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鹤展

作品数:57 被引量:780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东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7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9篇抑郁
  • 18篇抑郁症
  • 12篇心理
  • 10篇抑郁症患者
  • 9篇儿童
  • 7篇激素
  • 5篇大学生
  • 5篇虐待
  • 5篇家庭暴力
  • 5篇甲状腺
  • 4篇心理健康
  • 4篇施暴
  • 4篇施暴者
  • 4篇童期
  • 4篇强迫症
  • 4篇问卷
  • 4篇甲状腺激素
  • 4篇儿童期
  • 3篇心理危机
  • 3篇幸福感

机构

  • 26篇广东医学院
  • 26篇中南大学湘雅...
  • 8篇新乡医学院第...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4篇河南省精神病...
  • 4篇深圳市康宁医...
  • 4篇广东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深圳市精神卫...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 1篇湖南省脑科医...
  • 1篇汕头市第四人...

作者

  • 55篇李鹤展
  • 23篇张亚林
  • 15篇周云飞
  • 13篇赵幸福
  • 9篇张迎黎
  • 9篇谭健烽
  • 9篇李龙飞
  • 7篇杨世昌
  • 5篇吴建玲
  • 5篇禹玉兰
  • 4篇胡纪泽
  • 4篇贾福军
  • 4篇万崇华
  • 4篇郭新胜
  • 3篇王丹丹
  • 3篇李恒芬
  • 3篇申荷永
  • 2篇傅文青
  • 2篇王国强
  • 2篇张秀明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心理...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临床心身疾病...
  • 5篇中国健康心理...
  • 4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上海精神医学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国外医学(精...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校外教育
  • 2篇科教导刊
  • 1篇健康心理学杂...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山东精神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人力资源管理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细胞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SIA)检测 5 8例抑郁症和 30名健康对照的血清游离T3、T4、TSH、IL 2、sIL 2R、IL 10、IL 12水平。结果 抑郁症患者组和对照组间血清T3、T4、TSH、IL 2、sIL 2R、IL 10、IL 12水平无明显差异 (P>0 .0 5 ) ;分型比较发现 ,双相组血清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T3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 .0 5 ) ;单相组IL 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IL 2水平与T3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单、双相抑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存在免疫或内分泌方面的异质性 ,双相抑郁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 ,单相抑郁存在由IL 2介导的免疫激活现象。
贾福军张海燕郭新胜李鹤展
关键词:IL-2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双相抑郁IL-12
家庭动力在家庭应激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验证家庭动力在家庭应激事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方法以5970名大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施测系统家庭动力量表、SCL-90以及自编的家庭应激事件题目,采用带乘积项的层次回归和方差分析检验调节效应。结果非应激组和应激组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有显著差异,SCL-90总分与家庭动力总分显著负相关(r=-0.286,P<0.05),层次回归中的乘积项系数显著(β=-0.145,t=-2.535,P<0.05),方差分析中的交互效应显著(F=6.785,df=1,P<0.01)。结论家庭应激事件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庭动力对家庭应激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家庭动力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曾伟楠赵旭东万崇华全鹏李鹤展
关键词:应激事件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家庭暴力循环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家庭暴力循环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家庭暴力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56例社区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和44名社区正常对照组用社会人口学指标以及儿童期虐待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家庭躯体暴力施暴者与对照组比较,教育水平较低和有较多的儿童期性虐待(P<0.05),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支持家庭暴力的循环学说。成年后是否出现家庭暴力,与其他综合因素有关。
赵幸福张亚林付文青周云飞李鹤展袁国桢
关键词:家庭暴力儿童期虐待
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帕罗西汀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单一选用帕罗西汀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1天、治疗4周末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
李鹤展
关键词:抑郁症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帕罗西汀
文献传递
