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艳芬

作品数:48 被引量:293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梭菌
  • 11篇荚膜
  • 11篇产气荚膜梭菌
  • 8篇免疫
  • 8篇病毒
  • 6篇禽流感
  • 6篇流感
  • 5篇疫苗
  • 5篇教学
  • 4篇动物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病原
  • 3篇血清
  • 3篇血清型
  • 3篇圆环病毒
  • 3篇诊治
  • 3篇症状
  • 3篇猪圆环病毒

机构

  • 4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西安若翰生物...

作者

  • 48篇姜艳芬
  • 12篇郭抗抗
  • 12篇张彦明
  • 11篇黄建文
  • 9篇何维明
  • 7篇贺花
  • 7篇王晶钰
  • 7篇黄永震
  • 5篇马秋明
  • 4篇周宏超
  • 4篇杨增岐
  • 3篇潘瑞
  • 2篇祝卫国
  • 2篇许信刚
  • 2篇李明全
  • 2篇高云英
  • 2篇董洁
  • 2篇李浩波
  • 2篇王旭荣
  • 2篇王承宝

传媒

  • 8篇中国兽医学报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动物医学进展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畜牧兽医杂志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食品工业
  • 1篇辽宁畜牧兽医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高校实验室工...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畜禽种业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雏鸵鸟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2001年
西安市某鸵鸟场出壳后5日龄前后雏鸵鸟发生了一种以严重下痢并伴有大量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姜艳芬何维明王亚娥
关键词:雏鸵鸟大肠杆菌病症状剖检变化
陕西省羊梭菌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21年
为准确掌握舍饲养殖条件下陕西省羊梭菌病的流行和发病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陕北、关中、陕南等地区32181400只羊进行羊梭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羊梭菌病发病率为0.015%~5.235%,病死率为16.970%~42.412%,陕南和关中地区发病率较高,陕北地区呈下降趋势,该病主要发生于3月-5月,羔羊和幼龄羊较易感,注射疫苗能较好地预防该病的发生,病羊的病死率与发病地区、时间、是否注射疫苗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李一鸣宋宇轩高铭泽姜艳芬
关键词:流行病学
产气荚膜梭菌β2毒素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和肠毒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α、β、ε、ι毒素、肠毒素及β2毒素等被认为是主要致病性毒素,其中β2毒素被推测在该病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β2毒素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和完善。论文就产气荚膜梭菌β2毒素的分子结构特征、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董洁张红垒许信刚姜艳芬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特性
cpe+产气荚膜梭菌cpe定位分析
2024年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许多非食源性人类胃肠道(GI)疾病。编码其肠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enterotoxin, CPE)的基因cpe若位于染色体的菌易引起食物中毒,cpe位于质粒的菌与非食源性GI疾病相关,因此本研究应用PCR检测、单位点序列分型分析(SLST)、耐热性测定,综合分析cpe+菌的cpe定位。结果显示,双重PCR检测29株cpe+菌仅扩增出600 bp的cpe目的条带,未检测出IS1470、IS1470-like、IS1151序列;通过sod、sodFPF PCR检测及SLST分析推测所有检测菌的cpe可能均位于染色体上;7-1和21-3的活菌及芽胞耐热性均高于42-2,推测两者cpe可能位于染色体,而42-2 cpe可能位于质粒上。结果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和非食源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控以及cpe的位置与所致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提供材料和科学依据。
姜艳芬钟建辉张凯悦尹婧夷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芽胞耐热性
高校实验室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与规范被引量:14
2018年
阐述了高校实验室中实验动物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分析了这些隐患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并分别从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教育、事故应急机制、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实验动物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以期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高校实验室中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管理与规范工作。
贺花师书玥黄永震姜艳芬郭抗抗王晶钰张彦明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羊源产气荚膜梭菌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9
2021年
