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科研基金

作品数:90 被引量:721H指数:17
相关作者:王志铮熊春华钟明强孙莉杨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海洋学院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理学
  • 20篇农业科学
  • 17篇化学工程
  • 13篇冶金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毒性
  • 13篇树脂吸附
  • 13篇急性毒性
  • 11篇二乙酸
  • 10篇亚胺
  • 10篇亚胺基
  • 10篇亚胺基二乙酸...
  • 10篇胺基
  • 6篇动力学
  • 6篇复合材料
  • 6篇丙烯
  • 6篇复合材
  • 5篇乙烯
  • 5篇热力学
  • 5篇离子
  • 5篇聚丙烯
  • 5篇CR^6+
  • 4篇图像
  • 4篇蒙脱土
  • 4篇纳米

机构

  • 26篇浙江海洋学院
  • 20篇丽水师范专科...
  • 19篇浙江工业大学
  • 9篇浙江工商大学
  • 5篇宁波大学
  • 5篇丽水学院
  • 4篇杭州商学院
  • 4篇丽水职业技术...
  • 4篇浙江财经学院
  • 3篇杭州电子工业...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嵊泗县海洋与...
  • 2篇余姚市水产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1篇熊春华
  • 20篇王志铮
  • 15篇钟明强
  • 10篇孙莉
  • 9篇杨阳
  • 8篇莫建军
  • 8篇王永江
  • 8篇沈秋仙
  • 7篇徐斌
  • 5篇王惠君
  • 5篇吴香梅
  • 5篇项赛飞
  • 5篇吕敢堂
  • 4篇王春发
  • 4篇施林妹
  • 4篇舒增年
  • 3篇何杰
  • 3篇徐立新
  • 3篇郁梅
  • 3篇张启伟

