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0131120084)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0131120084)

作品数:14 被引量:262H指数:9
相关作者:李术才刘人太白继文张红军郑卓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长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矿业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注浆
  • 3篇巷道
  • 3篇值模拟
  • 2篇岩巷
  • 2篇支护
  • 2篇软岩
  • 2篇软岩巷道
  • 2篇注浆加固
  • 2篇围岩
  • 2篇锚注
  • 1篇地应力
  • 1篇性能参数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结构
  • 1篇岩石结构面
  • 1篇岩体
  • 1篇应力
  • 1篇运营期
  • 1篇支护技术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长崎大学

作者

  • 6篇李术才
  • 5篇刘人太
  • 4篇张红军
  • 4篇白继文
  • 3篇李海燕
  • 2篇郑卓
  • 2篇王晓晨
  • 1篇张庆松
  • 1篇蒋宇静
  • 1篇朱明听
  • 1篇蔚立元
  • 1篇林春金
  • 1篇张霄
  • 1篇孙子正
  • 1篇张连震
  • 1篇李召峰
  • 1篇刘斌
  • 1篇郝亭宇
  • 1篇王洪波
  • 1篇沙飞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煤矿安全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制及支护技术研究被引量:34
2015年
巨野矿区彭庄煤矿西翼轨道大巷埋藏700余米且多穿越软弱破碎的泥岩层,为典型的深部软岩巷道。为更好地掌握围岩变形规律与破坏机制,在现场监测、钻孔窥视仪及地质雷达探测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和地应力测试,进行了25种数值计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锚杆"和"锚注"联合支护方案能有效减小围岩变形量,提高承载结构的整体性与承载能力,其支护效果对比传统方法具有显著优势,是深部巷道软岩支护的一种新方法。
张红军李海燕李术才白继文郝亭宇李红伟
关键词:软岩巷道高地应力变形破坏机制锚注支护
条带充填置换开采围岩变形及承压水导升规律被引量:3
2018年
条带充填置换开采有效的缓解了我国东部煤炭资源日益减少的困境。为了量化分析条带充填置换开采对工作面围岩变形及承压水导水的控制作用,本文结合现场监测与理论分析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条带充填置换开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开采扰动最大高度15 m,较不充填开采减少2.3~13.5 m,有效控制上覆岩层运动;条带充填置换开采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为10 m,较不充填开采减少0.65 m,充填对底板破坏控制作用不明显,充填置换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底板承压水突水前兆信息监测及防治措施。将充填体压缩量划分为顶板沉降量与底板底鼓量,直接顶与直接底以挠曲变形为主,条带充填体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破坏;依据"下三带"理论与突水系数法,保护层带突水系数小于0.06 MPa/m,底板徐灰承压水得到有效控制,保证煤矿安全开采。
白继文刘人太刘人太蒋宇静蔚立元张红军
关键词:围岩变形
深部回采巷道围岩破坏机制及控制技术被引量:7
2016年
针对深部高应力回采巷道在开挖支护后围岩所表现的变形量大、收敛速率快、持续变形时间长的特点,以某矿3309工作面煤巷为研究背景,详细分析了该巷道破坏特征及破坏机制,并针对此类巷道提出了"改善围岩力学性质"及"提高支护结构耦合性"的控制对策。结果表明,采用新支护技术方案对比原支护能有效抑制围岩塑性区的发展,降低围岩变形量。
张红军李海燕李红伟
关键词:回采巷道松动圈锚注数值模拟
运营期渗漏水隧道注浆材料适用性被引量:23
2016年
根据运营期渗漏水隧道注浆治理对注浆材料的要求,研究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水玻璃、超细水泥及聚合物水泥主要性能参数,设计开元隧道3个地质条件相似试验段,采用普通水泥、超细水泥及聚合物水泥进行现场注浆,通过雷达探测及现场工况进行注浆效果评估,结合注浆技术可行性、注浆效果及经济性,分析运营期隧道不同渗漏水条件下注浆材料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水泥浆液流动度、结石率及结石体强度较大,聚合物水泥浆液对含水构造渗漏水通道封堵密实;超细水泥适用于微孔隙及微裂隙渗水区域,聚合物水泥适用于裂隙密集渗漏水区或表面渗水区,普通水泥适用于空洞较大区域,水泥-水玻璃浆液适用于流量水压较大漏水区域。
