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1dz1950300)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1dz1950300)
- 作品数:26 被引量:289H指数:11
- 相关作者:顾学范叶军韩连书邱文娟张惠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解读被引量:17
- 2014年
- 本期刊登了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生儿筛查学组组织专家共同撰写的《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简称“共识”),对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的筛查、诊治及随访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性的共识。为方便对“共识”的深入理解,现就其中某些诊治内容进行细化阐述和补充说明。
- 叶军顾学范
- 关键词:高苯丙氨酸血症诊治新生儿筛查出生缺陷预防
- 新生儿期氨基酸、有机酸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疾病谱分析被引量:38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中国新生儿期发病的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疾病谱,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2年5月就诊的2 547例疑似遗传性代谢病新生儿的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检测结果,并对其中确诊的127例新生儿的疾病谱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2 547例新生儿中诊断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病127例(5.0%)。其中氨基酸代谢病37例(29.1%),以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16例)和枫糖尿病(14例)多见;有机酸代谢病76例(59.8%),以甲基丙二酸血症(50例)最常见,其次为丙酸血症(13例)和异戊酸血症(10例);脂肪酸氧化代谢病14例(11.0%),以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多见(6例)。结论新生儿期甲基丙二酸血症最常见,其次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枫糖尿病、丙酸血症和异戊酸血症。儿科医师尤其是新生儿科医师应重视利用串联质谱和气相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检测,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 杨楠韩连书叶军邱文娟张惠文高晓岚王瑜李筱燕许浩顾学范
- 关键词:遗传代谢病质谱新生儿
- 黏多糖贮积症ⅣB型一例临床特点及GLB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报道1例中国人黏多糖贮积症(MPS)ⅣB型的临床特点、酶学分析、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1例身材矮小、多发性骨骼畸形、运动障碍的14岁男性患儿进行白细胞MPSIV型相关的半乳糖胺-6-硫酸盐硫酸酯酶和β-半乳糖苷酶(GLB1)的酶活性测定;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对β-半乳糖苷酶基因GLBl进行突变分析。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矮小、鸡胸、脊柱后凸,智能发育正常,无抽搐、语言能力倒退等神经系统异常;患儿半乳糖胺-6-硫酸盐硫酸酯酶活性正常,GLBl酶活性5.03nmol/(h·mg)[正常范围118~413nmol/(h·mg)]。患儿携带GLB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442C〉T(p.R148C)/c.1454A〉G(p.Y485C),p.Y485C为未报道过的基因新变异。结论MPSIVB型患儿表现为严重的多发性骨骼畸形,智力正常且无神经系统损害症状;GLB1酶活性极低;携带2个杂合错义突变p.R148C/p.Y485C,GLB1基因新变异p.Y485C可能为MPSⅣB新型的致病突变。
- 雷红林叶军邱文娟张惠文韩连书顾学范
- 关键词:基因突变
- 加强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规范及预后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是一组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落后的遗传代谢病.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生儿筛查学组共同撰写的“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以及“‘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解读”两篇文章将在本期发表,为HPA的诊断及治疗提出了规范流程,有利于临床医生理解和完善疾病的诊治,促进患者的预后改善.
- 顾学范
- 关键词:高苯丙氨酸血症诊治预后遗传代谢病出生缺陷预防新生儿筛查
- 新生儿筛查疑诊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患儿的随访及基因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了解新生儿筛查疑诊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D)患儿的临床转归;了解中国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MCC)基因突变谱及热点突变.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新生儿筛查,并疑诊为MCCD的42例患儿(男33例,女9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新生儿筛查召回时血C5-OH浓度、母亲血C5-OH浓度及尿3-MCG、3-HIVA,将42例患儿分为三组:母源性MCCD组5例、良性MCCD组6例、疑似MCCD组31例.对所有患儿的生长、智能发育等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部分患儿进行MCC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基因新变异对蛋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1)42例患儿末次随访的中位年龄29个月,最长随访至9岁.所有患儿临床无症状,生长及智能发育正常.(2)29例患儿(母源性MCCD组4例、良性MCCD组4例,疑似MCCD组21例)接受基因检测,母源性MCCD及良性MCCD基因诊断符合临床诊断;疑似MCCD 21例中仅11例检出1个MCCC1突变,余10例未检出突变.检出的14种突变中MCCC1突变占86% (12/14),其中c.ins1680A突变占40%,发现9种新突变:211AG> CC/p.Q74P、c.295G> A/p.G99S、c.764A> C/p.H255P、c.964G> A/p.E322K、c.1331G> A/p.R444H、c.1124delT、c.39_58del20、c.1518delG、c.639 +2T> A;5种新错义突变位点多为高度保守氨基酸,经分析这些突变改变了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对蛋白功能造成影响.(3)母源性MCCD患儿筛查、召回及末次随访的血C5-OH浓度分别为3.50(1.63 ~ 11.43)、1.84(1.00 ~9.30)、0.27(0.26 ~5.81) μmol/L,呈下降趋势;良性MCCD组患儿筛查、召回及末次随访的血C5-OH浓度分别为8.20 (3.60 ~ 9.60)、9.67(3.88 ~20.15)、23.0(5.87 ~49.10) μmol/L,呈上升趋势;疑似MCCD患儿筛查及随访血C5-OH浓度均<2 μmol/L.良性MCCD组4例患儿召回时尿特异性指标3-MCG均增高.结论 疑诊MCCD患儿最长随访至9岁,临床均无症状、体�
- 叶军宫丽霏韩连书邱文娟张惠文高晓岚金晶许浩顾学范
- 关键词:基因串联质谱法新生儿筛查
