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霞 作品数:48 被引量:10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褛裳夜蛾的交配行为及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 被引量:3 2015年 详细观察了褛裳夜蛾成虫的交配行为,利用风洞、触角电位技术研究了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通过林间诱蛾试验进行了验证,旨在为褛裳夜蛾性信息素的精确提取及性信息素组份分离、鉴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均发生在暗期,有一定的节律性:雌蛾在羽化3d以后开始求偶,1周左右表现最为强烈,3—4日龄雌蛾在暗期4—6h开始求偶,最大求偶率在暗期6—8h;5—9日龄在进入暗期就开始求偶,最大求偶率出现在暗期4—6h。风洞试验表明,3—7日龄的雄蛾对性腺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性行为反应,5日龄雄蛾在暗期4—6h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最为强烈。3—6日龄的成虫在暗期4—6h开始交配,而7—8日龄的成虫于暗期2—4h开始交配,6日龄的成虫交配率最高,交配高峰在暗期4—8h。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也有一定的节律性:雄蛾对4日龄雌蛾性腺提取物开始有电生理反应,对6—7日龄暗期5h性腺提取物反应最为强烈。林间诱蛾试验测定了性腺提取物的引诱活性,7日龄雌蛾性腺提取物林间诱蛾量最高,引诱高峰在暗期4—6h,该结果也验证了褛裳夜蛾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 郑海霞 张金桐 宗世祥 郭淑英 刘红霞 刘金龙 杨美红关键词:交配行为 节律 非编码区核酸-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探讨 郑海霞关键词:非编码RNA 噬菌体展示 蛋白 相互作用 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绿豆象生长发育及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蛋白酶抑制剂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分子量很小的蛋白质,通过影响昆虫体内酶活性,从而抑制幼虫的生长发育。本研究旨在明确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MBTI)对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生长发育及体内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虫方法,测定了取食含2.0%MBTI的人工绿豆对绿豆象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并利用生化方法测定了绿豆象幼虫取食含不同浓度(0.5%,1.0%,1.5%和2.0%)MBTI的人工绿豆后,其体内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及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绿豆象幼虫取食含2.0%MBTI的人工绿豆后,幼虫体重和成虫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取食感虫绿豆品种磨制的人工绿豆),分别只有对照的72%和55%,幼期发育历期相对延长,为对照的1.083倍,而着卵量和卵孵化率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取食MBTI含量不同的人工绿豆对各龄期幼虫体内CarE,GSTs和POD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各龄期幼虫体内SOD和CAT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均随MBTI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强,且2.0%MBTI对1龄幼虫体内CarE,GSTs和POD活性的促进作用均最强,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6.5%,60.5%和67.3%,2.0%MBTI分别对4龄幼虫体内SOD活性和1龄幼虫体内CAT活性的抑制作用均最强,分别为对照的80.0%和47.6%。【结论】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绿豆象幼虫体重和成虫羽化率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导致幼期发育历期相对延长,同时影响其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从而使绿豆象幼虫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樊艳平 党海燕 王宏民 郑海霞 成小芳 张耀文 张仙红关键词:绿豆象 绿豆 胰蛋白酶抑制剂 生长发育 解毒酶 保护酶 绿豆象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建立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触角转录组数据库,挖掘绿豆象的基因数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对绿豆象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序列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51.10 Gb的clean data(NCBI SRA数据库登录号:SRP119884)及83 535条unigenes,长度在1 kb以上的unigenes有15 075条,unigenes的N50为1 492 bp。使用BLAST软件将绿豆象触角Unigene序列与公共数据库比对,共注释到22 148条unigenes,其中NR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s最多,为18 744条,且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相似基因最多,达39.57%。通过GO数据库注释,将unigenes功能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与生物学过程三大类54个分支,其中参与代谢进程以及结合与催化活性的unigenes比例较大。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9 084条unigenes形成289条代谢通路,其中核糖体代谢通路所含unigene最多,为516条。进一步基因注释分析筛选到140个嗅觉相关基因,包括12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基因,4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基因,116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Or)基因,1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IR)基因和7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NMP)基因,并用FPKM值对基因表达量进行评估。【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绿豆象触角转录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绿豆象的基因功能分析及嗅觉感受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郑海霞 张耀文 张仙红 杨美红关键词:绿豆象 基因注释 三种黄芪籽蜂雌成虫触角和产卵器感器的超微形态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明确为害黄芪种子的黄芪籽蜂Bruchophagus sp.雌成虫触角及产卵器上的感器类型及分布特点,以期为探讨这些感器在黄芪籽蜂雌虫的嗅觉和产卵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黄芪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huonchili Liao et Fan、内蒙黄芪籽蜂Bruchophagus mongholicus Fan et Liao和北京黄芪籽蜂BruchophagusbeijingensisFanetLiao3种黄芪籽蜂雌成虫触角和产卵器上的感受器进行观察,并对各感器的形态特征、类型、数量及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黄芪籽蜂雌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基本一致,包括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薄壁化学感器、厚壁化学感器和锥形乳头状感器6类,感器数量上3种黄芪籽蜂存在显著差异(P<0.05)。