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 作品数:42 被引量:236 H指数:10 相关作者: 徐爱强 宋立志 王海岩 陶泽新 李岩 更多>> 相关机构: 山东大学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省血液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DNA测序鉴定HLA新等位基因B*35:03:07 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鉴定中国人群HLA-B位点一个新等位基因。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技术检测到一个与HLA-B*35:03:01相关的未知基因,应用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并分析该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HLA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结果表明,先证者HLA-B位点有1个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所有已知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35:03:01相比,第3外显子387位碱基由C→G,并导致相应的105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CCC变为CCG,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仍为苯丙氨酸。结论:被测样本含有HLA-B新等位基因,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HLA-B*35:03:07。 翟培聪 刘艳 张毅 聂向民 宋永红 庄云龙 朱传福关键词:DNA测序 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介导的免疫逃逸作用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树突状细胞可借助其表面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对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发挥免疫调节作用,Toll样受体是某些病原微生物借以逃逸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靶分子,本文主要探讨Toll样受体的结构及功能、及其与病毒的相互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0-01/2007-03期间有关树突状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及DC-SIGN受体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文献,检索词“TLRs,DC-SIGN,antiviral immunity,HBV,HCV”,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取树突状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和DC-SIGN及其抗感染免疫的相关文献,删除与Toll样受体或DC-SIGN抗感染免疫相关性不大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5篇相关文献,3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2篇文献中,12篇是与选取标准无关的研究,20篇属于重复研究。资料综合:目前已发现13种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其中11种表达于人类细胞。Toll样受体不同程度的表达于淋巴细胞、白细胞以及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内的单核吞噬细胞表面。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上Toll样受体,构成一类独特的模式识别受体,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参与者,它能选择性识别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所携带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诱导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活化与成熟,产生细胞因子,引发针对病原微生物的适应性免疫应答。DC-SIGN与树突状细胞上Toll样受体之间有交叉联系,而这些交叉联系可导致免疫细胞活化或T细胞抑制。对于Toll样受体和DC-SIGN在人类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1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尚浅。结论:Toll样受体在一些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赵莉 宋文刚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 肝炎病毒 免疫逃逸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c IgM的一致性 被引量:3 2013年 乙型肝炎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危害非常严重。抗-HBc IgM是人感染HBV后较早出现的1种抗体,是急性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1];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病情活动及病毒复制密切相关[2-3]。鉴于该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重要作用,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冯艺 吕静静 颜丙玉 刘甲野 徐爱强 纪峰 宋立志 张丽关键词:抗-HB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 微粒子 一致性 山东省儿童突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率及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 了解山东省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以来儿童中突破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 选取2006年山东省乙肝血清学调查中1~15岁(1992-2005年出生)且明确完成3剂次及以上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3527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body against HBsAg,Anti-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body against hepatitis Bcore antigen,Anti-HBc);对其中HBsAg阳性儿童的父母进行随访,采集其静脉血标本检测HBsAg.