- 儿童脑脊髓液氨基酸及酰基肉碱参考范围的初步建立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初步建立儿童脑脊髓液氨基酸及酰基肉碱参考范围,为临床诊治遗传代谢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串联质谱检测2010至2014年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就诊的152例癫痫儿童脑脊髓液中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分析其中60例儿童脑脊髓液与血液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水平的差异。数据采用方差分析、Wileoxon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儿童脑脊髓液氨基酸及酰基肉碱参考范围。血甲硫氨酸水平为18.66(15.24—24.11)μmol/L,戊二酰基肉碱水平为0.03(0.02~0.04)Ixmol/L,与脑脊髓液水平[23.41(13.80~28.58)μmol/L、0.03(0.02~0.04)μmol/L]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9、-0.09,P均〉0.05);血精氨酸水平为3.82(2.00—8.36)mol/L,低于脑脊髓液水平[38.37(34.15~48.41)μ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6.74,P〈0.05);其余9种氨基酸、13种酰基肉碱血液浓度均高于脑脊髓液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脑脊髓液氨基酸、酰基肉碱参考范围。
- 何大可韩凤宋小青韩连书高晓岚金晶吴洁蔡嘉琳顾学范
- 关键词:氨基酸类肉碱脑脊髓液参考值儿童
-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143例资料分析被引量:4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点,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43例M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测结果,并探讨不同类型患者的表现差异.结果 143例患者中单纯型MMA 53例,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0例.单纯型MMA患者多于出生后1d~1个月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呕吐、代谢性酸中毒、高血氨等;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多于1个月~1岁发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贫血等.单纯型MMA和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及尿甲基丙二酸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3.54 μmol/L、0.85、632.08和7.97 μmol/L、0.67、161.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间各参数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单纯型MMA患者发病较早、病情较重;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较常见,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对于疑似患者需重视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 黄倬韩连书叶军邱文娟张惠文高晓岚王瑜季文君李筱燕顾学范
-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甲基丙二酸
- 三例酪氨酸血症I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分析酪氨酸血症I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检测血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琥珀酰丙酮水平,气相质谱检测尿琥珀酰丙酮及有机酸,确诊酪氨酸血症I型,对确诊患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果确诊的3例患者中2例为急性型,1例为亚急性型,表现为肝肿大,血酪氨酸和琥珀酰丙酮显著增高。基因突变分析检测到5种突变类型:c.455G〉A(W152X)、c.520C〉T(R174X)、c.974—976delCGAinsGC、c.1027G〉A(G343R)、c.1100G〉A(W367X),其中C.455G〉A(W152X)、c.974_976delCGAinsGC、c.1100G〉A(W367X)为新突变。结论应用串联质谱检测血酪氨酸及琥珀酰丙酮水平、气相质谱检测检测尿琥珀酰丙酮可诊断酪氨酸血症I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遗传咨询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 杨楠韩连书叶军邱文娟张惠文龚珠文张雅芬王瑜顾学范
- 关键词:基因突变酪氨酸
- 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58例,男34例,女24例,其中临床患者50例(早发型42例,迟发型8例),首诊年龄18d~30.8岁,新生儿筛查8例。治疗方法包括维生素B。甜菜碱、叶酸、维生素B。及左旋肉碱等。随访内容包括发育情况、常规实验室检测、血氨基酸、酰基肉碱、同型半胱氨酸及尿有机酸水平等。结果58例患者治疗随访1个月-7.1年,其中死亡3例(早发型患者),其余患者治疗后急性期临床表现及常规生化异常基本恢复正常,其中49例留有不同程度运动语言及智力落后。患者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同型半胱氨酸及尿甲基丙二酸水平中位数由治疗前的7.73μmol/L、0.74、97.3μmol/L及168.55降至随访时的2.74μmol/L、0.16、43.8μmol/L及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45、6.624、5.246、6.624,P均〈0.01)。结论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经羟钴胺及其他药物综合治疗后,临床表现及血尿生化异常显著改善,但多数患者仍有运动语言及智力落后。
- 黄倬韩连书叶军邱文娟张惠文高晓岚王瑜季文君李晓燕顾学范
-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甲基丙二酸同型半胱氨酸
-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血串联质谱及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者尿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水平及血丙酰肉碱(C3)水平、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的比值(C3/C2)的变化及其在MM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12月至201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确诊的162例MMA患者及20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尿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及血C3水平、C3/C2变化,已明确分型的患者分为单纯型MMA组(n=51)和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合并型MMA组)(n=65);尿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血C2、C3及蛋氨酸(Met)水平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结果MMA患者尿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水平分别为259.10(6.73~6429.28)和4.39(0~248.96),血C3和C3/C2中位数(范围)分别为8.52(1.50~52.11)μmol/L和0.73(0.28~2.89),均高于参考值(分别为0.2~3.6、0~1.1、0.50~4.00μmol/L、0.04~0.2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1.87)、0.10(0~1.84),1.40(0.53~3.90)p.mol/L、0.10(0.04~0.23),均P〈0.01]。其中15例患者血c3水平正常,而C3/C2及尿甲基丙二酸水平均增高。合并型MMA组血蛋氨酸水平低于参考值和单纯型MMA患者组及对照组[8.71(0.68~31.95)μmol/L比10.00~35.00μmol/L、15.35(4.18~59.50)μmol/L、15.59(10.20~34.68)μmol/L,均P〈0.05]。结论尿甲基丙二酸及血C3/C2显著增高对诊断MMA具有特异性,诊断MMA需将两种检测方法结合以减少漏诊及误诊。尿甲基丙二酸及血C3/C2轻度增高者需反复送检或基因检测确诊。
- 毋盛楠韩连书叶军邱文娟张惠文高晓岚王瑜李筱燕许浩顾学范
-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串联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