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 作品数:37 被引量:222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面向创新全链条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领域技术机会预测
- 2025年
- [研究目的]旨在预测CCUS领域的技术机会,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商业化三个层面,为CCUS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系统性洞见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搜集反映CCUS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商业化的多源异构数据,通过改进的TextRank算法对文本数据进行关键词提取,构建多重关键词共现网络,计算单层及双层共现网络的11个相似性指标,将隐藏神经元数和训练周期数进行遍历,确定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的最佳配置,运用最佳模型对CCUS领域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以及商业化的三个层面的技术机会进行预测。[研究结果/结论]基础研究层面识别出生态系统与碳循环研究的融合及催化作用在CO_(2)资源转化中的应用等关键方向;应用研究层面,识别了催化作用和高效CO_(2)吸收分离技术等创新潜力区域;商业化层面,突出了低碳氢的制备与存储、CO_(2)捕获运输存储与转化等商业前景。
- 毛荐其陆高潮刘娜魏延辉
- 关键词:创新链BP神经网络链路预测
- 企业知识结构属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企业知识基础是企业创新的起点。探清知识基础在结构上的分散和依赖程度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知识基础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和企业知识理论,研究企业知识基础结构属性即知识基础多样性和知识基础复杂性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对其影响的调节作用,利用中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20年专利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验证相关假设并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知识基础多样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知识整合能力使其倒U型关系变缓,当知识整合能力越强时,会削弱企业知识基础多样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知识基础复杂性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绩效,且受到知识整合能力的正向调节,当知识整合能力越强时,会提升企业知识基础复杂性对突破性创新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从企业知识基础结构属性的角度为企业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支撑。
- 刘娜杜艳婷毛荐其毛荐其
- 关键词:知识整合能力
- 基于朴素式创新视角沉睡专利共享价值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专利制度自成立之初便试图在发明人独占与社会公众共享之间取舍平衡,然而通过专利共享使发明人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往往被忽视。文章试图通过朴素式创新的专利共享方式重构沉睡专利的价值,同时提升沉睡专利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进而激活沉睡专利,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研究分析了沉睡专利的成因,多维度剖析了专利共享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可共享沉睡专利识别的路径,即划分专利共享范畴、判断专利共享潜力与评估专利共享价值。指出专利权人应运用系统整体观去审视专利共享的价值回报及共享对象。研究基于朴素式创新的新视角,借助专利共享的新方式解决沉睡专利的激活问题,为助力当前专利转化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视角。
- 魏延辉魏静刘娜
- 发明者网络社群系统识别、结构动态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网络位置的双重调节作用被引量:5
- 2021年
- 从抱团研发现象出发,运用基于模块度Q指标的Girvan Newman算法,动态识别发明者合作创新网络社群。通过社群动态追踪,将社群结构动态定义为社群成员流动和社群经纪人稳定两个维度,利用负二项模型,在网络位置的调节作用下,考察发明者所处网络社群结构动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发明者合作创新呈现明显的动态社群结构,社群成员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社群经纪人稳定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且正向调节社群成员流动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发明者所处网络核心位置及结构洞位置均正向调节社群成员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倒U型影响、负向调节社群经纪人稳定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负向影响社群经纪人稳定对社群成员流动与创新绩效间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研发抱团行为,为创新网络治理和网络权利配置提供借鉴。
- 刘娜嵇金星毛荐其魏延辉王霄飞
- 关键词:网络社群社群结构
- 发明人角色识别及二元创新能力差异分析——社会资本视角的解释被引量:5
- 2020年
- 发明人的创新活动嵌入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基于社会资本视角,从结构资本和认知资本两个维度辨识并定义4类发明人角色,包括“明星”、“纽带”、“平庸”和“活跃”发明人。以人工智能领域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II)授权的专利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模型,对4类发明人的二元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角色发明人的二元创新能力显著不同。其中,“明星”发明人的二元创新能力最高,“平庸”发明人的二元创新能力最低,“活跃”发明人的二元创新能力高于“纽带”发明人,即认知资本对二元创新的影响大于结构资本。结论对提升发明人二元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荣雪云杨中楷刘娜
- 关键词:结构资本
- 新兴交叉领域技术会聚对技术价值的影响研究——以纳米生物制药领域为例被引量:8
- 2019年
- 技术会聚是不同领域或来源技术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产生兼具组合价值及协同价值的会聚技术。当前技术演变呈现会聚态势,尤其是新兴交叉领域,毋庸置疑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实践需要技术会聚。然而,技术知识会聚到何种程度及会聚何种类型的技术知识能产生高价值的技术成果?成为研发人员迫切关注和学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纳米生物制药领域为例,收集该领域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申请的专利数据,基于多个粗细粒度分别测度该领域技术会聚的程度,运用负二项模型检验理论假设。结果表明:技术会聚程度对技术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被会聚的技术知识成熟度及重叠度均削弱此正向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技术研发活动中研发人员的技术会聚实践。
- 刘娜荣雪云毛荐其
-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双元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8
- 2023年
- 培育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转型或将成为激发企业创新持续性的重要驱动力。研究从双元创新的视角对创新持续性进行维度拓展,引入中介变量知识整合能力和调节变量政府研发补助,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作用于双元创新持续性的理论模型。基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8-2021年中国A股312家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探索型创新持续性和利用型创新持续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是数字化转型影响双元创新持续性的重要路径;政府研发补助强化了数字化转型对知识整合能力的积极影响。研究拓展了创新持续性的研究维度,补充了创新持续性的数字化前因,为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 毛荐其牛文祥刘娜魏延辉
- 关键词:知识整合能力
-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研究——一个产业技术生态的视角被引量:4
- 2012年
- 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创新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从产业技术生态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问题,即从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生态的培育,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把握产业技术发展的规律,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推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塑造良好的产业技术生态环境。
- 刘娜毛荐其陈雷
-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 技术会聚研究探析与展望被引量:26
- 2017年
- 近来,技术呈现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技术会聚涌现,有望主导下一代技术创新。本文首先借助科学计量和共现网络分析对技术会聚研究趋势及热点进行总体概述;接着对文献回顾归纳分析,从技术会聚界定、测度、过程及会聚创新几个方面对技术会聚研究进行梳理并展望。研究发现:现阶段,技术会聚内涵已基本明晰,技术会聚测度研究最为广泛,但技术会聚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初浅的、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为促进技术会聚的发展及相关科技政策,迫切需要学者打开技术会聚"黑箱",开展技术会聚辨识、预测及技术会聚创新等重点选题的研究。
- 刘娜毛荐其毛荐其
- 发明者自我网络动态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 2020年
- 以华为公司在美申请专利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模型,实证研究发明者自我网络动态,包括扩张、稳定及衰退,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实证网络嵌入,包括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对二者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发明者自我网络扩张和稳定正向促进其创新绩效,而自我网络衰退负向抑制其创新绩效;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增强自我网络扩张及稳定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它们对自我网络衰退与创新绩效二者间负向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 刘娜武宪云毛荐其
- 关键词:创新网络网络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