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颖

作品数:29 被引量:282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遥感
  • 5篇坡面
  • 5篇坡面流
  • 4篇崩塌
  • 3篇岩溶
  • 3篇试件
  • 3篇流速
  • 3篇可移动
  • 3篇环流
  • 3篇大气环流
  • 2篇地质环境
  • 2篇岩溶水
  • 2篇岩溶水系统
  • 2篇仰角
  • 2篇遥感技术
  • 2篇粘聚力
  • 2篇软弱
  • 2篇软弱夹层
  • 2篇沙量
  • 2篇石流

机构

  • 20篇北京市地质研...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北京市水文地...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河北省气象与...
  • 1篇江西省水土保...
  • 1篇河北省林业局
  • 1篇北京市地质工...
  • 1篇北京市地质环...

作者

  • 29篇曹颖
  • 9篇焦润成
  • 8篇南赟
  • 7篇张光辉
  • 5篇罗榕婷
  • 4篇王强强
  • 4篇李岩
  • 4篇王晟宇
  • 3篇李良景
  • 3篇张国华
  • 3篇申健
  • 3篇张翊超
  • 3篇唐科明
  • 3篇李晓玮
  • 3篇赵丹凝
  • 2篇赵佳
  • 2篇於凡
  • 2篇纪轶群
  • 2篇郭兆成
  • 2篇王宏斌

