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盛武
- 作品数:24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蛤蚧与中国石龙子顶盖组织结构的比较
- 2009年
- 通过对蛤蚧与中国石龙子顶盖细胞形态及细胞在顶盖不同层次间的比较,研究两种不同习性动物视觉结构之间的差异。用尼氏(Nissl)染色法进行顶盖组织染色,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进行顶盖注射,测量和记录顶盖细胞的面积、形态及树突走向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动物顶盖层次间的投射方式及细胞在各层次的比较存在相似之处,而中国石龙子顶盖C层细胞面积显著大于蛤蚧,其S层细胞树突分枝比蛤蚧的要广泛,而且这两种动物不同大小和不同形态顶盖细胞所占比例在顶盖内部三层间也存在差别。这些结果表明夜行性蛤蚧和昼行性中国石龙子的视觉系统中,其顶盖结构存在差异。
- 廖锦锋伍冠一廖海梅潘盛武马殷华唐宗湘
- 关键词:顶盖蛤蚧中国石龙子
- 蛤蚧前背侧室嵴(ADVR)的分区及细胞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采用解剖学方法和组织学方法仔细观察,分析蛤蚧(Gekkogecko)前背侧室嵴(ADVR)的形态学分区,发现以ADVR表面的浅沟为标记,参照细胞着色深浅,细胞密度分布特征以及细胞形态大小,可将AD-VR分为内侧区(ma)、嘴外侧区(rla)和尾外侧区(cla)等3个部分,为ADVR的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潘盛武杨盛昌方艳
-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蛤蚧
- 介绍两个组织学实验小技术
- 1998年
- 介绍肌肉组织和上皮组织实验用材料骨骼肌和上皮组织就地取材,节约经费的制作方法。
- 潘盛武
- 关键词:教学过程实验教育
- 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Golgi-Cox研究被引量:14
- 2000年
- 目的 为爬行类端脑前背侧室嵴不同区域的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 用 4只成年蛤蚧进行灌注 ,Gol gi Cox法进行染色 ,石蜡包埋切片 ,光镜观察。结果 前背侧室嵴各层细胞种类及树突分布有差异 ;②各区细胞种类及树突分布特性有差异 ;③细胞大小在 6~ 30 μm范围 ,其中 2 0 μm细胞数目最多 ;④细胞以团形、柱形和弧形等方式组成不同的细胞丛簇。结论 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各区及各层细胞形态大小有差异 ,这可能与各区各层的功能有关。
- 唐宗湘姜世英施敏蓝英潘盛武
- 关键词:前背侧室嵴形态学蛤蚧
- 蛤蚧端脑皮质加厚区的细胞形态及纤维联系被引量:3
- 2006年
- 采用Golgi法对蛤蚧皮质加厚区的细胞形态和纤维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皮质加厚区有圆形、星形、梨形、梭形和不规则形等细胞,主要以梭形和不规则形细胞为主;2.皮质加厚区存在环状细胞丛簇结构,这种结构与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的基本相同;3.皮质加厚区与前背侧嵴嘴外侧区、尾外侧区和纹状体(Pth-ADVRrl-ADVRcl-Str)存在着广泛的纤维联系。
- 李家洲杨盛昌潘盛武伍冠一白鸿贵
- 关键词:蛤蚧前背侧室嵴细胞形态纤维联系
- 脚板薯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从脚板薯淀粉颗粒的形态大小、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淀粉的粘度和糊化温度等方面研究了脚板薯淀粉的理化性质,从而得到一系列脚板薯淀粉性质的参数:脚板薯淀粉颗粒纵径范围42.67~79.69μm,平均值为61.66μm,横径范围为33.43~44.58μm,平均横径为39.22μm,其直链淀粉含量为总淀粉的27.18%.其初始糊化温度为65~67°C.
- 沈钟苏陈全斌湛志华潘盛武
- 关键词:食品科学技术理化性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
- 蛤蚧皮质加厚区的形态解剖及三维重建
- 2008年
- 目的明确蛤蚧皮质加厚区的位置、核团的形态及与比邻结构的关系,为研究皮质加厚区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对蛤蚧脑行冷冻冠状连续切片(厚60μm),Nissl染色,对每张含有皮质加厚区的切片进行摄片和测量,选取其中1套用于三维重建,重组软件为3D MAX。结果1.皮质加厚区位于端脑吻侧端,前背侧室嵴外侧,外侧皮层内侧和背侧皮层腹侧。皮质加厚区的吻尾长(912.67±110.96)μm(n=10),体积(0.1430±0.0414)μm3(n=10)。2.皮质加厚区从吻侧端到尾侧端大约可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和末段。后段的背腹径最长,可分为背侧部和腹侧部,两部分的细胞分界清晰。结论皮质加厚区为一吻尾径长于内外径的狭长片状结构,背侧缘较腹侧缘平滑;加厚区的尾侧端比吻侧端大,且尾端的后段分离成背侧和腹侧两个细胞群。
- 伍冠一廖锦锋陈静潘盛武马殷华唐宗湘
- 关键词:三维重建蛤蚧
- 硕士研究生《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
- 2005年
- 杨盛昌潘盛武
-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 大鼠扣带回神经元自发放电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 1997年
- 采用脑薄片细胞外记录方法 ,观察大鼠扣带回前部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特性 ;以及SP,5- HT,GLU,GABA,NE等神经递质对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82个扣带回薄片神经元中 ,不规则连续放电的为 51/ 82 ;慢速放电 15/ 82 ;阵发性排放 9/ 82 ;周期性排放 7/ 82 .在神经递质的灌流中 SP有 37/ 6 3;5- HT36 / 6 8;GLU 2 0 / 31的神经元放电活动增加 .GABA有2 4 / 4 2 ;NE2 9/ 4 8的神经元放电活动减少 .此外还发现 ,当 5- HT使神经元放电活动增加时 ,灌流CPD可使放电活动减少 .
- 潘盛武杨盛昌姜世英
- 关键词:扣带回神经递质自发放电神经元
- 马鬃蛇丘脑圆核(N Rotundus)细胞构筑研究
- 1996年
- 采用Nissl法对马鬃蛇丘脑圆核的位置、形态及细胞构筑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马鬃蛇圆核为卵圆形,嘴尾径980μm,左右径810μm,背腹径840μm.位于丘脑背侧,包围在几个丘脑核团和纤维束之间,其内侧与第三脑室毗邻,内侧缘距第三脑室约80μm,上缘离间脑上表面约400μm.尾端略向下偏斜,与水平面的偏斜夹角约为30°,每个圆核的神经细胞数约为7030个.细胞形态有星形、梨形、三角形和梭形,其中以星形最多,约占50%,梨形次之,梭形最少.神经元突起有单极、双极和多极,主树突有多级分枝.胞体直径在10~18μm者为多,约占神经元总数的67%,平均直径约为13.55μm.
- 李家洲潘盛武
- 关键词:马鬃蛇细胞构筑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