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涪陵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志明
作品数:
40
被引量:233
H指数:7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韩本立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段恒春
第二军医大学
李昆
第二军医大学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孙文兵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9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39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6篇
胆管
14篇
细胞
9篇
胆管癌
8篇
枯否细胞
7篇
胆管炎
6篇
胆道
6篇
肿瘤
6篇
静脉
6篇
肝脏
5篇
胆道感染
5篇
胆囊
5篇
维生素
5篇
维生素E
5篇
巨噬细胞
5篇
肝脏枯否细胞
5篇
病理
4篇
代谢
4篇
胆管癌细胞
4篇
胆管肿瘤
4篇
蛋白
机构
38篇
第三军医大学...
3篇
中国人民解放...
2篇
第三军医大学
1篇
第二军医大学
1篇
第三军医大学...
1篇
解放军第20...
1篇
解放军第一医...
作者
40篇
彭志明
31篇
韩本立
24篇
段恒春
19篇
李昆
10篇
孙文兵
10篇
王曙光
8篇
马瑞亮
7篇
别平
7篇
董家鸿
7篇
黄志强
6篇
李锐
6篇
陈娟
5篇
王敖川
5篇
蔡景修
5篇
陈意生
4篇
刘吉奎
4篇
戢强
3篇
贺光友
3篇
王槐志
3篇
何振平
传媒
11篇
第三军医大学...
3篇
中华外科杂志
3篇
中华实验外科...
2篇
中华肝胆外科...
2篇
中华消化杂志
2篇
中华创伤杂志
2篇
消化外科
1篇
世界华人消化...
1篇
中国老年学杂...
1篇
中华病理学杂...
1篇
中华老年医学...
1篇
临床与实验病...
1篇
癌症
1篇
中国病理生理...
1篇
营养学报
1篇
中国普外基础...
1篇
中国实用外科...
1篇
中华肝脏病杂...
1篇
普外基础与临...
1篇
新消化病学杂...
年份
1篇
2002
1篇
2000
4篇
1999
5篇
1998
8篇
1997
9篇
1996
7篇
1995
1篇
1994
2篇
1993
1篇
1992
1篇
1988
共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脂质过氧化在老化大鼠急性胆源性肝细胞线粒体损害中的作用及维生素E的影响
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在老化大鼠胆源性肝细胞线粒体受损中及维生素E(VE)的保护作用。结果:老化大鼠非VE处理组(NVEG)肝细胞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非老化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D)活性明显低于非老化组,过氧化氢酶(CAT)无明显变化。18和24月龄VE处理组(VEG)MDA显著低于NVEG,SOD和GPD显著高于NVEG,并以18月龄组为明显。急性梗阻性左肝胆管炎(AOLH)后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间接致伤肝叶(IAL)较直接致伤肝叶(DAL)为明显;IAL线粒体S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AL显著降低;各叶GP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AL和DAL均无显著差别;以上改变以24月龄组为明显。各月龄VEGAOLH24h时IALMDA含量明显低于NVEG;18月龄VEGAOLH后SOD水平均明显高于NVEG;各月龄VEG组AOPH后GPD和CAT活性与NVEG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脂质过氧化是老化大鼠胆源性肝细胞线粒体受损的重要机制,VE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孙文兵
李昆
马瑞亮
段恒春
彭志明
韩本立
关键词:
过氧化脂质类
维生素E
胆管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997年
胆管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及意义王曙光韩本立陈意生彭志明贺光友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层粘素(Laminin,L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相互影响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LN和FN及弹力...
王曙光
韩本立
陈意生
彭志明
贺光友
关键词:
胆管癌细胞
细胞外基质成分
基底膜
结缔组织
原发灶
组织学类型
高胆固醇饲料对豚鼠胆囊组织分泌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应用组织培养方法,了解高胆固醇饲料对豚鼠胆囊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糖蛋白(GP)的影响。方法:豚鼠40只,分为普通饲料组(A组)与高胆固醇饲料组(B组),饲养1周。培养胆囊组织,以3H-氨基葡萄糖为底物,测定其合成分泌GP的功能;并加入氢化考的松和腹腔巨噬细胞(Mψ),观测对胆囊组织合成分泌GP的影响。结果:①B组的腹腔Mψ活力较A组明显升高。②培养B组胆囊组织,释放入培养液中的GP含量比A组显著增加。③在B组胆囊组织培养液中加入氢化考的松,胆囊组织释放GP明显受抑。④在A组胆囊组织培养液中,加入“普Mψ”,胆囊组织释放GP的水平与对照水平接近。加入“高Mψ”,浓度较高时胆囊组织分泌GP增强。结论:①高胆固醇饲料可致豚鼠胆囊组织合成分泌GP功能增强。②高胆固醇饲料能增强豚鼠Mψ活力,可促进胆囊组织合成分泌GP。结合动物胆囊结石模型实验的结果推测,可能与豚鼠Mψ因高胆醇饲料活化,释放细胞因子TNF、IL-1等有关。
别平
黄志强
韩本立
韩本立
段恒春
李昆
彭志明
关键词:
高胆固醇饲料
糖蛋白
胆囊结石
