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烈
- 作品数:63 被引量:38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腹腔镜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和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例行腹腔镜下ELAPE和12例行APR治疗的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期、肿瘤距离肛缘的距离、肿瘤的位置、是否行新辅助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率、环周切缘(CRM)阳性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ELAPE组患者的所有标本呈柱状,肛提肌均附着在直肠系膜上,APR组可见"外科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位置、TNM分期、是否术前化疗、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LAPE组和APR组患者发生直肠穿孔的例数分别为1例和4例,穿孔率分别为6.67%、33.33%,CRM阳性例数分别为2例和5例,阳性率分别为13.33%、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ELAPE较ARP具有暴露好、解剖精细等优点,可降低CRM阳性率及术中穿孔率,复发率低,提高总体生存率。
- 李俊川杨烈康乐平刘李
- 关键词:腹腔镜环周切缘
- 应用RNA干扰技术研究PPARδ基因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探索PPARδ基因对大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短发夹结构RNA(short-hair-pinRNA,shRNA)的质粒载体,采用脂质体2000将质粒载体转染入大肠癌细胞株HCT-116,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分析PPARδ基因沉默效果,采用噻唑蓝(MTT)比色实验、及流式细胞术观察HCT-116细胞株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MTT试验显示,转染后24~96h,干扰组细胞在各时点的光吸收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染后48h,干扰组的G1期细胞分布比对照组显著降低(26.8%VS38.6%,P=0.037),各组在S期与G2/M期的细胞分布比例(S期:G2/M期)无显著差异(P=0.782)。结论:PPARδ基因可增加G1期的大肠癌细胞分布,并抑制细胞增殖。
- 于永扬王玲郑雪莲周总光周斌辜俊杨烈
- 关键词:大肠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RNA干扰细胞增殖
- 比较研究纳米炭示踪剂在低位直肠癌淋巴结清扫及病理检查中的价值被引量:31
- 2008年
- 目的研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淋巴结病理检查中的价值。方法60例腹膜返折及其下方的直肠癌,随机分为常规与纳米炭病检组2组,比较2组淋巴结检获情况。结果2组共计检获淋巴结1070枚,其中纳米炭组平均为(20.2±4.9)枚/例,显著高于常规病检组(15.4±6.8)枚/例,P=0.003。纳米炭组检获更多微小淋巴结(P=0.029),炭着色淋巴结癌转移检出率更高(P=0.000)。2组检获淋巴结均以沿直肠上血管及其分支分布为主。结论纳米炭示踪剂提高了淋巴结检获率,确保了病理检查的准确性;直肠系膜内淋巴结主要沿直肠上血管及其分支分布,证实了TME手术的廓清效果。
- 于永扬王存郑阳春舒晔杨烈周总光
-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纳米炭
- 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U-tie功能性腔内吻合32例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评估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U-tie功能性腔内吻合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完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32例结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U-tie功能性腔内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使用2个钉仓完成腔内吻合,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187.4(154~257)min,术中出血29.7(10~100)mL,辅助切口长度为4(3~6)cm。随访时间>3个月,术后30 d出现1例伤口感染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吻合口漏、出血,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为6(3~12)d。结论U-tie功能性腔内吻合有更小的吻合创面,降低了操作技术水平对吻合效果的影响,具有简捷、标准化的优势,尤其对于BMI<28的病人,U-tie功能性腔内吻合成本效益较高。
- 周航杜强杨烈周总光
- 关键词:结肠癌完全腹腔镜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微创化保肛术与肿瘤微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
- 周总光王存于永扬张肇达胡建昆李园李立舒晔杨烈韩方海
- 应用直肠整体大组织切片、组织芯片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直肠进行三维立体研究,揭示区域微转移规律,提出了直肠远端肠壁、系膜切除距离及病理证据;在实施2000多例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基础上,开展低位直肠癌腹腔镜TME...
- 关键词:
- 关键词:直肠癌肿瘤微转移
- 肛管减压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价值评估
- 2013年
- 目的: 研究肛管减压对于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同一手术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收集其基本人口学资料、肿瘤相关临床指标、合并症、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否安置肛管、是否发生吻合口瘘等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432人,其中肛管减压组207人,对照组225人。两组基线水平无差别。肛管减压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45% (3/207),低于对照组4.89% (1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4)。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BMI >25 kg/m2、肿瘤下缘距肛门7 cm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 )。结论: 肛管减压能有效降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 玉红王林楠杨翔赵宇亮欧阳书睿于永扬杨烈周总光
- 关键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肛管减压
- 经肛拖出式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附视频)被引量:4
- 2018年
- 经肛拖出式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LULAR)是一种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腹腔镜技术。标本经肛外翻,于直视下离断肿瘤远侧,确保足够的切缘;腹部无伤口,创伤小、恢复快。
- 杨烈罗金龙周总光
-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
- 直肠MRI解剖及其在直肠癌中的临床实践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帮助低年资放射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更好地解读直肠癌MRI图像。方法对近年来有关MR影像在直肠癌领域中应用的指南、专家共识和研究进展进行阐释。结果直肠MRI能够准确评估一些可能影响患者治疗的重要发现,包括肿瘤到直肠系膜筋膜的距离、是否存在肠壁外血管侵犯、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结论直肠MRI是直肠癌临床分期和多学科诊疗的重要基础,外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必须要掌握关键的影像解剖基础和临床实践要点,才能准确解读直肠癌MRI的图像信息。
- 刘森贾钧张笑张巍曾涵江伍兵杨烈宋彬黄子星
- 关键词:直肠直肠癌磁共振成像解剖学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E1AF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07年
- 目的检测 ElAF 在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直肠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素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ElAF 在86份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86份直肠癌标本中,55份 ElAF mRNA 表达上调。直肠癌组 ElAF mRNA 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直肠癌中,ElAF mRNA 表达与组织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 Duke 分期明显相关。结论 ElAF 与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明显相关,可能是直肠癌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因子。
- 刘海义徐兵曾玉剑宋军民于永扬周总光雒洪志杨烈王玲周斌
- 关键词:直肠肿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全文增补中
- 联合多项实验室指标的预测模型在早期诊断老年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联合多项血液及尿液指标的预测模型在早期诊断老年急性胰腺炎(AP)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老年急腹症病人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为AP组,80例非急性胰腺炎病人为非AP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期诊断老年急性胰腺炎的指标,建立标志物的预测模型;最后采用ROC曲线评价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AP组病人血清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P组(P<0.05),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MY、LPS、TAP及U-AMY的相关性及95%CI分别为1.019(1.011~1.028)、1.023(1.012~1.034)、1.548(1.244~1.925)及1.291(0.983~1.69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诊断老年急性胰腺炎的模型为P=1/[1+e^((-12.540+0.019SAMY+0.023LPS+0.437TAP+0.255UAMY))],C-index为0.941,提示该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提示模型一致性良好,模型的AUC为0.941(95%CI:0.903~0.979),提示该模型预测效率高。结论联合S-AMY、LPS、TAP及U-AMY的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对于老年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能力,有重要临床意义。
- 刘李杨烈李俊川陈廷昊
- 关键词:胰腺炎淀粉酶类LOGISTIC回归ROC曲线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