传媒

  • 4篇城市地质
  • 3篇水文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形势下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思路探析被引量:17
2020年
北京作为突发地质灾害较发育的特大型城市,地质灾害防治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的基础和关键。文章在总结"十三五"时期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基础上,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围绕新形势下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要求,提出突发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工作思路及构想,深化突发地质灾害隐患高精度调查评价,推进监测预警服务水平,开展预警预报理论和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研究,规范强化应急处置流程和能力,加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综合管理和效益评估,加大地质灾害预防科普宣传力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能力,为首都城市安全科技防灾筑牢生命防线。
南赟曹颖李岩
关键词: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科普宣传
综合监测技术在南窖沟泥石流协同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在分析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南窖沟地质环境背景及泥石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集雨量计、含水率仪、次声监测仪、泥位计等设备的泥石流沟综合监测系统,实现了泥石流全流域、全过程的多参数监测。以泥石流流域降雨、源地土体土壤含水率、泥位以及次声等信息作为主要预警指标,综合采用修正法、数值模拟法、雨洪法建立了南窖沟泥石流灾害预警临界值,实现了多设备互证的协同预警机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泥石流单阈值预警方法,可提高预警的可靠性。
翟淑花刘欢欢王云涛冒建曹颖
关键词:泥石流次声
基于遥感技术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空间分异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降水入渗补给条件在地下水资源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利用遥感技术,通过构建基于专家经验知识的评价系统和模型,以30 m×30 m栅格单元、一级岩溶水系统的基岩山区及其碳酸盐岩区3个尺度评价分析北京市各区降水入渗补给条件空间分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范围内碳酸盐岩区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最优;基岩山区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从优到劣的区域依次为房山、门头沟、延庆、平谷和怀柔;碳酸盐岩区的降水入渗补给条件从优到劣的区域依次是怀柔、门头沟、房山、延庆和平谷;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因子是影响降水入渗补给条件的关键因素。
曹颖郭兆成王强强焦润成
关键词:遥感降水入渗补给条件
北京房山溶洞发育特征
2014年
房山区岩溶地貌是北方岩溶的典型代表,其中溶洞发育最多。通过野外调查共发现研究区内岩溶洞穴百余个,其中人可进入、规模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有20余个。这些溶洞在空间分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以及洞体结构和形态上,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溶洞发育的地方,地下水富集度较高,因此也是岩溶地下水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
曹颖王强强李良景纪轶群张翊超
关键词:溶洞发育特征碳酸盐岩
土壤重金属污染高光谱遥感监测方法综述被引量:10
2020年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高光谱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宏观地获取地物信息的能力,为快速高效获取土壤重金属含量开展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手段。本文总结了基于土壤光谱分析和植被光谱分析的两类土壤重金属污染高光谱遥感监测的方法及原理,介绍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反演建模过程及建模方法。土壤光谱分析法预测重金属含量主要基于实验室土壤光谱展开,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但很难实现大范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植被光谱分析法多是基于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展开,预测精度相对较低,但较易与高光谱影像相结合进行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预测,是今后研究的热点方向。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是土壤重金属含量反演应用最为广泛的建模方法,但反演模型往往缺乏普适性和稳定性,随着高光谱传感器和数据获取平台的发展,普适性更好稳定性更强的建模方法将不断出现。
郭学飞曹颖焦润成南赟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高光谱遥感监测方法反演模型
一种可移动崩塌试验装置及其系统和试验方法
一种基于可移动崩塌试验系统的崩塌试验方法,可移动崩塌试验系统包括:用于监测试件参数的光纤传感器和水分传感器,用于模拟试件所处的自然条件的可移动崩塌试验装置,连接光纤传感器、水分传感器的监测设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
李岩张国华李晓玮曹颖南赟申健
基于遥感与层次分析法的金属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在对甲乌拉铅锌矿区遥感调查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地质背景、矿山活动、地质灾害等多方面,建立了包括15个评价指标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GIS平台运用网格法构建评价单元,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划分,得到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为区域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王云涛曹颖王宏斌焦润成张翊超
关键词:遥感层次分析地质环境评价
一种用于CR-InSAR的三角锥形角反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CR‑InSAR的三角锥形角反射装置,包括方位底盘、可相对方位底盘转动的底座、三角锥形角反射器、设置有一根可伸缩支撑杆和两根固定支撑杆的支撑装置;三角锥形角反射器通过支撑装置设置于底座上,底座的转动...
焦润成王晟宇曹颖闫驰郭学飞马晓雪赵丹凝赵佳
地表覆盖对坡面流流速影响的模拟试验被引量:36
2011年
植被覆盖对坡面流流速的影响,会引起坡面输沙特征的改变,但在陡坡条件下盖度与流速的响应关系尚不明确。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变坡实验水槽在较大坡度(5°~25°)、流量(0.25~2 L/s)和盖度(0%~25%)范围内,系统研究了坡面流平均流速与盖度、坡度、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面流流速在0.15~1.35 m/s内变化,流速与盖度、坡度和流量关系密切。随着地表模拟盖度的增加,水流克服覆盖物的阻碍作用而消耗的能量越多,水流流速随之减小。随着坡度和流量的增加,坡面流重力势能与水流动能增加,因此流速随坡度和流量呈幂函数增加。通过统计回归发现,盖度对流速的影响最大,占45%左右,坡度和流量次之。三个因子可以较好模拟陡坡、定床条件下水流流速(R2=0.93)。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陡坡地表覆盖下坡面流的水动力学特性,为建立土壤侵蚀过程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曹颖张光辉唐科明罗榕婷
关键词:坡面流流速
全球气候变化对泾河流域径流和输沙量的潜在影响被引量:13
2010年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产生巨大影响,而降水特征的变化因区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这些变化对河流径流、泥沙及区域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以1961—2006年泾河流域降水、径流和输沙量等资料为基础,建立降水和径流、径流和输沙量之间的统计关系。通过5个大气环流模式(HadCM3、CGCM2、CSIRO-Mk2、ECHAM4和GFDL)对泾河流域未来不同时期(2010—2039年、2040—2069年和2070—2099年)的降水量进行模拟,进而根据统计关系计算出未来不同时期该流域的径流、输沙量。结果表明:不同大气环流模式对该流域降水量模拟结果不同,导致未来气候条件下径流和输沙量的预测也存在一定差异。比较IPCC排放情景中的A2、B2气候情景发现,在A2情景下径流和输沙量响应更为强烈。与近期实测资料(1961—2006年)相比,未来(2010—2099年)泾河流域降水、径流和输沙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53%~31.65%、-9.26%~53.44%和-11.13%~64.59%,平均增加11.69%、19.78%和23.94%。研究结果对未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曹颖张光辉罗榕婷
关键词:气候变化大气环流模式水土流失泾河流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