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建新

作品数:100 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4篇基因
  • 52篇细胞
  • 35篇白血
  • 35篇白血病
  • 20篇逆转
  • 18篇逆转录
  • 18篇转录
  • 17篇白血病细胞
  • 15篇血管
  • 13篇多药
  • 12篇逆转录病毒
  • 12篇耐药
  • 12篇内皮
  • 12篇基因转移
  • 11篇蛋白
  • 11篇多药耐药
  • 9篇肿瘤
  • 9篇细胞系
  • 8篇酶链反应
  • 7篇突变

机构

  • 76篇苏州大学
  • 17篇苏州医学院附...
  • 7篇苏州医学院
  • 4篇青岛医学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00篇傅建新
  • 64篇王玮
  • 49篇阮长耿
  • 45篇陈子兴
  • 36篇岑建农
  • 29篇白霞
  • 15篇陈子兴
  • 11篇姚利
  • 9篇国风
  • 9篇阳小卫
  • 9篇王玲
  • 7篇段卫明
  • 7篇王兆钺
  • 5篇李建勇
  • 5篇奚晓东
  • 5篇夏学鸣
  • 5篇潘金兰
  • 5篇沈慧玲
  • 4篇陈卫昌
  • 4篇张威

传媒

  • 16篇中华血液学杂...
  • 11篇江苏医药
  • 8篇中国实验血液...
  • 8篇第九届全国实...
  • 7篇苏州大学学报...
  • 4篇苏州医学院学...
  • 4篇癌症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肿瘤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06
  • 9篇2005
  • 15篇2004
  • 24篇2003
  • 11篇2002
  • 10篇2001
  • 8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丁酸甘油酯对白血病细胞株SHI-1体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三丁酸甘油酯 (TB)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株SHI 1生长抑制、分化和凋亡作用 ,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锥虫蓝拒染法观察TB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NBT还原实验、细胞表面抗原CD11b和CD14的检测、Annexin标记、DNA凝胶电泳等方法分析TB对SHI 1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凋亡作用。通过West ernblot方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B作用前后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以及 p2 1WAF1/CIP1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①TB可以抑制SHI 1细胞的增殖及活力 ,呈剂量 时间依赖关系。②TB 0 .1mmol/L可诱导SHI 1细胞发生部分分化 ,NBT阳性率升高 ,细胞表面CD11b、CD14表达上调。③SHI 1经TB 0 .5~ 1.0mmol/L作用 4 8h ,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AnnexinⅤ结合力明显上升 ,并可见典型的DNA梯形条带。TB作用后SHI 1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升高以及 p2 1WAF1/CIP1表达上调。结论 TB能抑制SHI 1细胞的增殖并影响细胞活力 ,诱导SHI 1细胞分化和凋亡 ,其机制与TB引起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继而上调 p2 1WAF1表达有关。
殷红陈子兴岑建农段卫明王玮傅建新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株CD11B体外作用凋亡作用P21^WAF1/CIP1
TYXN-91型智能血液凝集仪的初步评价
1995年
对TYXN—91型智能血液凝集仪PCG功能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其重复性高(CV=1.1%~4.2%),稳定性好(KPTT值7小时内波动—0.4~1.7秒),能自动校正试剂活力对结果影响(P<0.05),血浆内血小板对结果影响小(P>0.20),但温度影响较大(P<0.001);仪器较适合于血液学检验,特别对出血性疾病的筛选有价值,并为血液学检验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提供了工具。
傅建新程大卫张威张威
关键词:血液检查
三丁酸甘油酯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的诱导分化及促凋亡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研究三丁酸甘油酯 (TB)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不同浓度组合对NB4及MR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并观察TB对NB4、MR2细胞是否具有促凋亡作用。方法 通过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率及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14、CD33表达观察细胞分化程度 ;通过细胞形态、DNA片段化电泳、流式细胞术 (FCM)DNA含量分析及凋亡细胞原位标记 (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bcl 2表达水平。结果  0 .2mmol/LTB联合不同浓度的ATRA对NB4细胞具有协同诱导分化效应 ;ATRA单用及联合 0 .2mmol/LTB对MR2细胞诱导分化作用不明显。TB 1 .0mmol/L作用 2 4h ,NB4及MR2细胞均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 ;DNA凝胶电泳出现片段化的梯形带谱 ;FCM检测显示TB同时可影响NB4及MR2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 ,诱导细胞凋亡 ,而且亚G1期及G1期细胞所占比例相似 ;TUNEL检测亦证实了这一结果。TB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随作用时间的延长 ,bcl 2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TB具有协同维甲酸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及致细胞凋亡的双重作用。
仇惠英王玮岑建农潘金兰王阳傅建新陈子兴
关键词:维甲酸白血病APL
巨血小板综合征糖蛋白Ⅸ基因异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糖蛋白 (GP)Ⅸ基因点突变G2 113→A在导致巨血小板综合征 (BSS)中的意义。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患者和其直系亲属以及 4 0名正常人等位基因 ;采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含有GPⅨ点突变G2 113→A的质粒PD ⅨG2 113A ;用含有GPⅠbα ,GPⅠbβ和GPⅨ或GPⅨ突变型全长编码序列的质粒对中国仓鼠卵巢 (CHO)细胞共转染 ;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的CHO细胞表面GP的表达 ;免疫染色和免疫印迹分析转染后的CHO细胞胞浆中GPⅠbα和GPⅨ的表达。结果 先证者为纯合子 ,母亲和兄长均为杂合子 ;突变型CHO细胞膜上GPⅨ和GPⅠbα的表达显著减少 ,但大量存在于细胞胞浆中。结论 本例BSS患者的发病机制为GPⅨAla139(GCC)→Thr(ACC)突变。该突变不影响GPⅠb Ⅸ在细胞内的合成与组装 ,但影响其在细胞膜表面的锚定与表达。
