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艳
- 作品数:94 被引量:38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样颗粒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样颗粒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C‑E0‑E1‑E2‑P7基因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连接,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生物反应器中安全、高效地生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样颗粒,所制...
- 郑文文郑学星赵丽宋艳艳薛付忠温红玲
- 文献传递
- 风疹病毒JR23株包膜糖蛋白的基因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
- 王志玉温红玲宋艳艳姚苹方朝凤王小凡许洪芝薛永磊
- 该课题的研究不仅扩增出了RV JR23株包膜糖蛋白E1和E2的基因,而且对它们的序列进行了分析,并与世界流行株做了比较研究,阐明它们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构建了表达载体,建立了真核细胞瞬时表达体系。此表达体系成功地用于RV...
- 关键词:
-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克隆
- 单纯疱疹病毒I型糖蛋白D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构建含有单纯疱疹病毒I型包膜糖蛋白D全基因片段的克隆载体及酵母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真核表达重组gD蛋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方法从HSV-I基因组中扩增糖蛋白D的全长基因,产物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经氨苄筛选及测序,建立克隆载体pMD18T-gD;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双酶切后,产物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测序后确定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gD。结果:重组质粒pMD18T-gD和pGAPZαA-gD经PCR和酶切均出现相应长度的片段,测序结果证实为gD基因,序列分析同源性为99.66%。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单纯疱疹病毒I型糖蛋白D全基因的克隆载体及酵母表达质粒。
- 王战勇王志玉温红玲宋艳艳王桂亭许洪芝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克隆酵母菌
- 我国风疹流行概况及风疹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0
- 1999年
- 风疹(Rubella)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常见.成人也可发病.由于其临床症状轻微.很少有并发症,故过去一直不被人们重视.1941年.澳大利亚眼科医生Gregg发现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儿.其母亲多数在怀孕期间患过风疹,由此才引起人们对风疹的重视.以后的研究发现.妇女怀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流产、死产,或婴儿出生后发生严重损害多种器官。
- 徐爱强宋艳艳陈世玉
-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免疫
- 日本的流行病学发展简史及研究现状
- 1997年
- 近年来,日本的流行病学研究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大进展,1996年8月成功地举办了国际流行病学协会第14届科学大会.了解日本流行病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或许对我国流行病学的发展有所裨益.1
- 姜宝法宋艳艳徐晓菲毕振强
- 关键词:流行病学医学史
- 风疹病毒JR23株包膜糖蛋白E2的遗传与变异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为了探讨风疹病毒(rubellavirus,RV)包膜糖蛋白E2的基因与蛋白的遗传与变异特点,利用DNAstar软件比较JR23株与GenBank中各参考株E2的基因与多肽序列,分析不同RV株E2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及E2蛋白功能关键区的氨基酸变异。结果表明,RVE2基因序列比较保守,但JR23株E2基因序列与其它9个分离株之间有明显差异,变异主要集中在484nt~554nt。同源性为90 3%~92 6%之间,与美国疫苗株RA27/3同源性最高,与美国疫苗株HPV77同源性最低,GenBank中的参考株间同源性较高,在96 3%~100 0%之间。E2多肽变异集中于161aa~185aa,但在E2功能关键区,如N端序列、N联糖基化位点、胞质区等则无明显变异。表明RVE2基因序列相对保守,虽然JR23株与GenBank中各参考株的E2基因序列有明显差异,但JR23株E2蛋白在功能关键区表现出遗传稳定性。此结果为阐明R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研究RV分子进化特征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 王志玉王小凡王战勇薛永磊宋艳艳
- 关键词:风疹病毒E2基因
