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宁
- 作品数:35 被引量:204H指数:8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Fas和Fas L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野黄芩苷药物组,野黄芩苷组分别用80μg/ml、120μg/ml、160μg/ml的野黄芩苷作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48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结果:用药组Tca8113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野黄芩苷药物浓度的增加,Fas和FasL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野黄芩苷可能通过促进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Fas蛋白和FasL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李戈李俊玫葛志华杨宁杨佳宁
- 关键词:野黄芩苷FAS
- 蒸馏水煮沸、碘伏浸泡及抗生素冲洗对兔慢性骨髓炎病骨的杀菌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蒸馏水煮沸、碘伏浸泡及抗生素冲洗对兔慢性骨髓炎病骨的杀菌效果。方法选择5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兔胫骨慢性骨髓炎模型,造模4周后分别从大体观察、X线检测判断其是否形成骨髓炎,然后截取病骨分别用碘伏浸泡30 min(A组)、蒸馏水煮沸30 min(B组)、抗生素冲洗15 d(C组),处理后分别进行细菌学培养、病理学检查,比较3种方法对病骨的杀菌效果。结果 3组兔胫骨经杀菌处理后,均未出现骨皮质碎裂,均能保持较好的形态,肢体长度及力学轴线无明显异常。A组骨缺损周围组织细菌培养可见明显菌落形成1例,阳性率为7%;B组可见明显菌落形成4例,阳性率27%;C组可见明显菌落形成7例,阳性率为47%。其中,A、C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高倍显微镜下,A组骨组织无明显水肿,大片死骨形成,呈片状或条带状,伴或不伴有少量成骨母细胞。B组骨组织轻度水肿,无死骨形成,少量稀疏成骨细胞存在。C组明显水肿,成骨细胞散在分布。结论 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兔胫骨慢性骨髓炎病骨均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且杀菌后均能保持良好的胫骨结构形态,蒸馏水煮沸法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且有成骨母细胞存在。
- 赵佳林孔庆柱杨佳宁王贺龙孔素红赵胜军闫石
-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碘伏煮沸抗生素
- D-半乳糖诱发的衰老对大鼠下颌下腺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下颌下腺抗氧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的改变。方法选用8周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10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5只。采用D-半乳糖诱导大鼠衰老模型,观察下颌下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总抗氧化能力( T-AOC)改变及采用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检测下颌下腺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衰老模型组大鼠下颌下腺GSH-Px、T-AOC及端粒酶OD值表达最低,正常组最高(P<0.01)。结论 D-半乳糖所致的大鼠下颌下腺细胞衰老与端粒酶活性降低相关。
- 葛志华李俊玫于海忠孙立新杨宁杨佳宁李俊颖
- 关键词:D-半乳糖衰老下颌下腺GSH-PXT-AOC
- D-半乳糖诱发的衰老对大鼠下颌下腺p16/Rb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D-半乳糖诱发的大鼠衰老对下颌下腺p16/Rb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D-半乳糖诱导大鼠衰老模型,取下颌下腺制备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磷酸化cyclinD1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p16、非磷酸化Rb蛋白含量。结果衰老模型组大鼠下颌下腺细胞磷酸化cyclinD1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Rb和p16表达模型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D-半乳糖诱发的大鼠下颌下腺细胞衰老与细胞p16/Rb转导通路的阻滞密切相关。
- 葛志华李俊玫于海忠杨宁杨佳宁崔宙开王春艳
- 关键词:D-半乳糖衰老下颌下腺转导通路
- MIS-TLIF下单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Cage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S-TLIF)下单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Cage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对比分析,以判断2种融合方法的术后疗效及对比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1例,根据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椎间植骨融合组(A组)和椎间Cage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临床疗效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Macnab标准,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和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下单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与Cage融合相当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并且治疗费用低,无排斥反应,可供临床选择。
- 杨佳宁陈宾宋有鑫甄瑞鑫李玉波赵成亮赵丽丽孔庆柱李戈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应用品管圈降低手足外伤患者术后患肢抬高未执行率
- 2020年
- 总结品管圈在手足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影响。方法:分别在2018年1月到6月、6月到次年3月选取手足外伤患者40例并定义为常规组、实验组。常规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者抬高未执行率数据指标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患肢抬高未执行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大,P<0.05。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大,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外伤患者术后的患肢未执行率,对于患者的预后康复具备明显的推动作用,值得普及。
- 赵丽丽杨佳宁刘伟伟王丹刘娟闫国杰聂明洋
- 关键词:品管圈手足外伤患肢抬高执行率
- 通道下MIS-TLI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4年10月,采用经微创通道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7例,年龄24~71岁,平均64.3岁。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单侧组),另27例行双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双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疗效评定及随访采用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及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单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双侧组。术后随访期内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及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优良率相比较,改善率明显提高,两组手术效果相当。[结论]可扩张通道下微创MIS-TLIF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疗效确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理想微创手术方式。
- 杨佳宁宋有鑫陈宾武云鹤孔庆柱李戈赵丽丽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椎间融合
- 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LDH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LDH患者57例,其中在Mast Quadrant通道下手术的患者26例(微创组),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患者31例(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引流量及手术时间,以及术前、术后随访周期的日本骨科学会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定(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手术疗效。结果 Mast 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治疗LDH对患者创伤显著小于开放手术,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组(P<0.01);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st 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治疗LDH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患者下腰痛发生率较低,可早期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 杨佳宁陈宾宋有鑫赵丽丽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MASTQUADRANT
- 绿色荧光鼠介导的肢体移植后嵌合体的变化和免疫宽容关系
- 宋有鑫陈宾王竹君李晓慧赵成亮王瑞鹃马桂云杨佳宁
- 该课题针对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难点和瓶颈,根据国际上最前沿的嵌合体的理论以及项目主持人在异体肢体移植免疫抑制剂方面的前期科研成果,将绿色荧光鼠C57的肢体移植到同种异体鼠的肢体上,利用特殊的绿色荧光在组织、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 关键词:
- 关键词: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免疫抑制剂
- 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早期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结果微创Wiltse入路MIS-TLIF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 d VAS评分及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开放TLIF手术。随访3~6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椎弓根钉断裂、松动、拔出、植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Wiltse入路MIS-TLIF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通过对早期疗效的研究,该术式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上可获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赵龙宋有鑫杨佳宁祝乃强崔成喜张宇轩尚瑞松张宝琦龚平武云鹤陈宾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