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敢琴

作品数:97 被引量:478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卒中
  • 17篇缺血
  • 17篇脑卒中
  • 13篇脑梗
  • 13篇梗死
  • 12篇脑梗死
  • 11篇血管
  • 11篇急性
  • 10篇血性
  • 7篇短暂性
  • 7篇短暂性脑缺血
  • 7篇短暂性脑缺血...
  • 7篇缺血性脑卒中
  • 7篇脑缺血
  • 7篇脑缺血发作
  • 6篇失禁
  • 6篇尿失禁
  • 6篇卒中后
  • 6篇静脉
  • 5篇动脉

机构

  • 70篇河南科技大学...
  • 38篇河南科技大学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阳市第二人...
  • 1篇郑州轻工业大...
  • 1篇黄河三门峡医...
  • 1篇洛阳职业技术...

作者

  • 95篇杜敢琴
  • 27篇黄丽娜
  • 22篇富奇志
  • 8篇孙圣刚
  • 4篇郭冰菁
  • 4篇李向攀
  • 4篇白树风
  • 4篇戚继胜
  • 4篇韩建海
  • 4篇马晓娟
  • 4篇曹春艳
  • 4篇杜晓伟
  • 3篇闫俊强
  • 3篇戚纪胜
  • 3篇郎鸿志
  • 3篇刘文丽
  • 3篇尚学兰
  • 3篇连立飞
  • 3篇高秀菊
  • 3篇宋润珞

