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宽孍

作品数:1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针刺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神经元
  • 2篇代谢
  • 2篇电惊厥
  • 2篇针刺镇痛
  • 2篇神经末梢
  • 2篇视前区
  • 2篇糖代谢
  • 2篇葡萄糖
  • 2篇葡萄糖代谢
  • 2篇葡萄糖代谢率
  • 2篇前庭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自显影
  • 2篇脱氧
  • 2篇脱氧葡萄糖
  • 2篇尾核

机构

  • 13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4篇李宽孍
  • 6篇黄登凯
  • 3篇王正敏
  • 3篇胡江元
  • 3篇周敬修
  • 2篇何莲芳
  • 2篇朱津民
  • 2篇陆世铎
  • 2篇吴琍雯
  • 2篇黄显奋
  • 2篇曹小定
  • 1篇卢毓青
  • 1篇田启
  • 1篇袁雅生
  • 1篇汤耀法
  • 1篇迟放鲁
  • 1篇迟放鲁
  • 1篇戴春富
  • 1篇赵晓蓉
  • 1篇胡中庭

传媒

  • 5篇针刺研究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0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5篇1989
  • 2篇198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辐射热痛刺激和电针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3H〕2-脱氧葡萄糖方法研究
1989年
本文采用定量2-脱氧葡萄糖(2-DG)方法研究辐射热痛刺激和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各结构的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
王庆平黄登凯李宽孍
关键词:2-脱氧葡萄糖中枢神经系统电针刺激热痛葡萄糖代谢率穴位刺激
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被引量:12
1997年
汤耀法胡江元李宽孍
关键词:生物样本光密度积分光密度
尾核内阿片肽参与针刺镇痛
本工作应用脑内微量注射、推挽灌流、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以及免疫组化等技术进行研究,为尾核内阿片肽参与针刺镇痛提供实验证据。在慢性实验中,于家兔脑内埋藏套管作微量注射与灌流之用,以钾离子电泳作用于兔耳皮肤作为痛刺激,以引起...
何莲芳陆瑞良庄寿元张学贵潘小平李宽孍董惟强
关键词:针刺镇痛内阿片肽
胆碱能传出性前庭神经元的分布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观察胆碱能传出性前庭神经元的分布。方法 :采用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 ,了解传出性前庭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大鼠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传出性前庭神经元分布在面神经膝内侧 E群、背外侧 E群及脑桥尾侧网状核 ,以内侧 E群为主。结论 :乙酰胆碱分布于各群传出性前庭神经元 。
迟放鲁王正敏李宽孍吴琍雯
关键词:前庭神经传出神经元胆碱乙酰转移酶
视前区儿茶酚胺神经末梢和阿片受体的关系
1989年
视前区富含内阿片肽、阿片受体和儿茶酚胺(CA),该区的CA主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NA)。我们曾经观察到针刺镇痛时视前区的内阿片肽对NA的释放有抑制性作用。但是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瞭。本实验以CA选择性化学性切割剂6-羟基多巴胺(6-OH DA)损毁家兔双侧蓝斑下核(A7核团)的NA神经元以及上行CA腹侧束后,用甲醛诱发荧光组化法和阿片受体结合的放射自显影法,观察其对视前区CA末梢荧光组化和阿片受体分布和密度的影响,探讨视前区CA末梢和阿片受体的关系。
朱津民何晓平李宽孍黄登凯曹小定
关键词:阿片受体儿茶酚胺视前区神经末梢放射自显影法内阿片肽
视前区注入6-羟基多巴胺对针刺镇痛和荧光组织化学的影响
1989年
视前区是脑内与针刺镇痛有关的结构之一。视前区含有丰富的儿茶酚胺(CA)神经末梢。本实验用6-羟基多巴胺(6-OH-DA)的化学性损毁术和甲醛诱发荧光组化法观察家兔视前区注入6-OH-DA(8μg/双侧)选择性损毁该区CA神经末梢后,对针剌镇痛的影响。
朱津民李宽孍曹小定
关键词:6-羟基多巴胺针刺镇痛视前区神经末梢儿茶酚胺损毁术
电惊厥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2
1997年
观察电惊厥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探讨生长抑素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电惊厥癫痫动物模型和免疫电镜方法观察。结果:电惊厥时海马内生长抑素神经元胞体和突起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细胞器崩解和神经末梢变性等;在海马区多形细胞层和分子层生长抑素神经元胞体、突起与非生长抑素神经元胞体、突起之间有复杂的突触联系。结论:电惊厥时海马CA4生长抑素神经元结构发生损伤。
胡江元李宽孍黄显奋
关键词:海马生长抑素电惊厥超微结构
向脊髓下行性投射的细胞起源
1989年
针刺的上行性途径,通过新、旧脊丘索向上,研究得比较清楚,但下行抑制,到达脊髓是那些结构,对针刺发挥作用的机理来说至为重要。
周敬修黄登凯李宽孍田启陆世铎笪翠娣卢毓青
关键词:细胞起源针刺
前庭代偿过程中前庭传出性和传入性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2005年
目的通过前庭代偿的动物模型,了解在前庭病变的情况下,前庭传出性和传入性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方法动物模型A组(16只)为正常大鼠。B组(15只)左侧前庭损毁术后7d。C组(7只)术后3个月。D组(7只)前庭代偿后。检测两侧头长肌静息状态的肌电图。检测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组化。检测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胆硷乙酰转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AChT)免疫组化。检测传入性前庭神经系统NaKATP酶活性。结果损伤同侧肌群肌电活动减弱、对侧肌群增强,前庭代偿期恢复对称性。急性期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细胞双侧性增多,活性增高。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损伤同侧AChT阳性反应细胞减少,两侧反应程度增加。前庭代偿期对侧反应程度显著增加。急性期同侧NaKATP酶mRNA表达水平低,对侧前庭信号增强,在前庭代偿期,同侧NaKATP酶mRNA表达水平增强,与对侧一致或略强。结论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可能抑制对侧前庭传入信息,调整同侧前庭中枢兴奋性,在前庭代偿的复杂机制中发挥作用。
迟放鲁焦宇袁雅生王正敏李宽孍吴琍雯
关键词:前庭代偿肌电图
大鼠丘脑束旁核的传出纤维联系
1994年
通过破坏大鼠匠脑束旁核(pf)用Nauta法显示轴索和终末溃变,观察pf的传出纤维联系,结果发现:在纹状体、丘脑腹前核。丘脑腹外侧核,丘脑板内核的嘴侧部。丘脑网状核有较多的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在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可观察到少量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
赵晓蓉李宽孍陆世铎周敬修黄登凯
关键词:束旁核丘脑动物解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