7.36%;脾叶动脉2分支型44例,占88.00±4.59%,脾段动脉4~5支32例,占64.00±6.78%。
赵林昌宋鹤九叶蒙福马仁俊孙树功
关键词:脾动脉解剖学
亮氨酸脑啡肽样和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在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簇和网状结构内的分布
1988年
用PAP法研究亮氨酸脑啡肽样(L—ENK—LI)和P物质样(SP—LI)免疫反应物在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簇和网状结构内的分布。证明在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外侧网状核外侧部及其外侧的区域内有大量的L-ENK样终末和纤维,在背侧和腹侧网状核之间的移行区内有中等量的分布,其余区内为少量。L-ENK样胞体在孤束核、咀侧腹外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的腹侧部和α部、外侧旁巨细胞核以及中缝大核内均有许多分布,在迷走神经背核的尾侧部、背侧和腹侧网状核之间的移行区有中等量,其余区内为少量。SP样反应物的分布与L-ENK样物类似,但其终末和纤维的数量较L-ENK者略少,阳性胞体的数量除了在中缝核及外侧旁巨细胞核内侧端中的量较L-ENK样胞体多以外,在其余区内均较少。
戴晓章叶蒙福
关键词:L-ENKSP免疫组织化学
影像解剖引入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初探被引量:1
1998年
近20年CT、磁共振等影像学科的产生,尤其90年代磁共振的广泛普及,将人体微小的结构也能显示得很清楚,显示的结构更接近人体的生命状态,更加立体化和清晰度明显增高。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系统解剖学仅用标本作为学习手段,不结合影像解剖学的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学好系统解剖学课程。
姜平狄荣科司蕖元王生福陈可胜卢前琦叶蒙福狄镇海景成定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医学教育影像解剖
杏仁体和下丘脑至迷走神经背核簇尾侧部的投射被引量:8
1990年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一侧迷走神经背核簇尾侧部后,在同侧杏仁中央核和两侧(同侧较多)下丘脑室旁核、外侧区及未定带内见大量标记细胞,在下丘脑背内侧核和背核内也见中等量的标记细胞。结果说明杏仁中央核和下丘脑的许多核有直接投射纤维至迷走神经背核簇的尾侧部。杏仁中央核的投射为同侧,下丘脑的投射为两侧性(以同侧为多)。
戴晓章叶蒙福陈玉敏丁炯印克杰
关键词:杏仁体下丘脑迷走神经背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