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丹波
- 作品数:137 被引量:7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留学生《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薪》课程建设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留学生开设《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薪》课程的实践,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特色、效果评价、课程发展规划等方面总结和探讨了留学生临床实践方面课程的建设情况,为高层次境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作出探索。
- 余小萍傅慧婷窦丹波乔静华
- 关键词:中医教育留学生课程建设
-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马鞭草27‑33份、马齿苋27‑33份、地锦草27‑33份、槟榔12‑18份、枳实12‑18份、当归12‑18份。本发明还涉及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应用。通过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
- 窦丹波顾思臻王宇陈凯俊李鹏帆张玉丽
- 健脾化痰方加温灸中脘治疗轻中度稳定期肺脾气虚型COPD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评价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方加温灸中脘治疗肺脾气虚型稳定期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健脾化痰方+温灸中脘+西医基础治疗)、中药组(健脾化痰方+西医基础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每组30例。治疗8周后,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咯痰、气短/呼吸困难、哮鸣音)改善情况,同时采用蔡氏改良呼吸疾病量表评价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①综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中药组为86.7%,对照组为70.0%,综合组和中药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②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且综合组对咳嗽、咯痰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对咯痰的疗效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后,综合组和中药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总均分(TM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综合组、中药组患者的TMS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1);综合组患者的F1S、F2S、F3S和F4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患者的F1S、F3S、F4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亦显著降低(P<0.01);且综合组和中药组患者的F3S、F4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脾化痰方加温灸中脘穴能显著改善肺脾气虚型轻中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
- 张平余小萍刘泉吴欢吴眉窦丹波
- 关键词:健脾化痰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型
- 论新时期中医学发展中的继承、扬弃与吸收被引量:2
- 2019年
- 在中医药的发展路径上,前人做过许多探索;复古守旧、中西汇通、全盘西化等通通失败。在中医药新的发展历史时期,需要在继承、扬弃与吸收之间寻找平衡,保持适度的张力。中医药不缺继承的基因,继承时应以精神文化为核心,防止复古倾向;扬弃时应以新旧范式转化为目标,但要摒弃革命性思维,扬弃过程涉及解构与分析,继承在先,扬弃在后,顺序不可颠倒;吸收时要保持主体性,摆脱路径依赖,构建中医学自主性知识体系;在继承、扬弃和吸收之外,还存在创新问题,之间的联动,一起构成中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 龚鹏龚鹏何裕民
- 关键词:中医药传承扬弃文化
- 单味青黛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考被引量:5
- 2020年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征的炎症性肠疾。其治疗目标是诱导和维持缓解,控制临床症状,促进黏膜愈合,达到良好预后[1]。目前UC主要依赖于5-氨基水杨酸、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然而对这些药物的依赖、耐药、不耐受、反应丧失、机会性感染正日益成为新的临床问题,同时缓解率在临床试验中并不令人满意,因此许多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正在更多地关注补充和替代医学(CAM)[2-3],在北美和欧洲的研究中,目前或过去使用CAM治疗IBD的比例为21%~60%[4-5]。
- 顾思臻窦丹波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 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亏虚型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亏虚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肺气亏虚型感染后咳嗽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及咳嗽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91.4%,高于对照组的65.7%和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能显著提高肺气亏虚型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
- 王丽莉余安胜吴欢张平孙玄厹陈侃俊窦丹波
- 关键词:灸法热敏灸艾条灸咳嗽
- 老寒腿:山楂蒺藜丸
- 2015年
- 做法:把去核的山楂肉和白蒺藜(中药店能买到)适量,分别上锅蒸,熟后打成浆,混合在一起,捏成丸子(3~5克),每日吃上3~5丸,吃上一阵子,就会有效果了。
- 窦丹波
- 关键词:白蒺藜山楂老寒腿中药店
- 蝉芩颗粒对感染后咳嗽豚鼠神经源性炎症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蝉芩颗粒对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3′-5′-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蛋白激酶G(protein kinase G,PKG)通路介导的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IC)豚鼠神经源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1N1病毒鼻腔滴注染毒模型,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蝉芩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阿斯美组,每组6只。空白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蝉芩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15.20、7.60、3.80 g/(kg·d)剂量蝉芩颗粒灌胃;阿斯美组以25.20 mg/(kg·d)剂量阿斯美灌胃,连续干预14天。干预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豚鼠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水平;采用qPCR法检测豚鼠背根神经节中诱导型iNOS、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PKG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豚鼠背根神经节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血清中SP、IL-6、IL-1β、TNF-α、ICAM-1表达水平及背根神经节中iNOS、sGC、PKG mRNA和TRPV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蝉芩颗粒高剂量组、阿斯美组豚鼠血清SP、IL-6、IL-1β、TNF-α、ICAM-1表达水平及背根神经节中iNOS、sGC、PKG mRNA和TRPV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蝉芩颗粒中剂量组血清SP、IL-6、TNF-α、ICAM-1表达及背根神经节中iNOS mRNA和TRPV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蝉芩颗粒低剂量组血清SP和IL-6表达水平及背根神经节中TRPV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阿斯美组比较,蝉芩颗粒高剂量组血清IL-6表达�
- 石炜弘窦丹波葛文吕俊余小萍沈若冰
- 关键词:感染后咳嗽神经源性炎症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 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的致敏性及有效性观察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对膝骨关节炎治疗的致敏性及有效性。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组40例采用传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改良组40例采用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价方案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贴敷部位皮肤瘙痒、红肿、灼热、蜕皮等过敏现象发生率及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药物过敏率低(P<0.05),过敏发生时间晚(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P<0.05)。改良组治疗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疼痛、关节僵硬、进行日常活动难度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低于传统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僵硬、进行日常活动难度及总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有效的解决了中药穴位敷贴应用的局限,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吴欢余安胜傅慧婷张平孙玄厹沈若冰王茜顾思臻窦丹波
- 关键词:穴位贴敷法剂型改进骨关节炎
- 青玉散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价青玉散胶囊长期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88例轻中度UC大肠湿热证患者分为青玉散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41例(脱落3例)予美沙拉嗪颗粒4 g·d^(-1)治疗,青玉散组43例(脱落1例)予青玉散胶囊0.8 g·d^(-1)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2周。比较2组的临床缓解率、黏膜愈合率、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简化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评分(SIBDQ),观察肠镜及病理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青玉散组临床缓解率为72.1%(31/43),对照组临床缓解率为26.8%(11/41),青玉散组高于对照组(χ^(2)=17.200,P<0.01);青玉散组黏膜愈合率为74.4%(32/43),对照组黏膜愈合率为41.5%(17/41),青玉散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χ^(2)=10.843,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改良Mayo评分、部分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青玉散组下降更显著(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SIBDQ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青玉散组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玉散长期治疗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显著,在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促进黏膜愈合、改善中医证候和提高生存质量上具有优势,且安全性较好。
- 刘晓雯顾思臻窦丹波薛仕贵唐旖旎蔡淦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