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全

作品数:23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2篇精神分裂症
  • 22篇分裂症
  • 15篇精神分裂症患...
  • 9篇敌意
  • 5篇症状
  • 5篇精神症
  • 5篇精神症状
  • 5篇共情
  • 5篇归因
  • 3篇患者攻击行为
  • 2篇信度
  • 2篇信效度
  • 2篇元认知
  • 2篇社会
  • 2篇述情障碍
  • 2篇慢性
  • 2篇慢性精神分裂...
  • 2篇面孔
  • 2篇面孔识别
  • 2篇共情能力

机构

  • 1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4篇安徽省精神卫...
  • 2篇合肥市第四人...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精神病...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23篇陈学全
  • 17篇董毅
  • 12篇李慧
  • 12篇汪凯
  • 7篇耿峰
  • 7篇朱道民
  • 6篇马玉婷
  • 5篇赵菁
  • 4篇穆菁菁
  • 4篇刘勇
  • 3篇李文飞
  • 3篇王龙
  • 3篇季益富
  • 2篇季芳
  • 2篇常荷
  • 2篇储召学
  • 2篇方萍
  • 2篇万兴松
  • 2篇张凤凤
  • 2篇钟慧

传媒

  • 7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和成人依恋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对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69例正常人进行评估,分析两组快感缺失得分的差异,以及精神分裂症组快感缺失与成人依恋风格的关系。结果:精神分裂症组RSAS-C评分(11.85±6.75)、RPAS-C评分(16.86±9.6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8.59±5.09、14.07±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分裂症组RPAS-C得分、RSAS-C得分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阴性症状分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318,P<0.01;r=0.239,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RSAS-C得分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291,P<0.01;r=0.497,P<0.01),RPAS-C得分与依恋回避呈正相关(r=0.537,P<0.01),而与依恋焦虑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组快感缺失程度高于正常组,与不安全的成人依恋特征即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韩丽娟耿峰董毅朱道民李慧穆菁菁谢军陈学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依恋焦虑
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与共情及精神症状的相关性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与共情能力及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订版元认知评估量表(MAS-A)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77例处于疾病治疗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4例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进行元认知和共情能力评估,86例正常者作IRI-C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作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MAS-A总分[(8.8±3.3)分]及其自我反省[(3.4±1.1)分]、理解他人[(2.5±1.0)分]、去中心化[(0.4±0.6)分]和控制分量表分[(2.4±1.1)分]均低于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分别为:(12.7±3.4)分、(4.9±1.2)分、(3.3±0.9)分、(1.1±0.7)分、(3.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评分与共情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229-0.305,P<0.05),与PANSS评分间呈负相关(r=-0.248--0.491,P<0.05),控制症状评分后,元认知评分与共情评分间的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受损,元认知损害与共情缺陷间存在关联,提示两者间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吴伟明董毅Lysaker P.H汪凯朱道民王龙刘勇陈学全李慧赵菁马玉婷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元认知共情精神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敌意归因偏向与执行功能及其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
目的 敌意归因偏向是指个体在良性的环境下或缺乏社会线索的模棱两可环境下,对他人的行为倾向于给予过度的敌意判断,研究指出,敌意归因(即在缺乏根据的情况下感知到威胁和敌意)与偏执症状明显相关;执行功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和管理其他...
陈学全董毅李文飞蔡菡耿峰李慧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及童年创伤的关系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和童年创伤的关系。方法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1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攻击行为评估,将患者分为攻击组(58例)和非攻击组(77例),同时做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C)以及童年创伤问卷(CTQ)评估,分析童年创伤、敌意归因偏向与攻击行为问的关系。结果攻击组患者AIHQ—C敌意偏向总分[(6.27±1.20)分]、责备偏向总分[(8.04±1.97)分]和攻击偏向总分[(6.17±1.02)分]均高于非攻击组患者[分别为:(5.90士0.97)分、(6.91±2.10)分、(5.59士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AIHQ-C评分、CTQ总分和MOAS分两两间均呈正相关(r=0.171~0.350,P〈0.05—0.01);回归分析显示,敌意归因偏向可直强预测患者攻击行为(β=0.342,P〈0.05),在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童年创伤经历及归因方式相关,童年创伤通过敌意归因偏向的中介作用对患者的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陈学全汪凯董毅李文飞夏海涛季益富靳胜春白伟曹小梅余家快王瑞斌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敌意归因
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的信效度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 分析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RSAS-C对314名正常健康者和20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随机抽取75名正常者和102名患者间隔两周后进行重测,评估重测信度,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总分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症状分为效标,计算效标关联效度.结果 信度检验:总样本、患者组和正常组RSAS-C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87、0.804和0.759;分半信度分别为0.715、0.740和0.676;重测信度分别为0.902、0.916和0.831.效度检验:总样本、患者组和正常组RSAS-C得分与TAS-20总分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1、0.398和0.154,患者组RSAS-C得分与PANSS阴性症状分的相关系数为0.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RSAS-C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表明RSAS-C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结论 RSAS-C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正常人群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快感缺失状况的评估.
马玉婷董毅汪凯赵菁穆菁菁刘勇杨琪陈学全耿峰李慧
