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利

作品数:127 被引量:391H指数:9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包虫
  • 29篇虫病
  • 28篇包虫病
  • 25篇细胞
  • 23篇棘球蚴
  • 21篇棘球蚴病
  • 19篇泡型
  • 16篇胆管
  • 13篇肝包虫
  • 12篇手术
  • 12篇切除
  • 12篇内镜
  • 11篇鼠肝
  • 11篇泡型包虫病
  • 11篇肝包虫病
  • 10篇肝脏
  • 9篇蛋白
  • 6篇胆管造影
  • 6篇动物
  • 6篇胰胆管

机构

  • 113篇青海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长沙医学院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青海卫生职业...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浙江工业职业...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作者

  • 113篇任利
  • 89篇樊海宁
  • 72篇王海久
  • 38篇王志鑫
  • 37篇侯立朝
  • 33篇周瀛
  • 31篇邓勇
  • 19篇张灵强
  • 14篇王聪
  • 14篇李衍飞
  • 14篇任宾
  • 9篇候立朝
  • 8篇马洁
  • 8篇庞明泉
  • 6篇温浩
  • 6篇王展
  • 6篇邵军
  • 5篇王虎
  • 3篇李生莲
  • 3篇牛晓尧

传媒

  • 13篇中国普外基础...
  • 9篇临床肝胆病杂...
  • 8篇青海医学院学...
  • 8篇临床医学进展
  • 6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国高原医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0篇2023
  • 12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1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抗体芯片检测及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泡型肝包虫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标本各3份,利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血清样品中炎症因子的水平,采用AAH-INF-G3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血清中多种炎症细胞因子(CSF-2/3、IL-1α、IL-2、IL-6、IL-8、IL-12p70、IL-13、IL-15、IL-17A、MCP-1/2、MIG、IFN-γ、TNF-α/β、TGF-β)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Fold change>2,<0.5;信号值>400)。其中IL-1α、IFN-γ、TNF-α/β等细胞因子升高(2倍以上),IL-12p70、MCP-2等细胞因子下降(3倍以上)。结论免疫调节相关炎症因子可能参与泡型肝包虫病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揭示泡型肝包虫病免疫逃逸机制的重要切入点。
邵军王志鑫王虎张灵强李衍飞阳丹才让任利侯立朝周瀛王海久樊海宁
关键词:抗体芯片泡型肝包虫病炎症细胞因子
美蓝试验在复杂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术中经胆总管注射美蓝检查能否减少复杂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胆漏的发生。方法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的复杂肝包虫病37例,行内囊摘除后采用经胆总管注射美蓝稀释液的方法观察残腔胆漏的部位并予以缝扎修补,观察术后7d内是否出现胆漏。结果行术中美蓝注射的病例,其中9例显性胆漏、15例隐性胆漏均予以缝扎修补,13例无胆漏者未行处理,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术后胆漏。结论术中美蓝试验可明显降低复杂肝包虫术后残腔胆漏的发生,且操作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
任利秦伟邓勇樊海宁王海久
关键词:棘球蚴病手术后并发症美蓝
青海藏族HLA-DRB1基因与乙肝后肝硬化易感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HLA-DRB1基因与青海藏族乙肝后肝硬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P对30例青海藏族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5例正常藏族健康对照者进行了HLA-DRB1基因检测,并行数据分析。结果乙肝后肝硬化组HLA-DRB1*12基因频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90%,RR=13.5,P﹤0.05),其他基因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LA-DRB1*12可能是青海藏族乙肝后肝硬化的易感基因。
牛晓尧邓勇樊海宁王海久任利晋国权
关键词:藏族HLA-DRB1乙肝肝硬化易感性
泡型肝包虫侵犯胆管及下腔静脉1例报告被引量:2
2022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0岁,藏族牧民,因体检发现肝包虫病30年,2020年12月12日收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临床诊断:肝泡型包虫病侵犯肝后下腔静脉。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有藏区长期生活史及放牧史。
刘洪恩张婷婷王志鑫郭新建郭新建王海久任利樊海宁
关键词:外科手术
多房棘球蚴四跨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多房棘球蚴四跨膜蛋白(EmTspan)的结构与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EmTspa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运用ProtParam、ProtScale、SOSUI、DNASTAR、SignalP、Cell-PLoc、SOMPA、NetPhos、Motif Scan、Phyre 2、TMHMM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区域、磷酸化和翻译后修饰位点及二、三级结构,利用ABCpred、IEDB、SYFPEITHI软件分析并预测B细胞、T细胞的抗原表位,通过MEGA-X软件构建Tspan的分子进化树。结果 EmTspan蛋白是由236个氨基酸序列组成,分子式为C_(1163)H_(1853)N_(291)O_(315)S_(21),不稳定指数为32.77,为稳定蛋白;有4个跨膜区,定位于细胞膜;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6.19%,β折叠占20.34%,β转角占8.05%,无规则卷曲占25.42%;EmTspan蛋白含有的B细胞、TCL细胞及Th细胞的抗原表位分别为7、15、8个;分子进化分析多房棘球蚴的Tspan和小口膜壳绦虫的Tspan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生物信息学预测EmTspan蛋白存在多个潜在的B细胞及T细胞表位,抗原性好,可为多房棘球蚴疫苗的研制、免疫诊断等提供理论依据。