药物辅以针对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受虐史抑郁症儿童的疗效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药物辅以针对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儿童受虐史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有儿童受虐史的抑郁症患者近似随机地分成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组和单用药物组,两组各30例,在治疗后1、2、4、6个月,评定两组的HAMD减分率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中的疗效改善分值,并根据HAMD减分率和CGI的疗效改善分值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单一药物组和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组在治疗后1、2、4月时,两组的HAMD减分率及CGI的总体改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技术组的HAMD减分率及CGI的总体改善分值均大于单一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组相比,并未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远期效果好于单一的药物治疗。
李鹤展张亚林吴建玲张迎黎
关键词:抑郁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SARS”危机中的大学生求助方式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SARS危机中大学生求助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 ,用自编问卷、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 (EPQ adult)调查长沙市 2 97名大学生。结果  ( 1)“自购食用醋、板蓝根等消毒药品或物品”(求助 2 )和“顺其自然 ,不用求助”(求助 1)的比例分别为 42 .8%、3 9.4%。非医学生在“求助亲朋好友”和“自购食用醋、板蓝根等消毒药品或物品”方式上明显多于医学生 ,差异有显著性 (P分别为 0 .0 17,0 .0 10 )。男生求助 1明显多于女生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 ,而“求助亲朋好友”和求助 2明显少于女生 ,差异有显著性 (P分别为 0 .0 0 0 ,0 .0 11)。 ( 2 )人际关系敏感因子、EPQ P、医学专业、认为预防有效和男性是求助 2的明显影响因素 (OR值、95 %CI分别为 1.92 8、1.177-3 .160 ;0 .95 6、0 .93 0 -0 .983 ;0 .5 67、0 .3 3 9-0 .949;0 .413、0 .2 3 8-0 .717;0 .3 5 6、0 .2 13 -0 .5 97)。男性、认为预防有效、强迫因子和恐慌是求助 1的明显影响因素 (OR值、95 %CI分别为 2 .812、1.678-4 .711;2 .0 95、1.2 44 -3 .5 2 8;0 .5 2 0、0 .3 16-0 .85 5 ;0 .489、0 .2 73 -0 .877)。结论 求助 2和求助 1是大学生的主要求助方式。
黄国平张亚林杨世昌赵幸福李鹤展李龙飞
关键词: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心理学大学生
肺癌伴抗利尿激素失调综合征误诊为躁狂症一例
2006年
李鹤展刘铁桥张亚林
关键词:躁狂症激素失调抗利尿肺癌锥体外系反应
生物反馈放松疗法对冠心病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内科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受试者分别于入组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①随访结束时干预组的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13.272,P<0.001)及对照组(t=10.912,P<0.05);②干预组的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11.343,P<0.001)及对照组(t=6.920,P<0.05);③干预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t=7.900,P<0.05)及对照组(t=6.080,P<0.05);④干预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272,P<0.05)。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有助于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提高临床疗效。
谭健烽李鹤展李上海周秀兰黄小龙
关键词:心身医学生物反馈冠心病焦虑抑郁
家庭暴力施暴者的社会心理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的社会心理学因素,为进一步干预家庭暴力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56例社区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和44例正常对照组用社会人口学指标、社会支持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儿童期虐待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反社会人格症状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家庭功能问卷进行评定,对多种因素进行Loge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estic回归分析依次进入方程的是婚后夫妻关系,父亲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嗜烟、反社会人格障碍症状、外向型人格、主观的社会支持、情感介入和退避的应付方式。结论:父亲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嗜烟,外向性格,社会支持和情感介入6个变量是家庭躯体暴力男性施暴者最显著的预测指标。
赵幸福张亚林傅文青周云飞李鹤展袁国桢
关键词:家庭暴力社会心理因素
210例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史调查及临床特征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史与疾病的相关性以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史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攻击冲动量表对21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儿童期受虐史、抑郁状况调查,比较有、无儿童期受虐史患者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抑郁症的临床特征。结果儿童期有受虐待史的患者与无儿童期受虐待史的患者在首发年龄、性别、自杀行为,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攻击冲动量表总分和敌对性、激越易怒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期有受虐史的抑郁症患者具有首发年龄较小,抑郁、焦虑症状严重,较高的自杀倾向、敌对性、易激越发怒等临床特征。
李鹤展张亚林吴建玲杨世昌李龙飞周云飞赵幸福
关键词:抑郁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