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春晖

作品数:2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6篇电气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冶金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磷铁
  • 4篇电化学
  • 4篇磷酸工业
  • 3篇电池
  • 3篇电热还原
  • 3篇循环伏安
  • 3篇化合物
  • 3篇黄磷
  • 3篇黄磷工业
  • 3篇焦磷酸
  • 2篇电镀
  • 2篇电镀锡
  • 2篇动力学
  • 2篇镀锡
  • 2篇循环伏安法
  • 2篇制造业
  • 2篇软锰矿
  • 2篇水中六价铬
  • 2篇铁化合物
  • 2篇铁氧化物

机构

  • 28篇四川大学
  • 2篇成都大学
  • 2篇四川华瓷科技...
  • 1篇攀枝花钢铁集...
  • 1篇东方汽轮机有...

作者

  • 28篇罗春晖
  • 17篇闫康平
  • 12篇赵强
  • 11篇王贵欣
  • 10篇赵强
  • 3篇汪瑶
  • 2篇陈晓东
  • 2篇郭勇
  • 1篇周利
  • 1篇黄斐
  • 1篇姜英
  • 1篇涂铭旌
  • 1篇罗冬梅
  • 1篇阎康平
  • 1篇隆彬
  • 1篇金央
  • 1篇巩秀芳
  • 1篇倪荣
  • 1篇孙羽涵
  • 1篇何梦娇