薄壁化学感器是触角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感器,且在3种黄芪籽蜂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黄芪籽蜂雌成虫产卵器的形态和感器类型相差较大,其中黄芪种子小蜂有毛形感器(毛形感器Ⅰ和毛形感器Ⅱ)和倒钩状突起2类感器;北京黄芪籽蜂产卵器有毛形、锥形、刺形和倒钩状突起4类感器;内蒙黄芪籽蜂产卵器有浅凹状感器、芽孢形等8类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倒钩状突起是3种黄芪籽蜂雌成虫产卵器上共有的感器类型。【结论】3种黄芪籽蜂雌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基本一致,但产卵器感器类型差异较大。内蒙黄芪籽蜂雌成虫触角感器数量最多,产卵器感器种类最丰富,推测其在嗅觉感受和产卵选择行为中的优势更大。 董田 康婕 张昕 郑海霞 张仙红关键词:触角 产卵器 感受器 扫描电镜 西瓜枯萎病菌毒素培养滤液对西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09年 以不同抗性西瓜苗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西瓜苗期感染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处理后在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生长部位植株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这些变化与植物抗病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毒素粗提液处理后,与对照相比,不同部位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从总体上看,叶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茎部次之、根部最低;一般情况下,在同一部位抗病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于感病品种。 郑海霞 王建明关键词:西瓜枯萎病 镰刀菌属 可溶性蛋白 绿豆象热激蛋白超家族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鉴定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超家族基因成员,明确高、低温胁迫后HSP基因在绿豆象中的表达变化,为深入挖掘HSP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Insect Base 2.0下载不同昆虫HSP基因的CDS和蛋白序列,并以此为参考在绿豆象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进行本地BLASTp和tBLASTn比对搜索,同时结合HMMER和关键词两种方法再次筛选目标序列,最终完成搜索结果的汇总。利用CDD、MEGA、ProtParam等在线分析工具对绿豆象HSP超家族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绿豆象成虫高、低温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出7个候选CcHs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比较分析其在绿豆象不同虫态(幼虫、蛹、成虫)及不同温度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共鉴定出31个HSP基因,其中包括3个HSP90、8个HSP70、8个HSP60和12个sHSP(small HSP)。理化性质分析显示CcHsp编码的蛋白质包含159—776个氨基酸残基(aa),分子量介于18.4—88.9 kDa,理论等电点为4.95—9.17。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多数CcHsp定位于细胞质中,少数基因定位于线粒体基质、内质网和细胞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绿豆象热激蛋白不同家族成员与其他昆虫的热激蛋白进化关系较近,显示了其在进化上的保守性。qRT-PCR分析发现,不同虫态在不同温度胁迫后7个候选CcHsp差异表达。CcHsp20.102经高温胁迫后在雌、雄成虫体内的表达量分别上调1000和500倍;CcHsp70-5经高温胁迫后在雌、雄成虫体内的表达量分别上调500和450倍;幼虫经高、低温胁迫后,CcHsp19.855和CcHsp70-5表达差异显著。【结论】通过绿豆象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共鉴定出31个完整的热激蛋白超家族基因成员,分为4个亚家族,家族间蛋白结构、保守结构域和基因表达特征存在差异。CcHsp20.102和CcHsp70-5可能在成虫抵御高温胁迫中行使重要功能,而幼虫的高温耐受性可能与CcHsp 张昕 杨星宇 张超然 张冲 郑海霞 张仙红关键词:绿豆象 热激蛋白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普通昆虫学课程的思政建设研究 2023年 在高校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文章从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目标,内容、途径以及建设成效五个方面阐述了山西农业大学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建设情况,通过一核五驱四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优化创新教学设计,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做到识虫知理,润心铸魂,为同类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郑海霞 闫喜中 马瑞燕 郝赤关键词:普通昆虫学 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 被引量:1 2019年 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连市的社会现状,构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07~2011年处于较低效利用水平,2012~2016年处于中效利用水平。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数的变化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效益对综合效益的影响最大,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社会效益。对大连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评价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大连市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郑海霞 郑海霞 卜玉山关键词:土地资源 梨星毛虫虫龄的划分及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和感器观察 被引量:1 2023年 为明确梨星毛虫Illidcris pruni的龄期,了解其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通过测量梨星毛虫的头壳宽度与体长两项指标,根据所得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结合Dyar定律明确幼虫虫龄数,并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得出的结果进行验证;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梨星毛虫体长和头壳宽的频次分布均呈显著的5个峰,因此推断梨星毛虫为5个虫龄。各龄的体长变幅分别为2.96~4.04 mm、5.27~6.27 mm、7.76~8.36 mm、9.47~10.45 mm和11.83~12.11 mm,头壳宽变幅分别为0.316~0.358 mm、0.397~0.459 mm、0.538~0.598 mm、0.687~0.735 mm和0.947~1.011 mm。头壳宽符合戴氏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头壳宽可作为梨星毛虫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体长可作为分龄的辅助指标。梨星毛虫末龄幼虫头部感器共有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3种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口器、上颚和下颚须。 张婷 师文丽 樊楠楠 杨美红 张仙红 郑海霞关键词:梨星毛虫 虫龄 体长 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