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 作品数:48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鼻病毒非结构蛋白2B诱导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被引量:1
- 2015年
- 为探讨鼻病毒非结构蛋白2B诱导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的机制,本研究构建了鼻病毒非结构蛋白2B的真核表达载体p2B-GFP,通过转染BHK-21细胞检测相关标志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非结构蛋白2B定位表达于BHK-21细胞内质网,诱导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CHOP的表达增加,并使活化转录因子6(ATF6)的转录活性增加,还诱导BHK-21细胞发生核浓缩而凋亡,使凋亡标志蛋白PARP发生降解而减少。结果提示,鼻病毒非结构蛋白2B可诱导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并经该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 迟苗苗宋娟宋芹芹于洁罗小暖张璐王欣玲韩俊
- 关键词:鼻病毒内质网应激凋亡
- EV71通过2A蛋白酶切割Nup62而抑制核转运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解EV71病毒对细胞核转运机制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具有核定位信号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G-FP-NLS)。将此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使用EV71病毒感染转染细胞,结果发现EV71病毒可以有效阻止绿色荧光蛋白的核转移。将EV71病毒的2A蛋白酶真核表达载体与pGFP-NLS共转染RD细胞,可以发现2A蛋白酶可阻止具有核定位信号的绿色荧光蛋白的核转移而使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于细胞浆。为了进一步研究病毒阻止核转移的机制,病毒感染细胞或通过转染2A蛋白酶真核表达载体进行Nup62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病毒以及2A蛋白酶均可引起Nup62表达下降。证明EV71可通过2A蛋白酶切割Nup62从而抑制核转运。
- 张亚洲甘星宋娟孙鹏宋芹芹李公启盛琳君王宝栋卢明枝李灵敏韩俊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核转运
- 转染RNA拯救CVB3方法的建立
- 2024年
- 目的建立转染RNA拯救CVB3的方法,为优化CVB3的分离鉴定和体外培养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比较Qiagen 57704、Qiagen 52904和Trizol三种核酸提取试剂提取CVB3基因组RNA的效率及Lipofectamine 2000和Lipofectamine 3000两种转染试剂转染病毒RNA的效率;探究提取RNA时增加洗脱次数对病毒拯救效率的影响;比较使用HeLa细胞、Vero细胞和HEK293T细胞拯救CVB3的效率。由此确定转染病毒RNA拯救CVB3的最适条件。结果Qiagen 57704、Qiagen 52904、Tizol试剂盒提取RNA拯救病毒的噬斑数分别为13.33±1.53、150.00±15.00、1.67±0.58,三种方法提取CVB3 RNA拯救病毒RNA的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8.920,P<0.001);Lipofectamine3000、Lipofectamine2000转染病毒RNA形成的噬斑数分别为74.50±3.00、22.00±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K293T细胞培养病毒拯救CVB3的效率高于HeLa细胞和Vero细胞,三种细胞拯救病毒的拷贝数分别为6.09×10^(7)±8.00×10^(5)、5.18×10^(3)±6.17×1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383.644,P<0.001),同时发现提取RNA时通过多次洗脱可以提高病毒拯救的效率。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优化的转染RNA拯救CVB3的方法,选用Qiagen 52904核酸提取试剂盒、增加洗脱次数、使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HEK293T细胞转染等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病毒的拯救效率。
- 李梅王欣玲宋芹芹迟苗苗韩俊宋娟
-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B3病毒分离转染病毒拯救
- 脑心肌炎病毒(EMCV)3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鉴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EMCV的pEGFP-3C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方法RT—PCR扩增EMCV功能蛋白3c基因并克隆至pEGFP—C3载体中,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到BHK-21细胞和293T细胞48h后,Western—Blot检测3c蛋白酶的表达,以及对PABPl的切割,共聚焦显微镜观测3c荧光表达位置。结果EMCV的pEGFP-3C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表达的GFP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10^(3),可切割PABPl,并表达于细胞核内。结论成功构建了EMCV的3c蛋白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3C,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酶的功能及作用奠定了基础。
- 李梅宋娟孙鹏宋芹芹盛琳君卢明枝迟苗苗王宝栋韩俊
- 关键词:脑心肌炎病毒基因质粒
- 肠道病毒71型抵抗I型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作用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抵抗I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抗病毒作用。方法将1000U/ml的I型干扰素(α,β)加入HeLa细胞后,去除上清中的干扰素,感染带有GFP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EV71,观察GFP的表达和PCR检测HSV-1核酸,判断I型干扰素对HSV,1的作用。通过RT—PCR方法检测EV712A基因的表达从而判断EV71病毒的复制能力。结果I型干扰素(α,β)诱导HeLa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而有效地抑制重组HSV-1GFP的表达和核酸扩增。而EV712A的RT—PCR结果证实EV71可在I型干扰素(α,β)作用后的HeLa细胞中有效增殖。结论I型干扰素(α,β)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EV71可在I型干扰素(α,β)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的HeLa细胞中有效增殖。