传媒

  • 4篇电子元件与材...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四川化工
  • 1篇中国电子商务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东方汽轮机
  • 1篇现代商贸工业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1999
  • 1篇199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Zn-NCs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23年
燃料电池因能量转换率高、污染小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能量转换装置之一。然而,燃料电池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成本高、耐久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为了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催化剂耐久性,以叶酸(FA)为碳氮基底,以四水乙酸钴和二水乙酸锌分别为钴源和锌源,氯化钾(KCl)为模板采用熔盐模板辅助煅烧和化学刻蚀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钴锌共掺杂多孔碳氮纳米片氧还原催化剂(Co/Zn-NCs)。在0.1 mol/L的KOH溶液中,对催化剂材料进行了线性扫描伏安测试(LSV)、循环伏安测试(CV)、计时电流稳定性测试(i-t)等电化学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其起始电位(E_(onset))为0.92 V,半波电位(E_(1/2))为0.85 V,计算得到的氧还原平均转移电子数为4.1,是标准的四电子过程;在10 h的耐久测试后,其电流依然保持为初始电流的92.59%,甲醇毒化测试也显示出极高的甲醇耐受性。同时采用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分析催化剂的微观结构,揭示了催化剂具有优异氧还原催化活性的原因。
陈世宏任浩文邱阳罗春晖赵强闫康平
关键词: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纳米片
金属相二硫化钼催化剂的液相制备及其析氢性能研究
2023年
电解水产氢被认为是未来实现可持续、清洁能源供应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发高效、廉价的电催化剂是至关重要的。二硫化钼(MoS_(2))是一种被认为可以替代贵金属的催化剂,其具有配位不饱和的边缘活性位点和接近铂(Pt)的氢吸附自由能。然而,由于半导体相(2H-MoS_(2))受限于自身的导电能力较差及活性位点数目较低,因此具有不同配位结构的金属相(1T-MoS_(2))被认为是更理想的电解水析氢材料,因为它表现出类似于金属的导电能力且能提供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本研究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和退火法,使用不同的酸性溶剂合成出了高达76%1T相占比的二硫化钼(MoS_(2)-A)。在电解水产氢实验中,MoS_(2)-A在0.5 mol/L的硫酸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其在10 mA/cm^(2)处的过电位为324 mV,Tafel斜率为95 mV/dec。值得一提的是,在合成过程中添加了乙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二硫化钼纳米片的团聚并促使其垂直排列,从而得到尺寸更小、能够暴露更多活性位点、具有优异电子传输能力的催化剂。这些发现表明,MoS_(2)-A在电催化析氢领域有很大的潜力,可以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电催化剂来降低电解水产氢的成本,并促进其商业化应用。
任浩文陈世宏罗春晖赵强闫康平
关键词:析氢反应水热法电解水
旋转圆盘电极方法研究电镀锡中的锡电化学还原反应被引量:1
2023年
滚镀锡过程中电解液流动和关键离子扩散过程复杂,研究其中的传质过程和电极过程对优化电镀工艺参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旋转圆盘电极装置的三电极电化学池,采用极化曲线方法测试了锡的还原过程。分析了电极转速对极化曲线的影响,讨论了锡浓度、开缸剂浓度、pH值及温度对电极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关条件对电镀锡还原反应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相关电镀参数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陈思源陈世宏任浩文郭勇罗春晖赵强
关键词:电镀锡旋转圆盘电极动力学极化曲线
一种硫酸钙还原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磷铁为还原剂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硫酸钙的方法,其中以磷铁为还原剂,将其与硫酸钙混合物在CO<Sub>2</Sub>气氛中焙烧,产生可以后续利用的SO<Sub>2</Sub>气体,以及铁氧化物、磷酸盐等产品。通...
赵强闫康平王贵欣罗春晖李彦成汪瑶
纯相磷酸铁锂PLD靶材合成和表征
2014年
本研究着眼于确定制备纯相Li Fe PO4脉冲激光沉积靶材的合成条件。通过TG-DTA实验分析合成过程,XRD检测确定晶相,SEM观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采用液相法在800℃、通有氩气(93%)和氢气(7%)的混合气体中焙烧制得纯相的Li Fe PO4粉末,经压合焙烧获得了纯相、高结晶度、大晶粒的Li Fe PO4靶材。利用脉冲激光技术沉积Li Fe PO4薄膜,薄膜结构致密,晶粒粒径达纳米级别。
刘洋华闫康平王贵欣罗春晖
关键词:TG-DTAPO4脉冲激光沉积
载硫纤维膜对锂硫电池储能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单质硫的低导电性是限制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及正极载硫量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引入负载有单质硫的玻璃纤维膜的方式在锂硫电池中引入与正极没有导电连接的单质硫。采用拉曼光谱分析电池循环后正极表面的生成物,发现玻璃纤维上的单质硫能转移到正极,并参与电化学反应为电池贡献容量。进一步研究了电池容量和隔膜硫含量与正极碳含量之间的关系,认为单质硫可以通过溶液路径转移到正极表面,而正极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对电池的容量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为开发高载硫锂硫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邓子逸赵强罗春晖孙艳
关键词:锂硫电池循环性能
铝箔在盐酸电解侵蚀槽中的发孔和钝化研究
罗春晖
关键词:铝电解电容器
微纳米磷酸铁锂的旋风分离及其储能性能
2024年
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达成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汽车是低碳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磷酸铁锂(LiFePO_(4))具有化学稳定性高、循环寿命长、理论比容量高(170 mAh·g^(-1))、环境友好和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纯相的LiFePO_(4)材料具有离子扩散缓慢和电子电导率低的缺点,减小粒径和包覆碳涂层是改善其缺点的有效方式。本研究通过喷雾干燥法和旋风分离方法制备了粒径分布可控且碳包覆均匀的微纳米球形磷酸铁锂材料。研究自行设计和制作了多级旋风分离装置,筛选出磷酸铁锂材料(LFP@C-X3)表现出优秀的电化学性能,在0.1C倍率下初次放电比容量为151.3 mAh·g^(-1),在0.5C倍率下10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32.6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7.9%。这归因于微纳米球形磷酸铁锂颗粒缩短了电子/离子的传输路径,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有效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旋风分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磷酸铁锂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以此增强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陈冲罗春晖赵强金央李军闫康平
关键词:磷酸铁锂喷雾干燥电化学粒径
一种纤维薄板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板领域,具体为一种纤维薄板成型装置,其包括底板、成型盒体、厚度调节板、顶板、伸缩装置a、升降板和挤压板;底板上竖直设置多组导向杆;成型盒体上设置有封闭其底部开口的封口组件;厚度调节板从成型盒体开口一侧配...
罗春晖赵强陈晓东张海超张奉斌杨明刚张海强
一种制备磷酸亚铁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由磷铁和CO<Sub>2</Sub>制备磷酸亚铁的方法,其中以磷铁为磷源和铁源,CO<Sub>2</Sub>为氧源,通过高温焙烧反应得到磷酸亚铁和CO。该方法将廉价的磷铁和CO<Sub>2</Sub>转化成高附...
赵强闫康平罗春晖王贵欣孙羽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