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宝
- 作品数:2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及其当代启示
- 2012年
-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其首要问题在于平均地权;同时,孙中山不赞成进行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是主张通过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孙中山还将社会主义视为人道主义,即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的社会主义。由是观之,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包含着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三重意蕴。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国人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最初成果,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对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 唐忠宝
- 关键词:孙中山社会主义观
-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与中国发展的几点认识被引量:3
- 2010年
- 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是制定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其内容十分丰富。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值得我们关注,如中西方交往问题、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以及中国未来发展问题等。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重要的理论观点的分析,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对我国发展的指导意义。
- 何强唐忠宝
- 关键词:意识形态资本主义
- 意识形态范畴的嬗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诠释
- 2011年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就是对意识形态问题不断求解的历史,也是对意识形态范畴不断进行诠释和建构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结合本国具体实际,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意识形态理论,使得"意识形态"范畴在新时期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 唐忠宝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警惕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去马克思化”倾向
- 2012年
- 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去马克思化"倾向,它具体表现为人们或者不重视马克思本人的学说、观点,或者滥用、误读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此一来,"马克思的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被边缘化了。这种"去马克思化"的倾向一方面使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失去了巨大的思想根源,同时也必然导致其理论自身合法性的消解。
- 唐忠宝
-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初探
- 2011年
- 本文从"意识形态"范畴演变的历史性视角来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并通过对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新内涵的解读,试图建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意识形态理论。
- 唐忠宝
- 关键词:意识形态阶级性文化
-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公正、和谐的理解——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角被引量:3
- 2013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价值追求。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富强观、公正观、和谐观,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唐忠宝
- 关键词:富强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之历史演变研究
- 纵观意识形态范畴演变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是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开创者、奠基者,其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尔后出现的种种意识形态学说来讲,是不可逾越的制高点,同时也是其灵感的源泉。可以说,直到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意识...
- 唐忠宝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历史演变
- 虚无主义及其克服:尼采、海德格尔和马克思被引量:4
- 2011年
- 尼采通过"上帝死了"、"重估以往一切价值"、"强力意志"以及"超人"等宣言对基督教信仰和柏拉图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海德格尔则将虚无与存在并列考察,试图通过追问存在、颠覆形而上学来克服虚无主义。在尼采和海德格尔的理论陷入困境之处,马克思找到了一条克服虚无主义的现实路径,即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以实践来建构其立足于"人类社会"的"新唯物主义";同时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对资本、私有制以及异化进行彻底的批判和积极的扬弃,最终实现人性的复归。
- 唐忠宝
- 关键词:虚无主义尼采
-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新考察被引量:3
- 2012年
-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不是文化史观。一方面,由于现实的经济基础对文化起决定作用,因此文化批判从属于现实的实践批判;另一方面,文化对现实的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而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的终极关怀意义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与人学密不可分,其根本落脚点都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 唐忠宝
- 关键词:文化观唯物史观文化批判文化建设
- 论邓小平同志的马克思主义观——纪念邓小平同志南巡20周年
- 2012年
- 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将马克思主义解释为"科学的""管用的""朴实的"真理,强调马克思主义不仅不会过时,而且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今年正值小平同志南巡20周年,重温"南巡谈话"的经典论断,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 唐忠宝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