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涵
- 作品数:32 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天山西部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沿海拔的分布格局及环境驱动因素
- 2024年
- 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库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天山西部山地森林SOC垂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解释仍然存在争议.在天山西部山地沿两条海拔梯度建立固定样地,实时监测微气候,结合GIS技术提取平面曲率(FC)、剖面曲率(PC)、地形起伏度(TR)、地表粗糙度(SR)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环境变量,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模拟森林SOC的空间分布特征,解析SOC海拔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天山西部森林土壤表层(0-20 cm)SOC平均含量(64.65-123.3 g/kg)远高于全国森林(42.4 g/kg)及中纬度其他山地生态系统(20.61-83.72 g/kg).(2)该地区森林SOS含量随海拔升高表现为单峰型分布(西天山)或随海拔升高呈现线性增长(野核桃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分布格局.(3)GWR模型分析指出,在西天山,环境垂直变化明显,土壤营养元素与微气候对SOC的空间分布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主要影响因子为全钾(TK)、土壤pH、铵态氮(NH4-N)和土壤年均温(SMAT);相较之下,野核桃沟海拔高差较小,土壤营养元素对SOC分布的影响更强,尤其是全氮(TN)、硝态氮(NO_(3)-N)、pH值和TK.总体而言,天山西部森林SOC含量丰富,其分布主要受土壤营养元素与微气候综合影响,加之两个山地海拔跨度不同,导致环境垂直梯度的差异性影响,从而形成SOC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不同分布格局.该区SOC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森林的利用与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图6表5参70)
- 吴芳孙慧兰田中平叶茂刘天弋杨涵金晓亮
-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土壤有机碳环境变量
-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24
- 2009年
-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提取基于遥感影像的新疆土地利用空间数据,通过分形模型,计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末和2005年3个时期各土地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定量分析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同时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指数,探讨新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80年代末至2005年水域分形维数逐年增大,土地利用斑块形态不规则程度递增,并在空间上呈扩张趋势;但其稳定性呈逐年下降趋势。除水域外的其他各大土地利用类型,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其分形维数呈递增趋势,复杂性递增且达到最高点,土地利用斑块形态趋于不规则,空间上呈扩张趋势;而稳定性递减且达到最低点。90年代末至2005年分形维数呈递减趋势,土地利用斑块形态趋于规则,空间上呈缩小趋势,其稳定性呈逐渐增强趋势。
- 杨涵王芳芳吴世新周华荣
- 关键词:土地利用稳定性GIS
- 基于NDVI-MNDWI特征空间的水体信息增强方法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以新疆吐鲁番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8/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分析水体与地形阴影区以及建筑用地等典型地类在改进后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所构成的二维特征空间中的表现特征,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凸显水体影像特征的复合型水体指数(CNDWI),并据此进行水体信息的遥感自动提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NDWI指数不仅明显增加研究区内的水体与山体阴影区之间的区分度,同时还保持了其他水体指数所具有的以极大值表达水体以及水体与建筑用地和植被等地物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的优点.
- 孙佩汪权方张梦茹杨涵杨涵
- 关键词:水体信息
- 博斯腾湖湖滨绿洲土壤表层含盐量高光谱估算模型被引量:2
- 2022年
- 以博斯腾湖湖滨绿洲为研究区,对土壤高光谱反射率R进行数学光谱变换,并计算其差值型、比值型、归一化型3种盐分指数,通过显著性检验优选特征波段,结合土壤表层盐分实验数据,构建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估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平均值为7.535 g·kg^(-1),其光谱变换建模选取的特征波段集中在466~482、1669~1728、1979~2371 nm,其中对数倒数的一阶微分(1/lg R)′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672;2)构建3种盐分指数优选的特征波段集中在1700~1728、1992~2014、2375~2405 nm,建立的模型决定系数均大于0.870,光谱反射率R的决定系数仅为0.621;3)差值型盐分指数优选特征波段建立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为最优模型,建模集与检验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4和0.915,RMSE分别为1.186和0.917。
- 江远东李新国杨涵赵慧
- 关键词:土壤盐分高光谱数据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 1990—2010年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被引量:17
- 2013年
- 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TM遥感影像,运用GIS和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从景观和斑块尺度上分析了1990—2010年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从1990—2010年各类湿地型景观斑块数持续增加,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化,整体景观趋于破碎化。湿地总面积呈增加趋势,这主要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流域降水量的增加有关。湿地空间分布上的破碎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总之,湿地斑块破碎化严重、空间异质性增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 杨涵陈学刚王亚奇
- 关键词:湿地空间异质性额尔齐斯河流域
- 林农间作模式下和田绿洲特色林果结构遥感信息提取被引量:7
- 2022年