杨宇张耀刚张灵强任利任利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生物信息学抗原表位
Smad2及P38MAPK在泡球蚴病灶旁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在泡球蚴肝脏组织中Smad2和P38MAPK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20例经手术治疗的肝泡状棘球蚴病肝组织匹配后分为邻近病变的组织(即病灶旁)与正常肝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式检测Smad2及P38MAPK的表达情况。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泡球蚴肝脏病灶旁组织比正常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高;Smad2和P38MAPK在病灶旁组织均比正常肝组织的表达明显较高;Smad2和P38MAPK无论在正常肝组织,病灶肝组织,还是整个肝组织中,其表达水平均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Smad2和P38MAPK的表达水平也都相应增加;病灶旁组织中Smad2和P38MAPK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泡球蚴肝脏病灶旁组织比正常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严重;Smad2和P38MAPK均参与促进泡球蚴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在病灶旁组织中,P38MAPK参与调控对Smad2的正向调节。
李振伟董家鸿王海久任利毋德芳庞明泉樊海宁
关键词:泡球蚴SMAD2P38MAPK肝纤维化
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GRP78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肝缺血组(肝缺血30 min+再灌注0 h),再灌注6 h组(肝缺血30 min+再灌注6 h)和再灌注12 h组(肝缺血30 min+再灌注12 h)。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病理学、凋亡情况及GRP78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大鼠肝缺血后出现明显的肝组织损伤,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损伤加重,表现为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明显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肝细胞凋亡率增加,各组间计量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鼠肝组织GRP78 mRNA变化趋势与上述指标一致,缺血后表达明显上调,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中GRP78表达上调,但其具体作用还有待于探明。
石印青陈亮任利张洋王海久周瀛侯立朝樊海宁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葡萄糖调节蛋白78
1975年—2015年我国骨包虫病诊治状况的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搜集文献回顾性研究我国骨包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利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年—2015年中国骨包虫病的相关病例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2000年—201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21篇,共报道1975年—2015年收治的87例骨包虫病患者。骨包虫病的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广大畜牧区。诊断依据中,54例(62.1%)提及影像学检查,32例(36.8%)提及实验室检查,8例(9.2%)提及病理检查。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辅以联合化学药物治疗。44例有结局资料的患者中,复发26例(59.1%),治愈18例(40.9%);再次手术10例(22.7%),死亡2例(4.5%)。结论骨包虫病临床上较罕见,手术治疗仍是治疗骨包虫病的主要手段。骨包虫病的临床复发率相对较高,因此探索骨包虫病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邵军王志鑫李衍飞阳丹才让任利侯立朝周瀛王海久王虎樊海宁
关键词:骨包虫病
补体系统在肝细胞癌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治疗前景
2025年
目的了解补体系统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治疗价值。方法查阅国内外关于HCC与补体系统相关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基于HCC作为一种免疫原性癌症,补体系统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在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已总结了8种补体成分(补体固有成分C1q、C3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补体调节蛋白中的可溶性蛋白补体因子H、C4b和膜型调节蛋白CD46和CD59,以及补体受体C5aR1)与HCC密切相关。补体系统激活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HCC的发生及发展,作为补体抑制剂可调控补体相关激活途径的活性,增强抗肿瘤能力,为HCC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策略。结论目前研究仅发现了少部分补体成分在HCC中的研究,虽然已有研究成果发现了多种补体成分在调控HCC免疫机制中发挥作用,但是仍无确切或公认的理论基础,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补体成分在HCC免疫中起保护性或致病性作用的机制,客观评价补体相关抑制剂疗法以及与其他抗肿瘤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存在的风险和益处。
刘校伸王志鑫王灏杜磊任利
关键词:肝细胞癌补体系统免疫调节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被引量:2
2015年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分为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笔者科室收治1例有功能性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性,40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不适1周,伴心悸、焦虑"于2014-07-11入院。入院前1周腹胀不适,性格较前变化大,情绪不稳定,有自杀倾向。外院腹部超声提示,后腹膜占位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查体:上腹部可扪及一肿物,边界清晰,质地硬,活动度差。
任宾周瀛任利
关键词: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