传媒

  • 9篇中国实用神经...
  • 6篇卒中与神经疾...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医学综述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8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附291例报告)被引量:7
2005年
杜敢琴尚学兰黄丽娜刘文丽
关键词:尿失禁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常见并发症
非酮症高血糖导致偏身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
2018年
目的分析非酮症高血糖导致偏身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11月因偏身舞蹈症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偏身舞蹈症体征、临床表现及各项病案资料进行分析,在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经为期2~3周针对性治疗后症状均缓解出院,其中1例患者在出院后因未知原因停药,病情复发,遂返院治疗,在10 d后症状缓解出院,复发率为8.33%。结论非酮症高血糖导致偏身舞蹈症患者具有典型性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选择相应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提高疗效,维持患者生活质量。
张珍杜敢琴黄丽娜
关键词:非酮症高血糖偏身舞蹈症多巴胺
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7年4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8±15.1)岁。16例患者有与牛羊或奶制品接触史。临床表现为脑膜炎9例,脑炎3例,脑膜脑炎1例,椎管内脓肿并脊髓压迫1例,椎管内脓肿并脊髓损害1例,脑血管病1例,周围神经病变1例。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16例,其中1例患者血培养标本中发现羊布鲁氏菌,1例患者的脑脊液中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发现了羊布鲁氏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15例,蛋白升高13例,葡萄糖降低10例,氯化物降低1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了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链霉素中的2种或3种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对伴有发热的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病变,需要考虑到该病。
张维雄曹妍妍杜敢琴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布鲁氏菌病
伴有DWI异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或不伴DWI异常患者及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探讨TIA患者出现DWI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IA患者84例和同期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梗死组),根据DWI结果把TIA患者分为TIA1组44例(DWI正常)和TIA2组40例(DWI异常),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DWI及MRA检查结果和住院期间TIA、脑梗死的复发情况。结果: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A2组病灶体积显著小于梗死组(1.63±2.05 cm3,10.34±11.14 cm3,P<0.05),两组病灶间有重叠区域;梗死组颅内动脉闭塞的发生率最高,多为远端大血管闭塞,而TIA2组闭塞血管多位于近心端;住院期间3组脑血管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TIA2组最高,梗死组最低,并且TIA2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TIA1组和梗死组(27.5%,2.3%,2.2%,P<0.05),而TIA1组以TIA复发为主。结论:TIA伴DWI异常可能是独立于TIA和脑梗死之外的脑缺血综合征,危险因素与TIA和脑梗死基本相同,短期内易再发脑血管病并以脑梗死为主,应予以重视并积极治疗,其溶栓治疗方案应根据新近发生的脑损伤程度来确定。
杜敢琴马晓娟戚纪胜黄丽娜孙圣刚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复发MRI
三维空间末端牵引上肢康复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康复机器人结构复杂、柔顺性和安全性不足、作业治疗中三维空间训练欠缺等问题,提出三维空间末端牵引式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方法:通过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运动学理论和人体上肢运动范围分析,建立人机交互的安全空间;结合康复医学中的作业疗法,进行康复动作设计及末端轨迹规划,运用Matlab对机器人末端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结果: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机器人末端轨迹及各关节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平滑,无跳动现象。结论:三维空间末端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实现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康复训练,用气压比例伺服控制实现末端直线位移,增加了康复训练的柔顺性和安全性,更好满足康复医学中作业疗法的要求。
夏鹏鹏韩建海李辽远李向攀李向攀杜敢琴
关键词:上肢康复机器人运动学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有效带教行为的质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的有效带教行为,为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以半结构式访谈法采访了临床轮转中的13名研究生,同时收集了31名研究生临床轮转后的感想,就上述资料中与指导教师带教行为相关的描述进行了质性归纳性分析.结果 研究生指导教师有效带教行为包括:①信赖关系的建立,即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与照顾;②职业教师行为的展示,即知识技能的传授、争取体验机会、职业道德的传授、失败时的援助;③职业医师行为的展示,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关爱体贴的医疗行为、心平气和的沟通交流、精湛的医术、不断探索的学术态度.结论 指导教师实施有效带教行为,可以为研究生成长提供高品质的临床学习环境.有必要建立指导教师研修制度,以保障研究生培养水平.
赵杰刚杜敢琴焦丹丹穆恺高社干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重新定义TIA的临床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MRI,DWI)异常改变的关系,进一步探讨TIA新定义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6年4月-2007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完成MRI检查,前瞻性收集其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并分析临床特征与DWI异常的关系。结果共76例TIA患者入选,其中33例(43%)患者DWI异常(阳性);22例症状持续≥1h的患者中有19例DWI阳性(86%);症状持续≥1h、有失语、运动障碍的患者DWI阳性率高(P〈0.05);33例DWI阳性的患者中22例常规MRI也发现相关病灶,但8例是经回顾分析才发现。结论将近一半的TIA患者DWI有急性缺血性病灶;症状持续≥1h、失语和运动障碍与DWI异常有关;新定义有助于TIA的早期评估和治疗,但其部分受限于对影像学检查的依赖。
杜敢琴孙圣刚黄丽娜富奇志孙聚宝宋海乔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核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
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干预作用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 探究不同高压氧治疗方案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layed neuropsychiatric sequelae followed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NS) 的干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 年10 月至2016 年10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ACOP) 及DNS 患者的个人资料、临床症状、高压氧治疗方案等,排除急性期死亡和持续昏迷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NS 把患者分成DNS 组和治愈组,先单因素分析不同患者个人资料、临床特征、高压氧治疗方案等与DNS 的关系;再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分析高压氧治疗时间、频率及次数与DNS 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69 例患者,其中治愈组130 例,DNS 组39 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治愈组相比,DNS 组年龄≥ 55 岁、吸烟的比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P 伴昏迷,治疗后意识恢复,但遗留认知障碍的患者更易出现DNS(P=0.017)。24 h 内接受高压氧治疗使DNS 的风险明显降低(OR=0.14,P〈0.01);24 h 内增加高压氧治疗次数(2 次/d)也可显著降低DNS 风险(OR=0.29,P=0.011);即使给予2 次/d 的高压氧治疗,但未在24 h 内进行,并不能降低DNS 的风险(OR=0.06,P〉0.05);急性期连续高压氧治疗〉6 d 也可降低DNS 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4,P=0.024)。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24 h 内给予高压氧治疗(OR=0.22,95%CI: 0.09~0.52);24 h 内给予2 次/d 的高压氧治疗(OR=0.30,95%CI: 0.10~0.87);早期连续治疗〉6 d(OR=0.30,95%CI: 0.10~0.87),可降低DNS 的风险。结论 ACOP 后24 h 内及时给予1 次/d,或2 次/d 的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连续高压氧治疗〉6 d 可降 低DNS 发生的风险。
张艳杰杜敢琴郭金朋张在行赵婉玉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高压氧治疗
上肢康复训练轨迹定制优化及柔顺跟踪控制
2023年
卒中后早期的被动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脑神经重塑甚至重获肢体运动能力。多数上肢康复机器人中,只将参数化规则曲线作为被动训练的轨迹,没能融合康复医师的经验及患者的个体特征,缺乏3维个性轨迹的光滑优化;此外,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柔顺交互的问题未得到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新型末端牵引式3自由度上肢康复机器人开展轨迹个性化定制优化以及跟踪控制研究。首先,在笛卡尔空间应用导纳算法及力补偿策略实现理疗师对轨迹的定制。然后,用道格拉斯–普克法压缩原始轨迹数据得到型值点,保留初始轨迹的拓扑形状。接下来,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NURBS)进行插值,并融合动态切换概率和t变异改进蝴蝶优化算法(butter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BOA)优化拟合的轨迹。最后,设计基于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滑模自适应以及速度前馈加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的控制策略实现末端轨迹跟踪,并增加导纳–阻抗控制形成基于力阈值的多模式柔顺跟踪控制,保证人机交互力较大时患者的安全。结果表明:定制机器人末端轨迹的拖动力在5 N以内;改进的BOA算法具有更高的收敛速度和精度,优化的轨迹曲率和更小;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可以将跟踪误差控制在6 mm内;模式切换在0.3 s内响应,能顺应较大交互力,从而提高训练的安全性。
李辽远韩建海李向攀李向攀杜敢琴
关键词:上肢康复轨迹跟踪控制
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在筛查卵圆孔未闭所致隐源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在筛查卵圆孔未闭(PFO)所致隐源性脑卒中(CS)的临床价值。方法169例CS患者均行c-TCD及c-TTE检查,分析c-TCD、c-TTE单独及联合对于PFO及阳性检出情况、对PFO的诊断效能及下右向左分流(RLS)分级情况的作用。结果与c-TCD比较,联合检测的静息阳性率升高(P<0.05),与c-TTE比较,联合检测的静息阳性率及Valsalva阳性率均升高(P<0.05)。联合诊断PFO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TCD、c-TTE单独诊断(P<0.05)。与c-TCD比较,联合检测对RLS 0级、I级的检出率降低,对RLSⅡ级、Ⅲ级的检出率升高(P<0.05),与c-TTE比较,联合检测对RLSⅢ级的检出率升高(P<0.05)。结论c-TCD联合c-TTE能够提高CS患者的PFO及PFO-RLS中大量分级的检出率,提高对PFO的诊断效能。
张珍杜敢琴段利科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