沙飞刘人太李术才林春金李召峰刘斌白继文
关键词:渗漏水病害注浆材料性能参数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注浆加固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离散裂隙网络(DFN)建立裂隙岩体模型,通过计算推导获得裂隙频率与Hoek-Brown经验参数的对应关系。借助离散元颗粒流程序PFC,计算分析了注浆加固前后岩体强度的各向异性程度以及沿不同方向和不同注浆黏聚力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对Hoek-Brown经验参数物理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拟合注浆加固后的岩体强度曲线,并分析了注浆黏聚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注浆加固后抗压强度大幅提高,各向异性程度明显降低,其力学特性由延性逐渐转变为脆性。围压较低时,按照Hoek-Brown准则与文中模型计算的抗压强度存在一定差别,随着围压的增加,其误差逐渐减小。依据JCond与Hoek-Brown参数间的定量关系,获得了注浆加固对岩体强度的作用规律,其中参数s受注浆加固影响更加明显。由于m_b主要反映了岩体本身的强度性质,s反映岩体的破碎程度,注浆作用的体现与参数的物理意义相互吻合,证明了文中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郑卓刘人太李术才王晓晨张连震王洪波
关键词:裂隙岩体注浆加固数值模拟
锯齿结构面注浆剪切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为研究注浆对于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对注浆加固后的规则锯齿结构面进行剪切试验,研究不同锯齿个数时,结构面所受法向荷载与抗剪强度的定量关系。根据试验结果,阐述了规则注浆锯齿面破坏时的特征。结合莫尔库伦理论,分析影响结构面抗剪强度的相关因素以及锯齿个数对相关因素的影响。通过与普通规则锯齿结构面剪切试验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注浆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影响。建立单锯齿剪切力学模型,分析顺逆剪面破坏特点,最终建立了规则注浆锯齿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规则注浆锯齿结构面的抗剪强度随锯齿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正应力下,注浆锯齿结构面会出现粘接失效,爬坡效应,剪断效应三种基本现象。单个锯齿顺逆剪面破坏与施加的荷载大小和位置有关。结构面进行注浆加固之后,其抗剪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王晓晨李术才刘人太郑卓李夏
关键词:注浆加固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
基于黏度时变性的水泥–玻璃浆液扩散机制研究被引量:85
2013年
工程地质灾害治理中,注浆是最常用的方法,浆液的扩散运移规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SV振弦式黏度计测定水泥–玻璃(C-S)浆液的黏度时变性,通过函数拟合获得黏度函数曲线;采用广义宾汉流体本构方程,推导C-S浆液在单一平板裂隙中的压力分布方程;通过平板裂隙注浆模拟试验研究,分析定注浆流量条件下的C-S浆液扩散的压力场分布规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定注浆速率条件下的浆液扩散形态及压力场时空变化规律。结合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分析C-S浆液扩散机制,希望能够为C-S浆液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术才刘人太张庆松孙子正张霄朱明听
关键词:土力学数值模拟
大变形软岩巷道2次耦合支护参数优化被引量:8
2016年
山东省菏泽市彭庄煤矿西翼-500 m水平行人大巷属于典型中深部软岩巷道,由于支护对策不合理导致围岩变形破坏剧烈。为了得到围岩的变形规律及破坏机制,进行矿压监测、松动圈探测、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地应力测试等研究,并提出2次耦合支护方案。为进一步研究2次耦合支护力学机制,对初次支护和2次支护后围岩塑性区与应力分布特点以及初次支护后10~60 d内进行2次支护围岩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次耦合支护能有效控制围岩塑性区的发展,改善应力分布状态,最佳2次支护时间为巷道初次支护后的30~40d。2次耦合支护能有效控制围岩稳定,减小围岩变形,能为类似软岩巷道支护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红军李术才李海燕白继文李红伟
关键词:软岩巷道参数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