赵小娟王兆钺段卫明傅建新吕明恩汪家敏白霞阮长耿
关键词:糖蛋白基因突变限制性内切酶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糖蛋·基因Ala139·Thr突变的研究
目的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 syndrome,BS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小板疾病,BSS的分子病理机制是血小板膜糖蛋白(GP)·b/·复合物的缺失和/或功能异常。我们对一例BSS患者进行了一系...
王兆钺赵小娟施菊妹傅建新韩悦张威白霞阮长耿
关键词:巨大血小板综合征THR
洛伐他汀对HL-60、KG-1、K562白血病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观察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lovastatin,LOV)对HL60、KG1、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MTT法、台盼蓝拒染法观察LOV对HL60、KG1、K562细胞增殖及活力的影响。再通过细胞形态观察,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分析,RTPCR半定量测定bcl2mRNA水平等技术,系统观察LOV对HL60、KG1、K562体外诱导凋亡的情况。结果:①LOV抑制HL60、KG1、K562细胞增殖,IC50分别为17.16、51.65、58.95μmol/L;②LOV诱导HL60、KG1、K562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进程,细胞阻滞于G1/S期;LOV在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随作用时间延长,bcl2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LOV抑制HL60、KG1、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于G1/S期;bcl2参与了LOV诱导凋亡的基因调控。
国风岑建农陈子兴王玮傅建新阳小卫
关键词:洛伐他汀HL-60KG-1K562白血病
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转移与表达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为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移体系,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复制缺陷型道病毒载体HaMDR导入鼠源单向型包装细胞GP+E86;收集单向型逆病毒上清并重复转导双嗜型包装细胞,获得高满度病毒生产细胞PA317/HaMDR。结果:鼠源单向型与双嗜型病毒生产细胞的滴度分别为6.2×105CF/ml和8.5×105CFU/ml,无辅助病毒产生;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证实两种生产细胞均整合有MDR1基因并能持续表达mRNA;流式细胞术与MTT法显示,转移有MDR1基因的包装细胞可高效表达功能性P一糖蛋白,使耐药水平较母株提高12-198倍。该研究为将MDR1基因导入造血于细胞莫定了基础。
傅建新阮长耿陈子兴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多药耐药性
高效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系统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傅建新王玮白霞阮长耿陈子兴
关键词:EGFP白血病
重组人平足蛋白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稳定表达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构建平足蛋白(PDPN)真核表达质粒PDPN-pEGFP-N1,建立稳定高表达重组人PDPN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通过反转录PCR和DNA重组技术从HEK293细胞中克隆PDPN cDNA,插入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通过PCR、酶切及测序等方法鉴定重组载体;进而将该重组载体转染至CHO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EGF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DPN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选高表达PDPN的CHO细胞,运用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分选后细胞株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DNA测序和酶切鉴定证明PDPN基因正确克隆至pEGFP-N1载体中,重组载体稳定转染CHO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分选后的细胞高表达PDPN;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CHO细胞膜表面表达PDPN蛋白;过表达PDPN的CHO细胞可以诱导人血小板聚集。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PDPN蛋白的CHO细胞株,该细胞株可表达PDPN,并诱导血小板聚集。
曲乐赵星鹏傅建新夏利军戴兰阮长耿赵益明
关键词:PEGFP-N1CHO细胞血小板聚集
稳定表达外源RbAp46基因的U937白血病细胞株的建立和初步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为建立RbAp4 6基因稳定转染的白血病细胞株 ,对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的电穿孔条件进行优化之后 ,运用电穿孔介导的转基因技术 ,在低电压、高电容的条件下将含RbAp4 6基因cDNA的表达质粒转染白血病细胞系U937,经G4 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克隆 ,用PCR检测RbAp4 6基因的整合 ,用Westernblot分析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然后筛选出表达外源RbAp4 6蛋白水平最高的亚克隆。用台盼蓝拒染法判定细胞活力 ,用细胞计数判定细胞生长速率。结果发现 ,转染RbAp4 6基因的U937细胞的生长速率比对照组低 5 0 %左右。结论 :在白血病细胞系U937中建立了稳定表达外源RbAp4 6基因的细胞株 ,并发现过表达的外源RbAp4 6基因能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
段卫明陈子兴王玮傅建新白霞赵小娟姚利
关键词:电穿孔白血病细胞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