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则
- 作品数:71 被引量:217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Plackett-Burman与响应面法相结合优化化学成分明确的MDCK细胞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采用Plackett-Burman与响应面法相结合优化化学成分明确的MDCK细胞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方法在自主研发的含蛋白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考察23组营养物质对MDCK细胞生长的影响,以细胞比生长速率、维持时间及最大活细胞密度作为响应值进行筛选和定量优化。以最优化的因子浓度配制化学成分明确的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分别于细胞培养板和搅拌瓶中培养MDCK细胞,考察细胞比生长速率、维持时间和最大活细胞密度3个响应值的大小。结果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4种对MDCK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性促进作用的因子:半胱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和葡萄糖,苏氨酸和亮氨酸有助于提高细胞比生长速率,半胱氨酸和葡萄糖有利于提高最大活细胞密度;该化学成分明确的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能很好地支持MDCK细胞悬浮生长,单细胞悬浮培养MDCK细胞时,细胞比生长速率可达0.058/h,最大活细胞密度可达32.65×105个/ml,分别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2.15和3.09倍。结论采用Plackett-Burman与响应面法相结合优化了化学成分明确的MDCK细胞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为采用MDCK细胞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流感疫苗奠定了基础。
- 黄锭黎文明赵亮范里叶朝阳刘旭平谭文松罗剑陈则
- 关键词:MDCK细胞
- 人类巨细胞病毒UL133基因在临床低传代株中的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人类巨细胞病毒在多次传代后,会表现出不同的毒力水平.与临床低传代株Toledo相比,实验室高传代株AD169缺失了19个开放阅读框(ORF).这19个基因被认为是与HCMV致病性最可能相关的一组基因,研究这些基因的多态性对揭示HCMV致病性的遗传基础具有指导意义.UL133基因是这19个ORF中的一个.以临床低传代株Toledo和Merlin为对照,分析了23个临床病毒株UL133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序列分析表明,UL133基因具有一定的多态性,Toledo株、Merlin株与我们分离到的临床株一起可分为3个基因型:G1、G2和G3.G2、G3型毒株均能导致先天性感染.没有发现UL133基因型与患儿临床疾病的必然关联.
- 扶星星李梨平黄超洋李小曼方芳陈则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基因分型遗传多态性
- 全球现有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浅析被引量:2
- 2020年
-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情引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0年7月1日,全球有1000万余人感染,50多万人死亡。疫苗一直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目前,全球共有140余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处于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包括全病毒灭活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DNA疫苗和RNA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等不同的疫苗类型。全文就相关疫苗研究进行评述,供大家参考。
- 陈则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 NA疫苗预防B型流感病毒感染
- 2003年
- 用基因枪和电穿孔法将B型流感病毒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 ,实验证明B型流感病毒HA ,NADNA疫苗能有效抵御致死性同源B型病毒感染。同时实验表明 ,基因枪方法较电穿孔法诱导抗体水平略低。
- 陈则
- 关键词:DNA疫苗B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 IL-12增强流感血凝素DNA疫苗在小鼠中抗流感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A)能作为DNA疫苗抗流感病毒攻击 ,在小鼠模型中检测白介素 12 (interleukin 12 ,IL 12 )能否作为HADNA疫苗佐剂增强小鼠抗流感病毒攻击。将IL 12和HA共同免疫小鼠 ,免疫 2次 ,间隔 3周 ,加强免疫后用致死量流感病毒攻击。共同免疫IL 12和HADNA与单独免疫HA相比 ,无论初免还是加强免疫后血清中抗HA的IgG抗体显著提高 ,小鼠体重丢失 (一种临床症状 )明显减少且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这些结果表明了IL 12能作为一种佐剂提高流感DNA疫苗的免疫效价。
- 邹丽容方芳陈则
- 关键词:IL-12流感病毒HADNA疫苗
- H1N1流感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对Wnt信号途径的影响
- 为了揭示流感病毒H1N1通过Wnt信号调控心肌炎发生的致病机制,我们建立了A/PuertoRico/8/34(H1N1)流感病毒感染H9C2细胞模型,采用灭活的病毒感染H9C2细胞系作为对照组,通过细胞组织学形态和RT-...
- 刘宪楚陈则吴秀山莫小阳唐超任恋李容史艳江志钢常海燕方芳李永青
- 关键词:心肌细胞流感病毒感染WNT信号途径
- 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与粘膜疫苗研究
- 2001年
- 陈则谢震渊方芳
- 关键词:流感病毒核酸疫苗粘膜疫苗
- 基于MDCK细胞培养的流感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流感一直是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疾病,每年引起数以亿计的人感染。疫苗是防控流感的重要手段。除了传统的鸡胚制备的流感疫苗,基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流感疫苗已研制成功。此文重点介绍Madin—Darby犬肾(Madin-Darbycaninekidney,MDCK)细胞的不同培养方式,以及基于MDCK细胞培养的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 王石磊陈则
- 关键词:流感疫苗细胞培养技术MDCK细胞
- 五种编码流感病毒蛋白的DNA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比较编码流感病毒A/PR/8/34(H1N1)蛋白的各类DNA疫苗在BALB/c 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将编码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1)、核蛋白(nucleoprotein,NP)以及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I)基因克隆入表达质粒。用基因枪轰击法将构建的重组DNA转入小鼠表皮,共2次,间隔3周。第2次免疫7d后,用同源病毒攻击小鼠,通过检测小鼠肺部病毒量和小鼠存活率来评价上述各类DNA对小鼠的免疫原性。结果HA、NA DNA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并提供有效的保护。而 M1、NP、NS1 DNA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尽管其中用 M1、NP DNA免疫的小鼠能检测到抗体应答。结论 病毒表面糖蛋白HA、NA DNA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 陈则
- 关键词:核酸疫苗流感病毒免疫原性
- 抗原原罪对 H5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针对H1 N1流感病毒产生的免疫效应,是否由于抗原原罪的存在,而对H5N1流感疫苗的免疫应答产生影响。方法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预先用流感病毒A/PR8感染小鼠或用A/PR8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小鼠,使得小鼠产生针对A/PR8流感病毒的免疫应答,再分别用0.01μg、0.1μg和1μg的H5N1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一次,检测小鼠免疫后第1、2、3周产生的IgG抗体和中和抗体,并在小鼠免疫H5N1疫苗后的第4周,用致死性的H5N1流感病毒攻击小鼠,观察小鼠的存活和体重丢失以及小鼠肺部病毒滴度判断抗原原罪对H5 N1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免疫H5 N1流感病毒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滴度和对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效应,没有因为预先存在的针对A/PR8的抗体而减弱。结论在本实验中表明抗原原罪没有影响H5N1疫苗的免疫效应。
- 谢震渊彭纳张亚楠毛树宝陈则常海艳
- 关键词:流感疫苗H5N1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