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宪
- 作品数:49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以色列对国内阿拉伯人的政策及其成因被引量:1
- 2024年
- 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以来,对国内阿拉伯人实施表面上平等自治、实质上歧视压制分化的民族政策。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以色列歧视性民族政策源于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基于恶劣地缘环境而产生的绝对安全观,以及国内阿拉伯人“威胁”犹太人主体民族数量的认知焦虑。排他性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不仅阻碍了将阿拉伯民族融进以色列国家的路径,同时反向促进了阿拉伯人自身独立性的构建,而恶劣的地缘安全形势使得阿拉伯人长期被以色列社会看作“第五纵队”,无法被主流社会接纳。以色列本土主体族群人口不足、阿拉伯人数量增加的情势,使以色列的本土犹太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极大的不安与危机感,推动以色列政府事实上对阿拉伯人实行歧视性政策。该政策使得以色列阿拉伯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都被以色列主流社会边缘化,同时更破坏了以色列的民主制与国家构建。以色列只有采取更公平的民族政策,才能在族群政治的现实中实现以色列族群关系的和谐,构建合理的国家认同,实现民族国家的稳定构建。
- 肖宪张庶
- 关键词:民族政策以色列阿拉伯人建构主义
- 郑和下西洋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被引量:5
- 2003年
- 肖宪
-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
- 万隆会议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从亚非团结合作到“全球南方”共同崛起
- 2024年
- 1955年召开的万隆亚非会议,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这些原则成为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和立场的国际关系原则,有力地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蓬勃斗争,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在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的引领下,新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中国与中东、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关系迎来了新的转折期。与此同时,广大亚非拉国家也开始了团结合作。随着“全球南方”的崛起,亚非拉国家正在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格局,这说明时至今日,万隆会议即将迈入70周年,万隆精神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 杨正权李安山肖宪陈利君王国平林延明成振海
- 关键词:新中国外交
- 构建中国与土耳其新型战略合作关系被引量:13
- 2011年
- 中国和土耳其两国在1971年建立外交关系,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冷战的背景下,中土关系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2010年10月,中国和土耳其宣布正式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战略合作关系"并非空洞的外交辞令,而是具有丰富的实质性内容。作为两个发展中的地区大国,中国和土耳其双方均着眼于未来,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与各自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相称的作用。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发生剧烈动荡后,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凸显。随着中东和中亚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地位的上升,土耳其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会更加重要。
- 肖宪
- 关键词:中土关系
- 中国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历史与现实被引量:4
- 2008年
- 在界定西方的"大学自治"与新中国"办学自主权"概念的异同的基础上,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三个历史阶段纵向追溯"办学自主权"的历史轨迹,可以明确地认为:虽然中国的大学从成立之日起,其灵魂就已被两千多年来的封建集权思想所禁锢,但是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颁布了多个关于自主办学的法律法规,中国大学就坚持了一种理念——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精神是在于大学的自治性和学术自由。毫无疑问,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大学自治!
- 张建新肖宪
- 关键词:中国高校大学自治办学自主权
- 20世纪前半期的中东民族主义运动与中国
- 1998年
- 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与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勃发时期。虽然两地的民族运动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但它们却是彼此呼应、相互影响的。中国人民对中东的民族主义运动不仅是熟悉和了解的,而且还从中受到了鼓舞,获得了经验;同时。
- 肖宪
- 关键词:民族主义运动
- 冷战后东盟安全合作的深化及其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冷战结束后,东盟(2)安全合作进程明显加快,具体表现在合作安全观的形成、东盟地区论坛的创建和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三个层面上。东盟安全合作在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环境的和平与稳定,但也给南中国海(3)问题的和平解决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应当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以争取建立有利己的周边安全环境。
- 肖宪罗剑波
- 关键词:冷战后周边安全环境东盟地区论坛大国平衡战略
- 中国的伊斯兰研究
- 2010年
- 新中国伊斯兰研究的60年可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阶段。目前,中国的伊斯兰研究已走过起步期,进入了成长期,但远未达到繁荣期或者成熟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教与现代化、伊斯兰与当代国际关系、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专题。从未来学科发展趋势看,需要进一步壮大研究队伍,加强国内学术交流,增强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打破学术禁区。
- 肖宪
- 关键词:伊斯兰研究学术成果
- 郑和——中国和平外交的先行者
-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中就包含着'以和为贵'的内容,这是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处理国际关系的思想基础。历史上,中国从未因自己强大而去侵略或欺负他国,也从未去海外扩张征服,开疆拓土。相反,越是中国强盛的时候,就越是中外交流最频繁,中...
- 肖宪
- 关键词:明成祖亚非国家外交活动下西洋和平外交
- 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 针对当前变化迅速又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要求:“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要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
- 肖宪
- 关键词:伊斯兰世界穆斯林伊斯兰国家极端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