传媒

  • 10篇浙江海洋学院...
  • 6篇有色金属
  • 5篇塑料工业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集美大学学报...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稀土
  • 2篇合成树脂及塑...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化学试剂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中国胶粘剂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运筹与管理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21篇2007
  • 15篇2006
  • 7篇2005
  • 9篇2004
  • 14篇2003
  • 18篇2002
  • 1篇2001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g^(2+)、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被引量:37
2005年
2004年8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日龄为56 d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作为实验动物,开展Hg2+、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黄姑鱼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752 3 mg/L、0.661 6 mg/L、0.561 8 mg/L、0.495 9 mg/L;Zn2+对黄姑鱼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2.990 8 mg/L、18.457 6 mg/L、14.530 6 mg/L、11.583 3 mg/L;Cr6+对黄姑鱼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8.765 4 mg/L、16.741 5 mg/L、15.452 1 mg/L、13.127 6 mg/L。黄姑鱼幼鱼对Cr6+、Zn2+、Hg2+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31 mg/L、1.16 mg/L和0.050 mg/L。各重金属离子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Hg2+、Zn2+、Cr6+。Hg2+-Zn2+、Hg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低毒性强度的Zn2+对Cr6+具拮抗作用,Cr6+毒性强度略高于Zn2+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当Zn2+毒性强度高于Cr6+时则表现为协同作用。并就Hg2+、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黄姑鱼幼鱼对Hg2+、Zn2+、Cr6+的安全浓度以及Cr6+-Zn2+、Cr6+-Hg2+与Zn2+-Hg2+对黄姑鱼幼鱼的联合毒性效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王志铮刘祖毅吕敢堂许俊
关键词:联合毒性黄姑鱼幼鱼
D201×4树脂对金(Ⅲ)的吸附被引量:8
2007年
大量的金是从金矿中获得.但需要很多工序。从含金的废液、废料中再生回收金也是获得金的重要来源,如:化学电镀法、电解法、硫脲法等都比较简单易行,但有各自的局限性和缺陷。20世纪70年代.炭吸附技术应用到提金业旧.但载金炭洗脱过程复杂、活性炭的碎裂磨损和再生等一系列问题需进一步解决。近年来有关含氮、氧、磷的树脂吸附某些金属离子的研究比较活跃.
施林妹莫建军
关键词:解吸
多元Bernstein-Durrmeyer型多项式及其逼近特征被引量:2
2004年
作为Bernstein-Durrmeyer多项式的推广,定义单纯形上的Bernstein-Durrmeyer型多项式.以最佳多项式逼近为度量,给出Bernstein-Durrmeyer型多项式Lp逼近阶的估计,并且以一个逆向不等式的形式建立其Lp逼近的逆定理,从而用最佳多项式逼近刻画该多项式Lp逼近的特征.所获结果包含了多元Bernstein-Durrmeyer多项式的相应结果.
熊静宜曹飞龙杨汝月
关键词:单纯形逼近阶逆定理
有机溶剂/水两液相体系中甾体激素的生物转化被引量:14
2004年
对有机溶剂 /水两液相体系中甾体激素的生物转化进行了综述 ,主要包括有机溶剂 /水两液相体系中甾体生物转化的特征、有机溶剂的选择、细胞的固定化、影响甾体激素转化率的因素以及反应器的设计等。
李福王普李荣贵
关键词:甾体激素生物转化
养殖滩涂生态系中生物环境敏感因子筛选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实验验证被引量:1
2005年
基于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提出用于筛选生物生态敏感因子的生态敏感度指数表征体系,可分别用于表征生物对不同环境因子的敏感度、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因子的敏感度及多因子协同作用下生物环境敏感度,从而通过确定海水养殖滩涂生态系中仅对目标性危害生物相对敏感的环境因子,来探究有效抑制该目标性危害生物的途径与措施。根据2001年4月至2002年9月间开展的浙江北部沿海养殖滩涂婆罗囊螺与主要经济种类泥螺、彩虹明樱蛤间生态耐受特性研究所获资料,运用所提出的生物生态敏感度指数表征体系,进行婆罗囊螺生态敏感因子及其敏感度指数的定量分析研究,确定了仅抑制浙江北部沿海婆罗囊螺繁殖期生态敏感因子及其有效作用阈值为pH9.5 ̄10.0,并在浙江岱山县仇江门养殖滩涂开展野外区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王志铮倪梦麟吴一挺严世强袁久尧
关键词:生物环境环境因子生物生态彩虹明樱蛤耐受性生物相
PA6/CNT复合材料的动态机械性能和增强机理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三种处理方法得到了不同表面性质的碳纳米管,与尼龙6共混制备了PA6/CNTs复合村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动态机械性能。研究发现,碳纳米管的加入提高了尼龙6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碳纳米管表面的性质决定了对复合材料动态机械性能的改变程度。经过高温高压剧烈反应的CNTs 3#会断裂为尺寸较小的碳管,小尺寸碳管的成核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结晶度提高,以及CNTs 3#表面接枝的-NH2和未反应的-COOH,会造成尼龙6大分子链段的交错缠绕,因而Ph6/CNTs 3#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最大。混酸和加热搅拌条件下氧化CNTs 1#含有比单纯浓硝酸氧化的CNTs 2#更多的-COOH,所以PA6/CNTs 1#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大于PA6/CNTs 2#。
孙莉杨晋涛施艳琴钟明强
关键词:尼龙6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动态机械性能
4种消毒剂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2005年7~8月在浙江省余姚市青港野生苗种场,以体长(4.92±0.44)cm的麦瑞加拉鲮鱼幼鱼Cirrhina mrigola为实验动物,开展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等4种消毒剂对该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幼鱼的急性致毒时限为8h;鱼安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070、16.267、15.780和15.687mg/L;二溴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750、41.673、41.171和40.283mg/L;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066、16.565、17.676和16.966mg/L;菌毒清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6、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267、5.785、5.451和5.451mg/L。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鱼安、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和菌毒清8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569、4.028、1.697和0.545mg/L,4种常用消毒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菌毒清、鱼安、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最后,还就鱼安、二溴海因、菌毒清和溴氯海因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有效急性致毒实验时间的确定及其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毒性蓄积系数MAC公式的解释与应用、诸药物间的致毒效果比较及其安全使用等进行了探讨.
王志铮申屠琰熊威
关键词:二溴海因溴氯海因菌毒清急性毒性
离散时间单位连结人寿保险合同的局部风险最小对冲策略被引量:2
2002年
单位连结人寿保险合同是保险利益依赖于某特定股票的价格的保险合同。当保险公司发行这样的保险合同后 ,保险公司将面临金融和被保险人死亡率两类风险。因此这样的保险合同相当于不完全金融市场上的或有索取权 ,不能利用自我融资交易策略复制出。本文提出利用不完全市场的局部风险最小对冲方法对冲保险者的风险。我们在离散时间的框架下给出了局部风险最小对冲策略。
王春发
3种有机磷农药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2007年8月间开展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对厚壳贻贝幼贝24、48、72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依次为105.065、1537.437和3.796mg/L;103.518、1493.609和3.612mg/L;102.057、1433.898和3.3473.347mg/L;97.150、1357.158和3.067mg/L。厚壳贻贝幼贝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对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9.715、135.716和0.307mg/L。各药物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毒性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敌敌畏、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
王志铮周光锋朱荟瑾何杰
关键词: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敌敌畏急性毒性
氨水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急性毒性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开展了氨水对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间对氨水的耐毒能力有随时间更迭的现象,半致死浓度LC50值,在24 h及48 h内,由大到小依次为M、Z3、Z4、Z2和Z1,而72 h内则依次为M、Z3、Z2、Z1和Z4.经u检验发现,饥饿组与投喂组间对氨水的耐毒能力无显著差异,饥饿组72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值按幼体发育的先后次序依次为0.486,0.488,1.109,0.273,1.618 mg/L,投喂组72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值依次为0.356,0.719,1.592,0.359,3.273 mg/L.最后,在分析三疣梭子蟹幼体对氨水的安全浓度、各期幼体间的耐毒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可将Z4对氨水的安全浓度作为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的安全浓度,其安全浓度值可取为0.027 mg/L.
施建军王志铮吕敢堂陈杰郑松萍
关键词:氨水急性毒性三疣梭子蟹幼体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