-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相关病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1994年
-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相关病例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250014)徐爱强,宋艳艳(综述)李笠(审校)常见的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PV)野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过去.它的传播极为广泛,主要感染儿童,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 徐爱强宋艳艳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活疫苗
- 风疹病毒在兔脑神经细胞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
- 1996年
- 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风疹病毒(RV)地方株JR23和标准株GOS—10在兔脑神经细胞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及其引起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感染6h后,细胞浆中开始出现病毒核心样颗粒。其特点是:电子致密度高,分布广泛,并有一定的聚集性,核周围常见。颗粒呈圆形,直径20~30nm。在这些颗粒较集中的区域可见到大量电子致密度均一、细布纹样条块状或环状结构,有时可见到其与核心样颗粒组装过程。有包膜的病毒颗粒出现较晚,呈球形,直径50~70nm。神经元中未见到完整病毒颗粒。被RV感染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但可见到胞核胞浆比例明显增大,胞浆中可见散在的空泡。
- 王志玉王桂亭许洪芝宋艳艳姚苹王芃
- 关键词:风疹病毒神经细胞形态学
- 风疹病毒JR_(23)株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研究风疹病毒 (rubellavirus ,RV )JR2 3 株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CNS)特性。方法 RVJR2 3 株体外感染人胚脑神经细胞、腹腔感染Balb/c小鼠 ,观察JR2 3 株在人脑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CNS的感染及由感染导致的神经病理学特征。结果 RVJR2 3 株在人胚脑神经细胞中无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 ,病毒在感染后的第 72h达最高增殖滴度 10 3 TCID50 /ml。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人脑神经细胞胞浆。各组小鼠感染RVJR2 3 株后无明显CNS症状 ,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和药物未干预动物组CNSRV感染率分别为 6 0 %、90 %、5 0 %。受RVJR2 3 感染的小鼠脑组织出现小灶性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元坏死。大脑全层均有病毒抗原的分布。结论 RVJR2 3 株在人脑神经细胞和Balb/c小鼠脑组织中均能形成感染 。
- 姚苹王志玉王永康宋艳艳王桂亭杜德利许洪芝
- 关键词:风疹病毒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学
- 副粘病毒F1蛋白胞外非保守区对其特异性膜融合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为了解融合蛋白F1分子的胞外非保守区在融合蛋白(F)与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的特异性膜融合中的作用,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方法,在新城疫病毒(NDV)F1与人副流感病毒(hPIV)F1基因的胞外非保守区进行定点突变,创造酶切位点,得到分别含3个相同酶切位点的突变株NDV-M和hPIV-M。经检测,突变体的细胞融合功能与野毒株相同。然后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分别从NDV-M与hPIV-M中切出两个片段NDVF-1、F-2及hPIVF-1、F-2。NDV-M和hPIV-M相互交换对应的F-1片段后进行基因重组,得到2个嵌合体(Chimera),即NDV-C1和hPIV-C1;同样方法交换F-2片段后又得到2个嵌合体NDV-C2和hPIV-C2。将各种嵌合体DNA与同源及异源HN基因共转染BHK21细胞后,在真核细胞中表达。Giemsa染色和指示基因法检测细胞融合功能,荧光强度分析(FACS)检测F蛋白的表达效率。结果表明,突变体NDV-M和hPIV-M的细胞融合功能与野毒株相同,可用于构建嵌合体。NDV-C1和NDV-C2分别与NDVHN共表达后,融合功能达到野毒株的76.34%和96.2%,与hPIVHN共表达后均无细胞融合发生;hPIV-C1和hPIV-C2分别与hPIVHN共表达后,融合功能达到野毒株的65.82%和93.78%,与NDVHN共表达后无细胞融合发生。FACS分析表明,突变体及所有嵌合体蛋白F的表达效率与野毒株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说明在F1蛋白的胞外非保守区中,NDVF-1和hPIVF-1这两个片段对于NDV和hPIV的特异性膜融合具有重要作用;而NDVF-2和hPIVF-2这两个片段对于NDV和hPIV的膜融合来讲,则特异性较低。
- 任桂杰王志玉王桂亭宋艳艳许洪芝温红玲
- 关键词:副粘病毒融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