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桂霞

王桂霞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BT棉
  • 4篇杀虫
  • 4篇杀虫蛋白
  • 4篇棉花
  • 3篇氮代谢
  • 3篇胁迫
  • 3篇基因
  • 3篇高温
  • 2篇氮素
  • 2篇氮素吸收
  • 2篇氮素吸收与利...
  • 2篇对转
  • 2篇高温胁迫
  • 2篇BT基因
  • 2篇BT基因棉
  • 2篇BT杀虫蛋白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营养
  • 1篇调节剂
  • 1篇叶片

机构

  • 10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篇王桂霞
  • 10篇张祥
  • 10篇陈德华
  • 10篇陈源
  • 7篇吕春花
  • 6篇刘晓飞
  • 3篇顾超
  • 2篇韩勇
  • 2篇许映飞
  • 2篇胡大鹏
  • 1篇李亚兵
  • 1篇栾娜
  • 1篇吴慧
  • 1篇董召娣
  • 1篇衡丽
  • 1篇李远
  • 1篇张丽雅

传媒

  • 3篇棉花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价值工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棉花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温和湿度对转Bt基因棉叶片Bt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以来源于美国的转Bt基因棉DP410B(常规种)和岱杂1号(杂交种)以及来源于中国的转Bt基因棉泗抗1号(常规种)和泗抗3号(杂交种)为材料,研究高温(37℃)条件下,大气湿度(50%、70%、90%)变化对B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盛蕾期,温湿度对4个供试品种Bt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影响;盛花期,与对照(温度25~30℃,湿度60%~70%)相比,常规种在50%湿度时叶片Bt蛋白含量显著降低2.6%~3.0%;盛铃期,DP410B、泗抗1号和泗抗3号的Bt蛋白含量在50%湿度处理下比对照显著降低3.3%~5.8%.4个转Bt基因棉品种中,DP410B和岱杂1号的Bt蛋白含量最高,而泗抗1号最低.
张祥王桂霞顾超韩勇许映飞陈源陈德华
关键词:BT棉BT蛋白高温
昼夜变温下高温对Bt棉铃壳杀虫蛋白及氮代谢生理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确定在昼夜变温条件下,高温逆境对转基因棉花铃壳中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及相关生理特征。[方法]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Bt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和杂交种泗抗3号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扬州大学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用盆栽棉花在人工气候室设计昼夜变温(39/27℃)条件下高温持续4~10 d胁迫,研究铃壳中Bt蛋白含量、氮代谢相关物质和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铃壳中Bt杀虫蛋白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对照(32/25℃)相比,胁迫7 d后铃壳中Bt杀虫蛋白开始急剧下降。2011年度常规种泗抗1号和杂交种泗抗3号分别下降了18.44%和14.82%;2012年分别下降了19.07%和15.26%。铃壳中Bt杀虫蛋白下降同时,其游离性氨基酸含量和蛋白酶活性明显上升,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GPT活性则显著下降。【结论】昼夜变温下高温引起铃壳中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加剧,导致蛋白质含量下降(包括Bt蛋白含量下降),从而引起抗虫性降低。
李远王桂霞胡大鹏AbidallahEltayib张丽雅张祥陈源陈德华
关键词:BT棉高温胁迫BT杀虫蛋白氮代谢
育苗移栽方式下不同类型转Bt基因抗虫棉的吸肥特点研究
以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棉所39、GK19、新洋822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生育类型品种肥料吸收规律。结果表明,(1)中棉所39生殖器官对氮、磷的吸收在7月20日至9月2日最多,营养器官(叶+茎)在7月5-20日最多。对钾营...
张祥吕春花刘晓飞王桂霞陈源陈德华
关键词:转BT基因棉花氮磷钾营养吸肥特点
文献传递
不同棉花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差异及其存在类型
以长江流域推广应用的8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探讨了品种间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8个品种间氮素回收利用效率(RE)差异较大,变化幅度在29.0%~48.2%。对不同品种R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以分为3...
张祥王桂霞韩勇许映飞顾超陈源陈德华
关键词:棉花氮素
文献传递
高等农业院校作物栽培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农学本科《作物栽培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结合作物栽培学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开设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①生产与科研实践层次;②作物栽培学实验层次;③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层次。
张祥刘晓飞吕春花王桂霞董召娣陈源陈德华
关键词:作物栽培实践教学