- 崔雨宋娟宋芹芹孙鹏甘星李公启王克霞韩俊
- 关键词:肠道病毒属干扰素I型
-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中病毒部分的解读
- 2023年
- 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2023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告国卫科教发〔2023〕24号,正式印发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以下简称《目录》)。随着新的病原微生物不断出现,对现有病原微生物认识不断更新,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不断深入,原有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已不能够满足需求,因此颁布了《目录》。本文旨在详细解读《目录》中病毒部分,包括制定背景、原则、过程以及主要内容,以便更好的了解和认识《目录》。
- 高晨宋芹芹宋娟韩俊
-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
- EV71 IgM抗体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 IgM抗体的均相ELISA新技术.方法 首先克隆表达纯化EV71 VP1蛋白,使用生物素标记该蛋白.通过ELISA法摸索出Bio-EV71 VP1的最适抗原量为0.0375 μg.优化供体微球、受体微球、血清等实验反应体系,建立EV71 VP1的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IgM检测技术.使用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HFMD)患者和健康人血清进行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检测评价,并与ELISA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获得EV71 VP1纯化蛋白并生物素化.摸索出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体系:5 μg/ml受体微球、0.037 5μg生物素化的VP1、20μg/ml供体微球、血清2μl,总体系为20μl.采用ELISA和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对样本血清进行IgM检测.两种方法同时检出手足口病患者lgM阳性16份;14份ELISA法检出阴性样本中,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法检出阳性6份.20份健康人血清,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EV71 VP1 IgM的均相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 崔雨王颖甘星宋娟韩俊
- 关键词:EV71VP1IGM
- 人疱疹病毒6型三重芯片式数字PCR方法的建立
- 2021年
-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HHV)-6A、B和核糖核酸酶P/MRP 30 kDa亚基(RPP30)的三重芯片式数字PCR(chip digital PCR,cdPCR)方法确定HHV-6A与HHV-6B感染的病毒载量,及高病毒载量的HHV-6是否由病毒整合到染色体导致。方法根据已建立的HHV-6A、HHV-6B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方法,建立HHV-6三重cdPCR方法。分别使用HHV-6A、HHV-6B病毒培养物进行敏感性检测,并与其他疱疹病毒进行特异性检测。随后,使用127份全血样本进行三重cdPCR方法验证。结果HHV-6 cdPCR与RT-qPCR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2>0.97),且与其他疱疹病毒无交叉反应。对经RT-qPCR与cdPCR检测均为阳性的14份样本,经三重cdPCR方法检测,得到HHV-6A和HHV-6B的最低检测病毒载量分别为50拷贝/ml和105拷贝/ml。并且14份样本中HHV-6病毒载量与(RPP30拷贝数/2)的比值均小于1。结论建立的三重cdPCR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HHV-6三重cdPCR方法可以定量检测HHV-6A、HHV-6B的病毒载量以及RPP30的拷贝数。通过检测样本中HHV-6病毒载量与(RPP30拷贝数/2)的比值,可以确定高病毒载量的HHV-6是否存在染色体整合。
- 王文军宋娟王瑞芳万以秋魏泽姚海兰韩俊
- 关键词:人疱疹病毒6型
- BSL-2实验室开展SARS-CoV-2核酸检测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管理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总结生物安全二级(bio-safety level 2,BSL-2)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管理经验与效果。方法:检测样本来源于2020年2月21日到2020年11月5日送达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资源中心科室的人体咽拭子、鼻拭子、痰液、尿液、便液等。在遵循常规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在检测过程中积极进行人员、岗位、标本、过程、安全巡视等生物安全管理。结果:共开展了27692人次样本的SARS-CoV-2核酸检测,平均每天检测(2.32±0.11)批样本,每批平均检测(87.22±6.83)件样本,BSL-2实验室平均每天工作时间(3.43±0.23)h。在检测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生物安全问题。结论:BSL-2实验室在长时间的SARS-CoV-2核酸检测过程中,要积极从多方面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从而保障检测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 夏志强杜海军夏冬梅国勇王文军王瑞芳宋芹芹宋娟王衍海韩俊
- 关键词:核酸检测
- AlphaLISA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AlphaLISA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珠的化学发光的新型均相检测技术,与传统的ELISA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精确性、均一性、背景低、广泛的动态检测范围,而且无需洗涤及样本需求量极少等特点.该技术可用于多种组织、细胞来源的生物分子的检测,如细胞因子、抗原抗体的检测、蛋白相互作用及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检测以及药物分析等研究.随着AlphaLISA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在医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王颖宋娟崔雨甘星孙鹏王克霞韩俊董小平
- 关键词:分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