为了对羊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进行快速检测并定量分型,根据GenBank中产气荚膜梭菌α、β、ε毒素基因序列,分别设计cpa、cpb和etx毒素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羊源产气荚膜梭菌A、B、C、D型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cpa-pMD18-T、cpb-pGEM-T和etx-pGEM-T质粒拷贝数检测限均可达1×10^(2)拷贝/μL(3.1×10^(-7)mg/L),B型菌液检测限为5.0×10^(2) CFU/mL,基因组DNA检测限为100μg/L;链球菌、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在相同条件下扩增均无扩增曲线;批内与批间3次重复试验,Ct值的CV值均小于4%。应用该方法对20份健康山羊粪便样品进行产气荚膜梭菌检测,结果显示共16份阳性样品,其中2份样品同时检测到A和D型菌,其他14份均为A型菌,样品含菌量为10^(2)~10^(4) CFU/g。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不仅为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疾病的生物安全提供快速便捷的技术支持,也为这些疾病的临床检测提供辅助手段。
李一鸣李丽张凯悦张彦明张彦明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TAQMAN荧光定量PCR
肉鸽新城疫并发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治被引量:1
2002年
对陕西咸阳某鸽场的疑似新城疫发病鸽群经临床诊断和实验诊断 ,确诊为新城疫并发葡萄球菌感染。用VG/GA 株新城疫疫苗与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同时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并应用氨苄青霉素、维生素B1以及复合维生素 ,死亡率控制在 4 5 % ,病程缩短为 12d。
黄建文姜艳芬毛跟年
关键词:肉鸽新城疫葡萄球菌
猪重要病毒性病原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本试验针对当前对养猪业危害严重的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细小病毒(PPV),分别建立了检测CSFV和PRRSV的双重RT-PCR方法和检测PCV2、 PRV及PPV的多重PCR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对 CSFV、PRRSV、PCV2、PRV和 PPV核酸的检出量分别为 7.5 pg/Μl、14.2 pg/Μl、6.9 pg/Μl、9.2 pg/Μl 和 8.6 pg/Μl。应用建立的方法分别对陕西省的陕南、陕北、关中等地区部分猪场采集的118份血清进行病毒检测。5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是,CSFV为 4.23%(5/118),PRRSV为 22.01%(26/118),PCV2 为15.25%(18/118),PRV为 22.88%(27/118),从血清样品中未检测到 PPV。本研究建立的检测RNA 病毒双重RT-PCR和Dna 病毒的多重PCR方法,为猪主要病毒其快速检测提供了可选择方法。
王朋冲姜艳芬周宏超李春燕李鑫鑫罗丽华冯秀郭抗抗
关键词:病毒RT-PCRPCR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建立快速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针对GenBank发布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explorer V5软件在线设计了LAMP引物。通过对扩增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Mg^2+浓度、dNTPs浓度、内外引物浓度比、Bst DNA聚合酶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产气荚膜梭菌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显示除产气荚膜梭菌外其他细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试验显示LAMP方法对该菌DNA最低检测量为10 ng/L,菌液的最低检出量为3.7×10^1 CFU/mL,分别是PCR方法的100倍和10倍。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牛粪便、饲料和饮水共计102份样品进行检测,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19.61%(20/102),与PCR检测及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且样品增菌时间缩短2~4 h。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快速、灵敏、特异、操作简便和结果可视的产气荚膜梭菌的LAMP检测方法。
王朋冲潘奕帆许大伟尚宵敏姜艳芬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环介导等温扩增
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牛肉的溯源及传播规律分析
2024年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从陕西省的3个屠宰场(Ⅰ~Ⅲ场)以及内蒙古的1个屠宰场(Ⅳ场)采集的牛屠宰、分割过程中各环节的样品分离到的138株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mn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型区分,通过BioNumerics软件进行条带的识别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相似度为39.9%~100%,相似度≥50%时可分为15个分支,相似度≥90%时可分为114个基因型;Ⅰ场共55株菌分为50个PFGE基因型,Ⅱ场共36株菌分21个型,Ⅲ场共42株菌分40个型,Ⅳ场共5株菌分4个型;相同PFGE型的相同毒素基因型概率为69%,分离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和流行相关性;牛肉中的分离菌可追溯至分割环节的工具或人员样品及屠宰环节的粪便、皮毛和空气,粪便及体表携带的菌在屠宰过程中污染胴体,随后进入分割环节,肉样与工具之间交叉污染进一步造成牛肉污染为该菌的传播途径,剥皮和刀具是C.perfringens污染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C.perfringens突破屠宰环节的细菌防控屏障污染牛肉,因此,必须严格监控牛屠宰分割过程造成交叉污染的关键控制点降低该菌污染牛肉和感染消费者的风险。
尹婧夷马迎晖赵术明姜艳芬
关键词:牛肉产气荚膜梭菌脉冲场凝胶电泳交叉污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