抗胆管癌浸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胆管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及阻断其浸润过程的可行方法.为发展新的抗肿瘤疗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底物捕获免疫分析法、微量分光光度法和人羊膜浸润培养系统,观察不同环节阻断对 QBC_(939)胆管癌细胞Ⅳ型胶原酶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元激活物(u-PA)分泌量或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其体外浸润能力的影响。结果层粘素 P11片段能够降低胆管癌细胞Ⅳ型胶原酶分泌量,并抑制胆管癌细胞的体外浸润能力。u-PA 及其作用产物纤维蛋白溶酶抑制剂反-对氨甲基环已酸和6-氨基己酸可抑制 QBC_(939)细胞 u-PA 的活性,并显著抑制其体外浸润能力,与层粘素 P-11片段联合应用抑制效应更强。结论多途径阻断肿瘤浸润过程的关键环节在未来肿瘤临床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
王曙光
韩本立
陈意生
段恒春
李昆
彭志明
关键词:
胆管癌细胞
阻断
U-PA
癌浸润
分泌量
动物胆囊结石模型胆囊巨噬细胞含量的变化
1995年
82只兔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12%胆固醇饲料(HchD)1、2、4周组、强的松1、4周组(喂HchD,同时服强的松1mg·kg^-1/d)。饲以HchD的兔于第2周有6/15只出现结石,第4周则11/14只有结石。而从第1周开始,胆囊组织内巨噬细胞(Mφ)数量即显著升高(与对照比,P<0.001),且吞噬功能活跃;并随时间延长,胆囊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强的松组的胆囊组织内Mφ数量明显减少(与对照比,P>0.05),炎症反应轻+在4周时仅4/15只出现结石。结果提示脂类代谢紊乱、“成石性胆汁”可激活胆囊组织的Mφ;活化的Mφ与胆囊的炎症反应及结石形成有着内在联系。
别平
黄志强
韩本立
王敖川
杨可祯
彭志明
段恒春
李昆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巨噬细胞
胆固醇
胆囊组织
大鼠急性胆道感染时多脏器损伤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992年
本实验通过复制大鼠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动物模型,动态观察大鼠主要内脏器官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急性胆道感染大鼠各内脏器官可出现广泛,严重的病理学变化。其基本病变为血液循环障碍,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其中,肝脏损伤最显著。
龚建平
韩本立
彭志明
王卫
李锐
段恒春
关键词:
胆管炎
病理学
肝损伤
胆石症时胆囊粘膜上皮分泌成分(SC)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
杨洋
黄志强
彭志明
关键词:
粘膜
上皮
结石(病理)
免疫球蛋白A
胆囊
静脉输注维生素E对急性胰腺炎时肺脏脂质过氧化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观察维生素E(VE)对急性胰腺炎(AP)时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牛磺胆酸钠按O1mg/kg体重注入胰管内制成AP动物模型后,经肠系膜静脉按100mg/kg体重注入VE乳剂或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6小时和24小时活杀动物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酸及磷脂酶A_2(PLA_2)活性;肺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三磷酸腺着(ATP)含量。结果VE组动物肺脏组织炎性病理改变较AP组明显减轻;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PLA_2活性均较AP组显著降低(P<0.05)。肺脏组织MDA含量较AP组巳著降低(P<0.05),SOD活性及ATP含量较AP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氧自由基所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是急性胰腺炎时肺脏损害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较大剂量VE可减轻肺脏组织损害。
韩本立
李昆
李奇芬
段恒春
彭志明
毛青
关键词:
维生素E
急性胰腺炎
肺脏损害
脂质过氧化
兔自身对照性胆原性脓毒症模型的建立
1996年
为了研究胆原性脓毒症及其发病机理,在大耳白兔右侧叶肝管开口近侧结扎总肝管并向其近端肝管内注入含2×108大肠杆菌的菌液,从而诱发脓毒症;在右侧肝脏叶为急性胆道感染所诱发的全身脓毒性反应的靶器官,而其余肝叶则为胆道感染直接攻击的靶器官。形成自身对照性动物模型并能显示类似人类胆原性脓毒症的血流动力学、代谢和病理改变。
董家鸿
段恒春
韩本立
彭志明
李昆
王敖川
黄志强
胆管癌对血管和神经周围间隙的侵犯及肿瘤血管生成在浸润和转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996年
对40例胆管癌标本切片进行血管内膜下弹力纤维VB:HE、FⅧRAg:VB:H及HE染色,结果显示,血管侵犯者31例(77.5%),表现为4种类型,即血管壁受侵、游离癌细胞侵入、部分栓塞和完全栓塞。肿瘤血管密度(TVD)与转移发生明显相关。发生神经周围间隙浸润者共33例(82.5%),神经周围浸润指数(PNI)与器官或组织转移发生率相关。研究表明,血管和神经周围间隙均是重要的转移途径。肿瘤血管生成是浸润、转移发生必不可少的环节。TVD和PNI对于判断患者术后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曙光
陈意生
彭志明
韩本立
贺光友
关键词:
胆管癌
血管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4页
<
1
2
3
4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