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贞 作品数:61 被引量:154 H指数:8 供职机构: 河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穿刺路径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不同穿刺路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CT引导下经肝、经胃、经十二指肠、经肠系膜间、经胸腰髂肋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21例、胰腺癌4例。患者术前均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CT引导下,根据病灶位置不同选择相应的穿刺路径,采用1~3支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术后即刻扫描CT行验证计划。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肝路径21例,经胃路径9例,经十二指肠路径2例,经肠系膜路径2例,经胸腰髂肋肌路径5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腹膜炎、呕血、黑便等穿刺相关并发症。术前与术后粒子总活度、粒子数目及周边剂量(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上5种穿刺路径安全、可行;经空腔脏器植入时,需要有严格的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措施。 吴娟 隋爱霞 张宏涛 于慧敏 高贞 王娟关键词:腹膜后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肿瘤吸收剂量对比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周边剂量相同时不同活度^(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的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边长3.5 cm正方体模拟肿瘤,分别载入^(125)I粒子0.8 m Ci(A组)、0.3 m Ci(B组)并周边分布,处方剂量145 Gy,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100%靶体积吸收剂量(D_(100))、90%靶体积吸收剂量(D_(9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15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_(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根据^(125)I粒子衰变规律公式,分别计算A、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粒子活度,计算两组粒子植入后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肿瘤实际吸收剂量、D_(100)、D_(90)、V_(150)、V_(90)、最高剂量点等指标。结果A组、B组粒子植入后1、2、3、4、5、6个月时肿瘤实际吸收剂量均值相同,均为(81.43±46.20)Gy;D_(100)分别为(49.14±34.65)Gy、(38.86±27.43)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D_(90)均为(64.57±46.20)Gy;V_(150)分别为(7.96±8.62)%、(7.58±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V_(90)分别为(25.83±35.76)%、(26.16±3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最高剂量点分别为(798.29±568.07)Gy、(359.29±256.36)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周边剂量相同时^(125)I粒子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肿瘤吸收剂量相同,粒子活度对肿瘤吸收剂量速率无影响,高活度组粒子靶区内最高剂量点明显高于低活度组,高剂量区持续时间较长于低活度组。 张宏涛 于慧敏 郭利涛 隋爱霞 吴娟 任菊娜 高贞 王娟关键词:^125I 治疗计划系统 近距离放射治疗 活度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胃入路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例腹膜后转移癌患者,经充分的肠道准备,在CT引导下经皮经胃入路,采用1-3根粒子植入针植入125I粒子,活度0.3mCi-... 王娟 张宏涛 高贞 于慧敏 赵宪芝125I粒子植入术后肿瘤靶体积缩小对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5年 本研究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术后不同时间的验证计划,观察靶体积缩小对周边剂量(D90)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吴娟 王娟 隋爱霞 苏晓华 高贞 于慧敏 张宏涛关键词:体积缩小 植入术后 肿瘤 治疗计划系统模拟^(125)I粒子周边与中心分布剂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周边分布与中心分布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采用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2、2.5、3、3.5、4、4.5、5 cm等7种边长的正方体,模拟不同大小肿瘤,分别载入0.5 m Ci125I粒子,处方剂量145 Gy,粒子周边分布(周边组),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90%靶体积吸收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90)、最高剂量点、平均剂量等参数;同样方法将以上各肿瘤中载入粒子作中心分布(中心组),得出上述参数。结果周边组和中心组D90均数分别为(147.29±0.58)Gy和(106.08±9.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2,P=0.005);V90均数分别为(95.46±0.44)%和(9.0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P=0.009);最高剂量均数分别为(1 224.65±12.7)Gy和(1 532.48±48.5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3,P=0.000);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192.14±2.89)Gy和(179.81±5.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7,P=0.029)。结论 125I粒子不同分布模式直接影响剂量分布,粒子数目和活度相同时周边布源有较好的剂量分布。 隋爱霞 于慧敏 张宏涛 吴娟 任菊娜 高贞 王娟关键词:近距离放射治疗 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穿刺路径分析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不同穿刺路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CT引导下经肝、经胃、经十二指肠、经肠系膜间、经胸腰髂肋肌行12引粒子植入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男14例,女11例,4... 王娟 吴娟 张宏涛 隋爱霞 于慧敏 高贞 赵宪芝125I粒子治疗肿瘤周边与中心分布剂量学研究 目的 对比相同处方剂量、肿瘤体积、粒子活度时,粒子周边与中心分布的剂量学差异并评价相应治疗计划.方法 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三径分别为2×2×2、3×3×3、4×4×4、5×5×5cm的正方体及圆... 王娟 于慧敏 张宏涛 高贞 赵宪芝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针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时,针芯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患者术中42个圆形感兴趣区(R0I),分别测量每个ROI对应的无植入针、有植入针拔针芯、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的CT值和CT值噪声标准差(SD)。得到3组CT值、SD,其中无植入针组为A组、有植入针拔针芯组为B组、有植入针未拔针芯组为C组,以A组数据为基准,分别计算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SD的差值百分比。结果 A、B、C 3组CT值的平均数分别为(17.09±39.40)、(106.86±52.28)、(120.05±73.47)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9,P<0.05);A、B、C 3组SD的平均数分别为(41.42±38.71)、(106.86±52.28)、(239.88±112.08)H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26,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CT值的差值百分比分别为(121.34±160.35)%、(438.00±44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P<0.05);B组与A组、C组与A组SD差值百分比分别为(251.53±240.25)%、(785.67±766.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6,P<0.05)。结论 CT成像参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粒子植入针明显影响图像质量,拔出一定距离的针芯可明显减少该影响,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粒子的准确布源。 隋爱霞 于慧敏 邱刚 杨双臣 张宏涛 吴娟 王娟 高贞关键词:X线计算机 粒子植入 图像质量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步疗效 目的探讨放射性I粒子植入治疗对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8例11个病灶,在B型超声或CT引导下植入I粒子,活度0.5m Ci~0.7 mCi,术后验证D9... 王娟 高贞 张宏涛 王泽阳 赵静 吴立丽 李健敏 任菊娜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组织间植入 ^(125)I粒子治疗甲状腺癌实际吸收剂量与靶体积变化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剂量学参数与肿瘤体积变化的关系,以期得出甲状腺癌粒子植入术后更精准预测疗效的剂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行粒子植入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2例,共23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剂量验证,得出术后D_(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剂量)。术后规律随访,根据患者实际随访时的CT图像计算术后t月肿瘤体积缩小比(R_(t))、初月实际吸收剂量(D_(1m))、初月疗效校正吸收剂量(D_(1e))、初月敏感性校正吸收剂量(D_(1s))。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线性分析将术后D_(90)、D_(1m)、D_(1e)及D_(1s)与R_(t)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术后D_(90)、D_(1m)、D_(1e)、D_(1s)、R_(t)均数分别为(129.73±14.22)Gy、(36.95±7.35)Gy、(43.45±11.32)Gy、(41.78±13.39)Gy、(32.00±19.00)%。术后D_(90)、D_(1m)、D_(1e)、D_(1s)与R_(t)为三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0.551、0.728、0.858,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术后剂量学参数D_(90)、D_(1m)、D_(1e)及D_(1s)均可预测甲状腺癌粒子术后疗效,其中D_(1s)预测疗效可能更准确。 刘泽洲 王娟 张宏涛 梁岩松 高贞 赵金鑫 徐克 李慧娟 于慧敏关键词:碘-125粒子 甲状腺癌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