高温胁迫对Bt棉蕾中杀虫蛋白含量及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明确高温气候下Bt棉抗虫性下降的原因,以2个不同类型Bt棉品种为材料,2011年于盛蕾期设计38℃高温胁迫3、5和7 d;2012年设计38℃/25℃的昼夜变温胁迫4、7和10 d,研究其对转Bt棉蕾的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及其生理机理。结果表明,持续高温胁迫7 d内,棉蕾中Bt杀虫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持续胁迫3 d内下降幅度最大,与未胁迫相比,泗抗3号和泗抗1号分别下降18.71%和26.54%;昼夜变温下高温胁迫4 d时蕾中Bt杀虫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当胁迫7 d以上时,Bt杀虫蛋白含量显著下降,泗抗3号和泗抗1号分别比对照下降11.32%和14.18%。持续高温或昼夜变温高温持续胁迫下,棉蕾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蛋白酶活性都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GPT活性都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活性与Bt杀虫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和GPT活性与Bt杀虫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析表明,高温胁迫下蛋白质合成功能下降,分解能力增强导致可溶蛋白含量,包括Bt杀虫蛋白含量下降。常规种泗抗1号的抗虫性和氮代谢受高温的影响较大。
衡丽李亚兵胡大鹏王桂霞吕春花张祥陈源陈德华
关键词:BT棉BT杀虫蛋白氮代谢高温胁迫
蕾期低温及湿度胁迫对Bt棉杀虫蛋白表达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以Bt基因来源于美国和我国的常规棉花品种DP410B和泗抗1号、杂交种岱杂1号和泗抗3号为材料,应用盆栽试验,探讨蕾期18℃低温及不同相对湿度不同时间胁迫对叶片Bt杀虫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蕾期18℃下不同湿度6h胁迫对叶片Bt蛋白的含量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胁迫48h导致2个不同Bt来源常规品种的叶片Bt杀虫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下降6.8%~7.2%,杂交种泗抗3号也明显下降,岱杂1号则未受影响;18℃下高湿度与低湿度胁迫间没有显著影响。因此蕾期长时低温会对Bt棉抗虫性有一定影响,影响程度与品种及类型密切相关。
陈源顾超王桂霞吕春花刘晓飞张祥陈德华
关键词:BT棉相对湿度
江苏地区施用“棉太金”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棉太金"在扬州地区对棉花(Gossypium sp.)产量和品质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验证"棉太金"在江苏地区抗虫棉上的应用效果,明确其在江苏适宜的应用技术和参数。[方法]试验设喷施"棉太金"、缩节胺和清水3个处理,"棉太金"和缩节胺的用量和时间为:6月14日(蕾期),"棉太金"60 ml/m2,缩节胺12.0 g/m2;6月30日(初花期),"棉太金"90 ml/m2,缩节胺27.0 g/m2;7月23日(盛花期),"棉太金"180 ml/m2,缩节胺45.0 g/m2;8月29日(打顶12 d后),"棉太金"270 ml/m2,缩节胺67.5 g/m2。[结果]"棉太金"处理单株成铃数达33.2个,分别比缩节胺、清水对照高3.75%和18.6%,且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棉太金"处理籽棉实收产量比缩节胺和清水对照提高7.5%和28.8%。"棉太金"和缩节胺处理均提高了纤维品质,并且均以"棉太金"提高幅度较大,其中"棉太金"处理纤维长度最长达32.1 mm,缩节胺处理为31.8 mm,分别比对照长0.4和0.1 mm。[结论]该研究可为"棉太金"在棉花上应用技术的熟化、示范、推广和与当地栽培技术的整合提供依据和参考。
吴慧王桂霞刘晓飞吕春花陈源陈德华张祥
关键词:棉花调节剂纤维品质
低温对转Bt基因棉杀虫蛋白表达及其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以2个转Bt基因抗虫棉,泗抗1号(常规种)、泗抗3号(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对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中杀虫蛋白表达量和氮代谢的影响。2007年,于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将盆栽棉花18℃低温下处理24 h。2008年,在18℃低温下处理48 h。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降低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叶片中杀虫蛋白表达量。但盛铃期,下降幅度最大。其中低温胁迫24 h后,泗抗1号下降23.7%,泗抗3号下降28.1%;低温胁迫48 h后,2个品种分别下降52.9%和47.6%。叶片中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蛋白酶活性在低温胁迫下表现相同趋势。以上结果表明,低温可能导致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合成量降低,从而导致杀虫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但对可溶性蛋白的分解并未有明显影响。
张祥刘晓飞吕春花王桂霞陈源陈德华
关键词:BT棉杀虫蛋白氮代谢
长江流域棉花主推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比较与分类被引量:10
2012年
以长江流域推广应用的8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探讨了品种间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氮素回收利用效率(RE)差异较大,变化幅度在29.0%~48.2%之间,且高氮素回收利用效率品种具有铃吸氮量、总吸氮量较高、茎叶吸氮量适宜的特征;氮素子棉生产效率(NUEsp)差异也较大,其中泗棉3号和科棉6号较高,分别为20.67 kg.kg-1和20.35 kg.kg-1。对不同品种R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以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回收利用效率高效型;类型Ⅱ,回收利用效率中效型;类型Ⅲ,回收利用效率低效型。NUEsp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可以分为2种类型:类型Ⅰ,氮素子棉生产效率高效型;类型Ⅱ,氮素子棉生产效率低效型。进一步分析可知,参试品种RE与NUEsp存在4种类型:即二者都高效型,二者都低效型,高NUEsp和低RE型以及低NUEsp和高RE型。
张祥刘晓飞王桂霞吕春花栾娜陈源陈德华
关键词:棉花氮素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