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蓓

作品数:15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卒中患者
  • 4篇脑卒中患者
  • 3篇血管
  • 3篇重症
  • 3篇护理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理
  • 2篇心理痛苦
  • 2篇心脏
  • 2篇心脏型脂肪酸...
  • 2篇益生菌
  • 2篇早期肠内营养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酸
  • 2篇脂肪酸结合蛋...
  • 2篇缺血
  • 2篇缺血修饰

机构

  • 14篇河北大学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袁蓓
  • 6篇史颖
  • 6篇金鑫
  • 5篇韩喆
  • 4篇安莉
  • 4篇王惠凌
  • 2篇井坤娟
  • 2篇杜小静
  • 2篇王洋
  • 2篇肖暖
  • 2篇邸卫英
  • 2篇许金鹏
  • 2篇王贝
  • 2篇王强
  • 1篇孙媛芳
  • 1篇蔡耘
  • 1篇郝辉
  • 1篇霍玉娥
  • 1篇刘海燕
  • 1篇宋书江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医学研究与教...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天津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技术已广泛应用临床。PICC导管为硅胶材料制成,其柔软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可在血管内长期留置。这减轻了患者因每天注射所带来的痛苦,帮助临床护理人员解决了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现在关于PICC报道的文献非常多,大致包括置管前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本文就PICC置管的护理进行如下分析。
周金英袁蓓王强霍玉娥杨娇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护理
产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1例报告被引量:1
2018年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RCVS)又称Call-Fleming综合征,于1988年由Call GK及Fleming CM首次报道,因产后女性为易感人群,曾被称为产后血管炎,属少见病,目前国内报道较少,临床常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
史颖金鑫袁蓓李同凯任思敏
关键词:G综合征血管收缩可逆性产后CEREBRAL易感人群
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轨迹类别及预测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发展轨迹及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6-7月保定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的23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分别于入院当天,卒中后2周、6周、8周、12周和24周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应用增长混合模型确定心理痛苦发展轨迹,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识别出3条心理痛苦轨迹,分别为持续心理痛苦组(23%)、心理痛苦不稳定组(21%)和无心理痛苦组(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功能障碍、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轨迹的主要预测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张新颖张新颖井坤娟王贝杜小静袁蓓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痛苦
添加益生菌的早期滋养量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添加益生菌的滋养量肠内营养(EN)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的重症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48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常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鼻饲,并给予滋养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起始量10~20mL鼻饲低速泵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态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较低,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较短。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血WBC、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相对较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对较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相对较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添加益生菌的滋养量肠内营养有助于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金鑫史颖袁蓓王惠凌刘海燕陈雅静邸卫英王楚涵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益生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脑卒中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前,脑卒中是国内常见、多发病。约有700万的患者,并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达150万例,而在幸存的患者中高达75%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状,给病人家属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报告如下。
袁蓓韩喆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卒中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调控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对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调控及预后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48 h内给予EE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鼻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异性、胰岛素使用强度、低血糖发生率、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胃肠道不良反应,5 d内肠内营养达标率、营养状态指标水平、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变异性较小,胰岛素使用强度降低,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炎症反应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中腹泻发生率降低,肠内营养达标率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18.75%;χ^(2)=0.474,P=0.491)。结论对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益生菌联合EEN有助于控制血糖稳定性,降低胰岛素使用强度及低血糖发生率,同时降低炎症及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HAP发生率。
史颖金鑫袁蓓安莉王惠凌蔡耘邸卫英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益生菌应激性高血糖重症脑卒中
以脑出血发病的右侧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1例被引量:1
2020年
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是一类罕见的先天发育异常,由Verbiest于1954年报告了第一例经脑血管造影诊断的颈内动脉缺如[1]。本病发病率小于0.01%,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颈内动脉缺如是单侧的,左侧的发生率约为右侧的3倍左右,约10%为双侧颈内动脉缺如[2]。既往国内文献报告主要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发病[3],头颈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未显影伴颈动脉管缺如[4],以脑出血发病的极为罕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以脑出血发病的右侧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金鑫史颖孙媛芳袁蓓安莉胡亚东韩朝
关键词:颈内动脉血管发育不良脑出血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胸痛患者47例,发病时间在3h以内,其中确诊为AMI者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者18例,非心源性胸痛者3例。所有患者在就诊即刻和3、6、9、24h时间点动态检测IMA、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b)水平,对其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就诊即刻IMA、H-FABP、cTnI、CK-MB、Mb敏感性分别为65.3%(17/26)、69.2%(18/26)、15.4%(4/26)、15.4%(4/26)、42.3%(11/26);IMA、H-FABP联合检测敏感性为84.6%(22/26),与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h时,IMA、H-FABP、cTnI、CK-MB、Mb敏感性分别为80.8%(21/26)、92.3%(24/26)、23.1%(6/26)、34.6%(9/26)、76.9%(20/26);IMA、H-FABP联合检测敏感性96.2%(25/26),与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时CK-MB敏感性61.5%(16/26),IMA、H-FABP敏感性分别为88.4%(23/26)、96.2%(25/26),IMA、H-FABP联合检测敏感性高达100%(26/26),与单项指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9h时IMA、H-FABP、cTnI、CK-MB、Mb敏感性分别为76.9%(20/26)、73.1%(19/26)、96.2%(25/26)、96.2%(25/26)、92.3%(24/26),IMA、H—FAB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2.3%(24/26),与单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cTnI、CK-MB敏感性为100%(26/26),此时检测cTnI、CK.MB敏感性优于IMA、H-FABP[分别为38.5%(10/26)和34.6%(9/26)],亦优于IMA、H-FABP联合检测[敏感性为50.O%(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h,IMA、H-FABP、cTnI、CK-MB、Mb的特异性分别为80.9%�
肖暖韩喆袁蓓许金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肌红蛋白
以可逆性皮层盲为主要表现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以可逆性皮层盲为主要表现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皮层盲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合并妊娠子痫,均伴有高血压、头痛、癫痫,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HELLP综合症,头颅核磁共振均提示血管源性脑水肿,表现为双侧枕叶皮质、皮质下白质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低信号或等信号,MRA、MRV正常,经积极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可逆性皮层盲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充分控制血压及脱水降颅内压、止抽等积极对症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金鑫史颖王惠凌袁蓓安莉王乾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肖暖袁蓓韩喆许金鹏宋书江王洋郝辉
IMA及H-FABP为新型的心肌缺血检测指标,该课题将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并与传统的检测指标(cTnI、CK-MB、Mb)相比较,探寻能更早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课题选题新颖、设计合理,...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梗死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