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言
- 作品数:122 被引量:4,315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亚洲冬夏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被引量:244
- 1998年
- 根据NCEP/NCAR1980~1995年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0年以来5个ElNino和LaNina年冬、春和夏季200、500和850hPa合成高度场、风场、流函数场及温度场。发现在冬季ElNino(LaNina)年亚洲上空的环流型不利(有利)于寒潮向南爆发,导致亚洲冬季风和大洋洲夏季风弱(强)。在ElNino(LaNina)年冬季华南和青藏高原降水或降雪量为正(负)距平,这使得在晚春和初夏南亚的加热慢(快),导致夏季海陆的热力对比小(大),因而出现弱(强)夏季风。我们还发现强ElNino年冬季,在印度洋-亚洲上空出现类似于东太平洋-北美上空的PNA遥相关,我们称之为印度洋-亚洲遥相关型(IA),引起亚洲冬夏季风年际变化的物理过程都是由IA遥相关型引起的。
- 陶诗言张庆云
- 关键词:季风遥相关型厄尔尼诺
- 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被引量:130
- 2000年
- 利用中国194站 1961~1995年日降水资料及 NCEP 1979~1997年候格点降水资料,探讨了亚洲地区自春到夏的雨季开始分布。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自春到夏存在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和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前者于4月初开始于华南北部和江南地区,随后向南和向西南扩展,于4月末扩展到华南沿海和中南半岛,这个雨带主要是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西侧转向的SW风以及南亚地区冬春副热带南支西风槽中西风汇合而形成的,是副热带季风雨季开始。后者是南海热带季风爆发后使原来由江南移到华南沿岸的副热带季风雨带随副热带高压北进而北进,前汛期雨季进入盛期,江南出现第二次雨峰,形成梅雨期和江淮及华北雨季。同时,热带季风雨带也自东向西传播到达南亚地区而形成热带季风雨季。还讨论了 1998年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指出南海夏季风爆发期的季风由副高北侧形成的新生气旋进入南海造成南海中部西风和南海越赤道气流转向的SW季风加强汇合而形成,因而是东亚季风系统中环流系统季节变化造成的,和印度季风无关。在南海季风爆发期阿拉伯海仍由副热带反气旋控制.南亚仍是上述副热带反气旋北侧NW风南下后转向的偏西副热带气流所控制,索马里低空急流仍未爆发,赤道西风并未影响南海。
- 陈隆勋李薇赵平陶诗言
- 关键词:南海夏季风爆发南海季风爆发越赤道气流南海中部季风系统印度季风
- 灾害性的未来警告——评“中国灾害研究丛书”
- 2001年
- 陶诗言
- 关键词:书评灾害学灾害问题研究方法
- 定常波和瞬变波在亚洲季风区大气水分循环中的作用被引量:26
- 1997年
- 利用欧洲中心ECMWF10a逐日资料,对定常波和瞬变波在亚洲季风区大气水分循环中的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瞬变涡动总把水汽从高水汽含量区送到低水汽含量区,实现与平均环流相反的输送,维持了热带地区和中高纬地区水汽的平衡。夏季定常涡动输送的经向分量是将水汽从热带向副热带输送的主要机制,而瞬变涡动输送的经向分量则是把水汽从副热带输送到中高纬的主要机制。由于季风经圈环流的存在,使得亚洲季风区的热带地区为重要的水汽源区,而其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是水汽汇区,这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反。
- 伊兰陶诗言
- 关键词:季风水分循环定常波瞬变波
- 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成因的初步分析
- 江淮流域是我国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据统计,今年江淮梅雨期间,从6月21日至7月9日,淮河流域降水总量普遍有200~450mm,20个以上的测站降水超过450mm。安徽北部、河南东南部等地降水总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1~...
- 卫捷陶诗言张小玲
- 关键词:暴雨成因洪涝灾害淮河流域
-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背景下ENSO循环的特征
- 利用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距平资料,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联合环境分析中心(JEDAC)的海表和次表层海温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不同背景下ENSO循环的特...
- 吕俊梅琚建华张庆云陶诗言
- 关键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温跃层
- 长江中下游致洪暴雨的多尺度条件被引量:135
- 2002年
-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1991,1996和1998年3次洪水暴雨的大尺度、天气尺度、中-a尺度系统的分析,概括出长江流域出现致洪暴雨的环流条件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海季风涌、中高纬度冷空气和青藏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最佳组配(或锁定),当这4个系统同时处于活跃阶段时,容易形成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雨,并引发严重洪涝灾害.
- 张顺利陶诗言张庆云卫捷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暴雨洪水洪涝灾害
- 2006年夏季中国的异常气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检验被引量:7
- 2007年
-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6年的夏季(6-8月)降水预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10°E以东地区预报与实况大体上比较接近,重庆和四川的严重旱灾以及华南的严重洪涝灾害均未预报出来。另外分析了2006年夏季中国异常气候的特点。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对夏季降水异常具有重要影响,而短期气候预测对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预测还是一个难点。
- 卫捷陈红孙建华陶诗言张庆云赵思雄
- 关键词:气候特点大气环流气候预测
- 2006年夏季主要天气系统及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简要介绍了2006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6年夏季我国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淮河流域、东北大部、河套西部降雨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雨偏少。6月造成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7、8月则为台风。2006年的梅雨期在典型梅雨常见的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均未建立,中高纬度高压位于贝加尔湖以西,低纬度副高位置比气候平均稍偏北。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多为低槽冷锋造成。东北地区多低涡活动。2006年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偏早、偏多、偏强,特别是4号台风“碧利斯”和8号台风“桑美”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四川、重庆出现了特大伏旱,华北地区的高温日数偏少,但也出现了持续闷热天气,江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数也偏多,东北基本未出现高温天气。
- 陈红卫捷孙建华赵思雄陶诗言
- 关键词:梅雨台风东北低涡
- 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及推进特征被引量:27
- 2006年
- 根据美国NOAA向外长波辐射逐日资料以及CMAP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功率谱和带通滤波等方法,探讨在气候平均状况下亚洲季风区各子系统的季节内演变特征;研究中南半岛南部、孟加拉湾东岸、南海以及印度次大陆各地区夏季风的爆发、推进过程,给出在亚洲夏季风爆发、推进过程中OLR、降水及风场突变的物理图像.指出亚洲夏季风平均于5月第2侯首先在中南半岛南端及其毗邻的安达曼海爆发.
- 吕俊梅张庆云陶诗言琚建华
- 关键词:季节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