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耘 作品数:34 被引量:227 H指数:8 供职机构: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溴隐亭治疗中枢性高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溴隐亭在重度脑血管病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人院的50例典型中枢性高热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退热药物联合物理降温和溴隐亭联合物理降温的治疗方案,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降温效果、体温复燃率、治疗前后GCS评分、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溴隐亭组及对照组体温达标时间、体温复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隐亭可促进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体温下降速度及有效减少体温复燃,但对于患者总体预后影响甚微。 史颖 金鑫 王德超 李伟彬 蔡耘关键词:中枢性高热 溴隐亭 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HaNDL)综合征 2012年 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syndrome of transient headache andneurolo-gical deficits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lymphocytosis,HaNDL)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痛伴有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可呈反复发作病程。国内鲜有报道,可能是因为HaNDL综合征易与病毒性脑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混淆,其次考虑与认知不足有关。为提高对此综合征的认识,本文就其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赵大卫 蔡耘 王贺波关键词:头痛 偏头痛 神经功能缺损 抗Hu抗体阳性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1例 2019年 副肿瘤神经综合征(PNS)是指由肿瘤继发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导致周围、中枢、自主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若边缘叶系统受累则称为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在PNS患者脑脊液或血清中可发现肿瘤神经抗体,抗Hu是其中的一种特异性抗体。本文报告1例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患者(抗Hu抗体阳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深入学习。1 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主因头晕14 d,右侧肢体麻木11 d,记忆力减退7 d于2016年12月1日入我院。 任建发 张梦瑶 裴旭 耿泽正 蔡耘 邸卫英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转归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转归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非早期康复组及对照组,早期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48 h进行早期规范化的康复训练,非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 d且头颅影像提示脑梗死周围水肿区处于吸收消退期进行规范化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不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3组患者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分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对患者入院时、发病14 d及发病2个月的疗效进行评定,并同时检测入院时、发病7、14 d、2个月的血清NSE、BDNF含量变化。结果 3组在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14 d、2个月3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组血清NSE含量入院时、发病7 d及2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14 d早期康复组血清NSE下降明显(P<0.05);3组血清BDNF含量入院时及发病2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7 d、14 d比较血清BDNF升高明显,与其他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可促进ACI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不会加重神经损伤,恢复的机制可能与促进ACI患者BDNF的表达有关。 陈立英 廖仁昊 高媛 梁容仙 蔡耘 康增军 苏立凯关键词: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康复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调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对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调控及预后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48 h内给予EE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鼻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异性、胰岛素使用强度、低血糖发生率、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胃肠道不良反应,5 d内肠内营养达标率、营养状态指标水平、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变异性较小,胰岛素使用强度降低,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炎症反应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中腹泻发生率降低,肠内营养达标率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降低。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18.75%;χ^(2)=0.474,P=0.491)。结论对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益生菌联合EEN有助于控制血糖稳定性,降低胰岛素使用强度及低血糖发生率,同时降低炎症及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HAP发生率。 史颖 金鑫 袁蓓 安莉 王惠凌 蔡耘 邸卫英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 益生菌 应激性高血糖 重症脑卒中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的轴索损害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的临床、脑脊液、病理学和电生理特点,研究CIDP的轴索损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由河北省几所医院收集整理并确诊治疗的32例CIDP患者入院后的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病理学检查及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病理学上分类,轻微改变类型4例,脱髓鞘为主类型8例,轴索损害为主类型15例,混合损害类型(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和轴索混合损害)5例,各组脑脊液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在电生理改变上,脱髓鞘为主类型者和轴索损害为主类型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脱髓鞘和轴索损害。结论 CIDP的轴索损害是普遍存在现象,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康增军 王芳 崔蕾 蔡耘 闫奕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 髓鞘 糖尿病非酮症性偏身舞蹈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糖尿病非酮症性偏身舞蹈症是一组可逆的临床综合征,纠正高血糖可明显改善其症状,但临床此类患者较少见。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8月23日至9月10日收治此类患者1例,现将其病例特点并文献复习分析如下。 韩珊珊 李会敏 蔡耘关键词:偏身舞蹈症 文献复习 非酮症性 临床综合征 病例特点 高血糖 子女照护对城市老年人虚弱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女照护因素对城市老年人精神虚弱、躯体虚弱的影响。方法分层-系统抽取河北省保定市65岁以上老年人349名,采用匿名自填式结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子女照护时间、对子女照护不周的看法和对子女照护满意度与老年人精神虚弱有关;子女照护时间、对子女照护满意度与老年人躯体虚弱有关。结论子女照护可能对城市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和躯体健康均产生影响作用。 左群 刘辉 陈首英 蔡耘 纪爱兵 李翠 刘芳 石玥 张玉森 李胜博 朱越血糖变异性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索血糖变异性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1例,分为存活组88例和3个月死亡组23例,分析两组血糖情况,对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进行计算,分析血糖变异性与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死亡组GluSD、GluCV和LAGE均高于存活组[(4.75±0.46)vs(1.89±0.70)mmol/L,(53.66±4.82)vs(26.06±4。82)mmol/L,(19.03±3.51)vs(6.75±1.21)mmol/L,P<0.01],死亡组GluAve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变异性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比GluAv水平能更好的预测患者预后。 王楚涵 蔡耘 崔欣 李江同 李伟彬 车静 邸卫英关键词:血糖变异性 大面积脑梗死 预后 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NBP)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断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同时给予尾部放血的方法,制备VD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及丁基苯酞治疗组,应用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成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ICAM-1表达水平。结果 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组织中ICAM-1表达明显增加(P<0.01),给予丁基苯酞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提高,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且海马CA1区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通过减少ICAM-1在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抑制VD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VD小鼠的脑损伤程度,改善V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蔡耘 齐亚超 王贺波 肖向建 靳玮 郭宗成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丁基苯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