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海斌

作品数:22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地理
  • 4篇本性
  • 3篇人口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情景
  • 3篇空间分异
  • 3篇艰苦
  • 3篇IPCC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应对气候变化
  • 2篇灾害
  • 2篇中国人口
  • 2篇水文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产
  • 2篇农业生产潜力
  • 2篇崎岖
  • 2篇清代
  • 2篇区位

机构

  • 22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南大学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科...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2篇夏海斌
  • 7篇王铮
  • 3篇乐群
  • 2篇杨妍
  • 2篇孙翊
  • 2篇钟章奇
  • 2篇王铮
  • 2篇刘清春
  • 2篇戴霄晔
  • 2篇顾高翔
  • 1篇刘敏
  • 1篇刘敏
  • 1篇夏海斌
  • 1篇王远飞
  • 1篇田丽
  • 1篇肖燕
  • 1篇蔡砥
  • 1篇王莹
  • 1篇吴乐英
  • 1篇张莹莹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粮食科技与经...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区域治理
  • 1篇地理学核心问...
  • 1篇海峡两岸地理...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代京杭大运河漕运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机制
2019年
文章通过对清代1750-1899年京杭大运河南北方自然灾害、直隶小麦和江苏大米粮价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传统农业社会,自然灾害是影响粮价的直接因素,18世纪灾害较轻且南北灾害强度呈负相关,南北粮食市场可通过京杭大运河进行协作以平衡粮食市场,南北粮价皆稳定在较低水平。19世纪华北、华东地区陆续进入冷期,自然灾害加重且南北灾害强度呈正相关,19世纪初及中叶粮价出现大幅上涨,京杭运河在南北同时受灾的情况下作用有限。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发现京杭运河在漕运功能上衰落的主要诱因不能简单归结于政策制度的落后,其退化是伴随19世纪加重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此外,漕运正常时的蠲免制度、灾害引发的动乱战争等也会间接影响粮价。
夏海斌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自然灾害粮价漕运
三次地理本性和三个地理“定理”
根据中国大陆地理结构演化的规律,进一步论证了克鲁格曼提出的两个本性的存在性,并且根据新的发展提出存在第三地理本性。三个地理本性的依次出现带来地理结构的进化。结合三个本性论证了三个地理学定理的存在性。
王铮夏海斌
IPCC_A1B情景下京杭运河21世纪中叶水资源条件时空演化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申遗成功,关于京杭运河的全线"活化"及复航成为关注的重点,其关键是京杭运河沿线的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本文采用IPCC的A1B情景,模拟了中国当代(20世纪后期,1981-2000年20年均值表示)和未来时期(21世纪中叶,2041-2060年20年均值表示)的降水量时空分布及演化特征,分析了京杭运河所经流域的水资源时空演化特征.发现京杭运河自南向北所经流域,长江流域水资源量会有所下降,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海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将略有上升.由此可以看出,京杭运河的全线复航关键是在尽早利用淮河流域及以南的水资源北上"济运",实现黄河以北运河的复航,同时在现有南水北调工程背景下尽可能恢复"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及"北五湖"的水柜功能,实现京杭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活态"保存.
夏海斌乐群
关键词:京杭运河全球变化降水量变化
中国大陆空间结构分异的进化被引量:38
2012年
在明确决定中国空间分异的三次本性的地理要素的基础上,以进化经济地理学的观点进一步分析三次本性在区域发展与演化的作用,发现第一本性地理要素决定了中国农业的空间锁定———即秦岭-淮河线和长城一线;随着第二本性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不断提高,原有的锁定被打破,中心城市锁定了基本空间格局,区域出现了中心腹地结构;第三本性促进区域发生结构变异,枢纽网络结构被创生出来,结构发生了突变。另外三次本性在空间上存在着路径依赖的关系,第二本性往往最初受到第一本性的推动,而第三本性往往最初受到第一本性和第二本性的推动。从宏观上而言,中国在三次产业进化过程中,胡焕庸线并没有被打破,成为中国区域发展基本的锁定。
夏海斌王铮
关键词:空间分异
GIS辅助景区策划成图方法探讨被引量:5
2003年
为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科学合理的景区策划成图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政府与专家的重视。文章根据景区策划的特殊技术要求 ,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软件进行景区策划成图的一些方法 ,特别详细说明了应用
杨妍王铮蔡砥夏海斌
关键词:旅游资源成图方法旅游规划旅游开发
面向艰苦边远性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模型和算法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地理信息科学的支持下展开对艰苦边远性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是对于各类指标特别是自然特征指标的数据来源、算法、定量化方法等方面讨论;具有地理学、物理学意义的可计算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建立具有模型计算功能的艰苦...
夏海斌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交通便利流域水文
文献传递
基于威尔逊模型的中国县级尺度区位条件研究
2020年
城市的布局及经济规模的大小对区位条件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威尔逊模型为基础,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吸引因子,对全国县级尺度的区位条件进行计算。发现在没有其他自然因素和交通条件的影响下,城市空间布局本身就会对中国的区位形成东部强、西部弱的态势,特别是考虑到城市规模的吸引程度,更造成区位优势明显偏向沿海,造成沿海发达地区区位条件远超西部地区的态势。为了达到全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如何提高中西部地区重要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如何在西部地区增加重点城市的布局比重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夏海斌
关键词:威尔逊模型区位
基于GIS的中国县级尺度交通便利性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文章以全国各县市的日航空、铁路班次数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里程作为数据基础,给出了计算中国县级尺度交通便利性程度的模型,并运用相关模型与GIS技术得到中国县级尺度交通便利性的指标体系。从对中国现阶段交通便利性的空间布局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中国交通便利性的分界线与“胡焕庸线”相一致;中国省内各县市的交通便利性差距较大;中国一些沿海经济区已经形成交通连绵区而内地的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省会城市为聚集中心等。
夏海斌戴霄晔王莹王铮
关键词:GIS载客量设计时速
区域发展的地理学基础评估及其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3
2023年
本文总结了2004—2022年间对中国艰苦边远地区范围和类别划分的管理理论认识。作为一种地理学理论探索,首先聚焦中国艰苦边远地区存在的地理学基础及其发展可能性。在方法学上,研究了区域产出与区域特征要素的关系,从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社会发展等方面界定了地理学三大本性内涵,科学地构建了区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了相关地理信息科学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得到的重要发现是,在现代区域发展中,区域第一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一类地理要素,其重要性接近70%,区域第二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二类地理要素的贡献率接近17%,正在发展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依赖的第三类地理要素贡献约达到了13%,验证了第一本性的地理要素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意味着区域发展面临第一本性地理要素的锁定效应和地理工程改造的必要性,要实现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依赖三个地理本性的进化作用。当前中国区域发展到了需要重点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发展区域信息化能力的社会创新发展阶段,其政策关键是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和提升乡村振兴。
王铮耿文均夏海斌夏海斌刘清春刘清春顾高翔戴霄晔戴霄晔吴乐英
关键词:指标体系数据挖掘BANACH空间
基于自主体建模的中国区域结构进化分析
本文在明确决定中国空间分异的三次本性的地理要素的基础上,以进化经济地理学和自主体建模的思想和观点分析三次本性在区域发展与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我们对三次本性的相关地理要素组成和进化过程展开讨论。其次以三次本性为区域地理环...
夏海斌
关键词:空间分异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