- 实时准确地获取林农间作模式下的果树结构信息对推进新疆特色林果业的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新疆和田绿洲林农间作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综合高分遥感数据的纹理和光谱特征以及中分遥感数据的时序物候特征的果树提取方法。基于GF-2遥感数据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高分辨率的林田地块空间信息;基于多时相Sentinel-2遥感数据构建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时间序列产品,并依据果树物候特征建立决策树模型,提取间作核桃、纯核桃、枣树和葡萄4种类型;最后将多时相的分类结果与高分的林田地块叠加,获取和田绿洲特色林果作物分布信息。该方法对2020年和田绿洲核桃、枣树和葡萄提取结果的用户精度和总体分类精度均在90%以上,Kappa系数为94.95%,能够满足县市级尺度的林果遥感监测精度需求。基于遥感提取的和田绿洲主要林果作物面积为4.28×10^(5)hm^(2),以核桃(间作和纯核桃)为主,间作核桃面积占比63.80%,该方法可为林农间作立体种植模式下的果树类型和面积精确信息提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靳镜宇白洁包安明包安明李均力杨涵
- 关键词:多时相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林农间作特色林果
-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湿地稳定性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利用1990、2000、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运用GIS和分形理论研究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近20年的湿地景观变化的复杂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各时段的湿地类型分布具有分形结构,湿地景观类型形状复杂性和斑块的稳定性波动变化,1990、2000和2010年三时期的各种湿地景观类型总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4385、1.4387和1.4368。总平均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0615、0.0613和0.0632。三期湿地景观类型平均稳定性排序为: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永久性冰川>滩地>沼泽。滩地、沼泽稳定性相对较差。
- 杨涵陈学刚董煜
- 关键词:稳定性湿地
- 伊犁河谷山地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探究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影响因子,对揭示土壤养分状况、维持山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伊犁河谷南部山地沿海拔梯度建立13个样地,以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酸性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强。土壤有机碳与全氮表现出中高山带含量显著高于低山带,而全磷和全钾则表现为低山带含量较高,中高山带含量较低。2)由于海拔差异,碳氮比表现为中高山带显著高于低山带和高山带;碳磷比表现为中高山带显著高于中低山带;碳钾比表现为中高山带显著高于低山带;氮磷比表现为高山带显著较高,但过渡带与低山带无显著差异;氮钾比表现为高山带显著较高,而中高山带与过渡带无显著差异;不同海拔梯度间磷钾比差异性均不显著。3)土壤理化指标中影响化学计量比的主导因子为土壤有机碳(62.4%)、全磷(15.9%)、全碳(13.7%);环境因子对土壤化学计量比产生影响的主导因子为土壤年均温(27.1%)、植被指数(11.2%)、海拔(12.3%)、大气年均温(3.4%)。研究结果说明,理化指标对土壤化学计量比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进一步验证了海拔仍然是影响化学计量比的主导因子,同时揭示了微环境因子对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深入研究伊犁河谷山地土壤养分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 杨涵孙慧兰田中平刘天弋吴芳金晓亮
- 关键词:化学计量比土壤养分
-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效果与就业意愿对比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例
- 2017年
- 文章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不同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进行专业实践效果与就业意愿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学生对专业实践活动的满意程度总体上较高,专业的认识程度得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得到增强;(2)通过对专业实践安排的合理性分析,发现有65%以上的同学认为实习内容、线路以及时间安排较为合理;(3)高年级学生普遍比低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途较为乐观,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意愿;(4)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实习经费是否充足普遍是各年级学生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结果可为学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未来的专业实习调整起到借鉴作用。
- 杨涵王雪梅
- 关键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
- 乌鲁木齐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采取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3种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样品共45个,测定土壤有机质、pH值、粒度理化指标,并对乌鲁木齐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7.71g/kg,变异系数为24.10%,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大小关系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用地;研究区土壤呈中性和弱碱性,不同用地类型土壤pH值大小呈现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农用地均值减小的特征;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其中粗粉粒含量最高,其次为中粉粒、细粉粒,粗砂粒、细黏粒含量较低,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粒径组分分布规律与整个研究区相同;土壤粒径、有机质与pH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建设用地的细黏粒与有机质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他用地类型土壤粒径与有机质、pH值无显著相关性,有机质与pH值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用地类型对SOM含量、pH值、细黏粒和粗黏粒组分含量影响显著。
- 全婷婷陈学刚李勇杨涵
- 关键词:乌鲁木齐城市土壤土壤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