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红雨

作品数:46 被引量:265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玉米
  • 13篇小黑麦
  • 13篇黑麦
  • 11篇性状
  • 11篇耐旱
  • 9篇早熟
  • 9篇自交
  • 9篇自交系
  • 9篇耐旱性
  • 8篇杂交
  • 7篇杂交种
  • 6篇玉米杂交
  • 6篇玉米自交系
  • 6篇配合力
  • 5篇选育
  • 5篇玉米杂交种
  • 5篇早熟玉米
  • 4篇栽培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机构

  • 3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7篇石河子大学
  • 8篇新疆畜牧科学...
  • 4篇塔里木大学
  • 4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疏勒县农业技...

作者

  • 46篇邵红雨
  • 28篇梁晓玲
  • 28篇韩登旭
  • 26篇李铭东
  • 22篇曹连莆
  • 19篇杨杰
  • 9篇雷志刚
  • 9篇李诚
  • 9篇王瑞清
  • 7篇孔广超
  • 5篇李春艳
  • 5篇齐军仓
  • 5篇阿布来提·阿...
  • 4篇程慧金
  • 4篇闫志顺
  • 3篇任丽彤
  • 3篇李召锋
  • 2篇李蔚霞
  • 2篇岳超
  • 2篇张薇

传媒

  • 14篇新疆农业科学
  • 4篇玉米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农村科技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种子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黑麦品种新小黑麦4号
曹连莆武镛祥魏凌基孔广超李诚王有武邵红雨
1 品种来源SH01-3新品系原为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春性饲草型小黑麦后代材料。石河子大学于2000年将该材料引进新疆,在进行品比试验及区域试验的同时,又连续进行了3次单株选择而成。2006年3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
关键词:
关键词:小黑麦
回交导入后玉米农艺性状耐旱性改良效果的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为研究回交导入法对玉米自交系各性状耐旱性的改良效果,发掘具有优良耐旱性状的种质,采用α-lattice设计,在充分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下,研究7个以昌7-2为遗传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各性状耐旱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对各个性状的改良效果不同,回交导入系的综合耐旱性均好于昌7-2,其中改良较好的有515×昌7-2,双105×昌7-2和502×昌7-2等组合,其综合耐旱系数分别为0.833、0.818和0.804。这表明,回交导入法能很好地改良自交系的耐旱性,且其改良效果与特定组合密切相关。
李争光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曹连莆王仙邵红雨韩登旭李召锋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回交导入耐旱系数
玉米耐旱性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Ⅰ,分析不同耐旱性双亲组合类型对后代耐旱性的影响及其亲本间耐旱性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反交效应,同时对耐旱性主要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耐旱性的GCA效应存在显著差异,SCA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反交(R)效应的差异不显著,6个亲本之间的耐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郑58耐旱性最强,PH4CV最差。用郑58、吉853、新自8717作耐旱亲本改良对后代耐旱性提高具有增益优势。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后代耐旱性的提高因亲本和组合而异。因此,耐旱性遗传基因的表达仅取决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而与反交效应关系较小,玉米耐旱性的选择宜在高代进行。
韩登旭杨杰邵红雨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李铭东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配合力
小黑麦产量性状的遗传和相关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以6个小黑麦品种(系)为亲本材料,按GriffingⅡ方法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F1、F2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单株产量、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性状的骨干亲本。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成对性状的各项相关系数为正值,且多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可以有效增加产量。
王瑞清曹连莆闫志顺李诚邵红雨李春艳
关键词:小黑麦产量性状
小黑麦品种“新小黑麦4号”
曹连莆武镛祥魏凌基孔广超李诚王有武邵红雨
99-6037新品系原为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春性饲草型小黑麦后代材料。石河子大学于2000年将该材料引进新疆,在进行品比试验及区域试验的同时,又连续进行了3次单株选择而成。2006年3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登...
关键词:
关键词:黑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啤酒大麦品种“甘啤4号”
曹连莆齐军仓张薇艾尼瓦尔邵红雨石培春林存亮李蔚霞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及新疆农科院奇台试验场从甘肃农科院啤酒大麦开发中心引进该品种进行观察试种,并由石河子大学牵头进行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06年3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品种登...
关键词:
关键词:啤酒大麦品种选育甘啤4号栽培技术
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过去40年国内选育的37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长>出籽粒>株高>穗位高>千粒重>秃尖。指出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中大穗类型的选择,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出籽率和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为了进一步挖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潜力,应广泛采用高密度选系手段,通过创造适当的逆境以筛选无秃尖的自交系。
李召锋梁晓玲阿布来提李铭东韩登旭邵红雨曹连莆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农艺性状
小黑麦萌发期耐盐性评价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小黑麦萌发期的耐盐能力,以87份小黑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100~250mmol·L-1)处理后小黑麦种子萌发的变化。结果表明,200~250mmol·L-1 NaCl对小黑麦种子萌发影响显著。在200mmol·L-1 NaCl胁迫下,可以鉴别不同小黑麦材料的耐盐性差异。利用200mmol·L-1 NaCl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干重的耐盐系数进行聚类分析,87份材料中,耐盐性较强的材料有32份,中间型有14份,盐敏感型41份。
任丽彤孔广超邵红雨程远征曹连莆
关键词:小黑麦萌发期耐盐性
我国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耐旱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鉴定评价我国不同年代大面积推广的35个主要玉米品种的耐旱性。【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不同水分管理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重复3次。调查生育期、单株籽粒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计算耐旱系数和产量耐旱性指数,进行耐旱性分析评价。【结果】单株籽粒产量耐旱系数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的耐旱系数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522、0.542和0.350,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重>雄穗长>穗位高>株高;产量耐旱性指数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耐旱性差异显著,随年代的变化,耐旱性呈逐渐增强趋势,2000年代玉米品种耐旱性显著优于其他年代品种。【结论】采用产量耐旱性指数结合主要农艺性状耐旱系数可有效评价玉米品种耐旱性。参试品种中耐旱性极强的品种为先玉335和沈单16号;耐旱性强的品种为黄417、沈单7号、掖单2号、吉单180、掖单13、农大108、登海9号、鲁单981等。
程慧金梁晓玲韩登旭李明顺阿布来提.阿布拉邵红雨杨杰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
我国野生大麦种质资源的特色及其利用展望被引量:4
2007年
综述了我国野生大麦的分布、种质资源特色,对我国野生大麦种质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周生伟邵红雨齐军仓曹连莆
关键词:野生大麦种质资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