关键词:信度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执行功能及情绪障碍的关系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执行功能和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述情障碍、执行功能及焦虑和抑郁症状的评定,抽取TAS总分≥62为高分组(38例)和TAS总分≤53为低分组(42例),比较两组的WCST成绩并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将SAS、SDS标准分与TAS-2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述情障碍高分组的错误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次分类应答数均高于低分组(P<0.05);而高分组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正确应答百分数、概念化水平应答率则明显低于低分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TAS-20的总分及因子分与WCST成绩呈负相关(P<0.05),TAS-20的总分及因子分与SAS、SDS标准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执行功能损害、负性情绪密切相关。
蔡菡李泽爱刘寰忠陈学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述情障碍抑郁焦虑
精神分裂症患者敌意归因偏向与共情能力及精神症状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敌意归因偏向和共情能力,探讨患者敌意归因偏向与共情能力及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C)和人际反应指征量表(IRI-C)对81例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敌意归因偏向和共情能力作评估,与100例正常者作比较,患者组同时作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患者组AIHQ-C的各项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P<0.05),患者组的IRI-C总分、想象力和共情性关心因子分均低于正常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AIHQ-C评分与IRI-C总分、观点采择因子分及共情性关心因子分呈负相关(P<0.01,P<0.05),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P<0.01,P<0.05),IRI-C总分与阴性症状(r=-0.28,P=0.011)呈负相关,共情性关心因子分与PANSS总分(r=-0.22,P=0.045)和阴性症状分(r=-0.26,P=0.019)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敌意归因偏向和共情能力的损害,这种归因偏差可能与患者的共情能力缺陷有关,并且对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陈学全汪凯董毅朱道民万兴松杜晓玮刘巍刘丹丹孙娜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敌意归因共情精神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整体加工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对面孔整体加工的差异,探讨整体加工与执行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合成面孔任务(CFT)对56名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4名正常人进行测试,同时做威斯康辛卡片分类任务(WCST)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估.结果 患者组CFT的合成面孔效应分数(CFEs)[(-2.75±0.72)分]、正确率[(68.13±17.26)%]和DS得分[(19.73±4.38)分]低于正常组[分别为:(0.14±0.58)分、(83.61±10.48)%和(24.33±2.08)分],CFT的平均反应时[(7015±3685) ms]和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27.45±15.67)个]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095±1883) ms和(11.93±8.87)个],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FT的正确率与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r=-0.339,P<0.01)和DS得分(r=0.314,P<0.05)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CFT的CFEs和平均反应时与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和DS得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面孔整体加工损伤,面孔加工准确性的降低可能与执行功能受损有关.
赵菁董毅汪凯马玉婷季益富朱道民穆菁菁陈学全李慧
关键词:面孔识别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敌意归因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敌意归因偏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9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医院所在社区精神正常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C)对两组作敌意归因偏向评估,同时作偏执量表(P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自动思维量表(ATQ)、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评估,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敌意归因偏向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AIHQ-C、Pa[(17.02±4.99)分比(11.08±3.35)分]、TAS-20、ATQ[(65.32±23.03)分比(49.68±19.04)分]等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观察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49±2.13)分比(5.44±1.21)分,P<0.01],持续性错误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7.19±15.80)分比(14.45±8.37)分,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的AIHQ-C各项评分与Pa、TAS-20、ATQ评分、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及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呈正相关(P<0.05或P<0.01)。以AIHQ-C的责备偏向分为因变量多元回归提示,自变量中Pa评分与PANSS阳性症状分、WCST持续性错误数被纳入方程,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60(P<0.05)、0.286(P<0.01)、0.257(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明显的敌意归因偏向及述情障碍,认知灵活性低,偏执、阳性症状及认知灵活性对病人的敌意归因偏向有预测作用。
陈学全高莉玲万兴松谢军李丽张龙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敌意归因述情障碍
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78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2013年10月—2016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到我院接受治疗的不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选用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来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自主运动,并选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来评估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病程明显短于观察组,且年龄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吸烟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病程明显短于观察组,且年龄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吸烟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一般病理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于不伴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TD的患者的病程更长、年龄更大,其临床精神病理更为严重。
李丽陈学全李慧
关键词:迟发性运动障碍慢性精神分裂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