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突破性HBV感染、突破性慢性HB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527名研究对象总体突破性HBV感染率为3.15% (111/3527),随出生年份的后移而呈下降趋势(Х^2趋势=44.83,P<0.01),其中1992年出生儿童最高(9.9%,16/161),2000年最低(0.8%,2/258);自述父、母亲及其他家庭成员HBsAg阳性者(15.22%,7/46、34.09%,15/44、17.65%,6/34)均高于阴性者(2.99%,104/3481、2.76%,96/3483、3.01%,105/3493)(Х^2值分别22.28、13.97、23.68,P值均<0.01);首针接种不及时者(5.37%,41/763)高于及时者(2.53%,70/2764)(Х^2=15.60,P值均<0.01).突破性慢性HBV感染率为1.08% (38/3527),随出生年份的后移而呈下降趋势(Х^2趋势=9.96,P<0.01),其中1992年出生儿童最高,为3.1% (5/161),1997年出生儿童最低,为0.4%(1/261);自述父、母亲及其他家庭成员HBsAg阳性者(13.04%,6/46、29.55%,13/44、17.65%,6/34)均高于阴性者(0.92%,32/3481、0.72%,25/3483、0.92%,32/3493)(Х^2值分别62.62、338.80、88.44,P值均<0.05);首针接种不及时者(1.83%,14/763)高于及时者(0.87%,24/2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5.16,P=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自述父、母亲HBsAg阳性者突破性HBV感染风险高于� 张丽 颜丙玉 李漫时 宋立志 吕静静 许青 徐爱强关键词:儿童 含有非甲基化CpG的双歧杆菌DNA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DNA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的影响.方法:纯化提取双歧杆菌DNA,并鉴定DNA制品CpG基序甲基化程度;FACS检测BMDC的吞噬功能和表面标志分子,ELISA法检测BMD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双歧杆菌DNA诱导24 h后BMDC高表达Ia,CD40,CD86和CD11 c分子,明显增加IL-6,IL-12(p40),TNF-α的分泌,显著增强同种异体和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双歧杆菌DNA能够促进BMDC成熟,增强BMDC的抗原提呈能力. 安蔚 赵苗青 李雅林 李松 康莉 宋文刚关键词:双歧杆菌DNA 树突细胞 小鼠 骨髓 细胞成熟 肠道病毒B组山东地方株的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26 2010年 为明确源自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HEV-B组病毒山东地方株的基因型分布,探讨其优势基因型的变迁与疾病暴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山东省1994年~2008年AFP监测系统分离到的HEV-B组病毒进行了VP1区核酸扩增和序列测定。序列测定结果显示HEV-B山东地方株共包括29种基因型,其中CVA 1种(CVA9),CVB 5种(CVB1~5),ECHO 20种以及新型肠道病毒EV73、75、97。其中ECHO11、CVB3、ECHO6、ECHO14、ECHO25是AFP监测系统中最常分离到的B组病毒。同源性比较显示,相同血清型HEV-B山东地方株型内核苷酸同源性最小75.4%,最大99.6%,与原型株核苷酸同源性最小73.8%,最大85.2%,但氨基酸变异不大。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病毒具有不同的时间循环模式,相同基因型毒株内部根据其遗传距离的远近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基因亚型,从而帮助确定HEV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 王海岩 刘昆 陶泽新 李岩 刘桂芳 刘尧 冯蕾 樊庆莹 杨赫 宋立志 徐爱强关键词:肠道病毒 无菌性脑膜炎 基因型 肠道病毒C组山东地方株的基因型分布 2010年 C组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 C,HEV-C)共包括18个血清型,通过使用现有的组合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的方法难以鉴定它们的型别。为探讨HEV-C山东地方株的基因型分布及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对1994年~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系统中分离到的未定型的毒株,采用HEV-C VP1完整编码区的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后,通过NCBI服务器中BLAST程序进行型别鉴定,并与其他HEV-C各基因型代表株进行比较并构建系统发生树。共获得12株HEV-C山东地方株,分别属于4个基因型:CA20、CA21,CA24和EV96。各基因型内山东地方分离株跟原型株相比基因序列同源性较低,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HEV-C山东地方株各血清型与原型株亲缘关系较远,提示山东省存在不同基因特征的HEV-C传播。 李岩 刘尧 王海岩 陶泽新 宋立志 刘桂芳 冯蕾 冯艺 林小娟 杨赫 樊庆莹 徐爱强关键词:肠道病毒 急性弛缓性麻痹 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埃可病毒11型山东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分析埃可病毒11型(Echo11)山东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4-2009年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中采集到的粪便标本,采用RD、Hep-2和L20B 3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阳性分离物采用中和试验确定其血清型别;选取27株Echo11山东株病毒,测定VP1完整编码区序列,与国外其他病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VP1区全基因亲缘进化树,分析其进化来源及不同基因型的流行范围.结果 1994-2009年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标本共分离出 915株已确定血清型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其中Echo11 79株,占8.6%.Echo11山东株VP1区全长共876个核苷酸,编码292个氨基酸;27株Echo11 VP1区山东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76.4%~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1.4%~100.0%;与原型Gregory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77.7%~80.7%,氨基酸同源性为90.7%~94.8%.结论 山东省存在Echo11 A基因型和C基因型流行,并构成A1、A2和C1三个新基因亚型,且不同亚型内存在着多条传播链,A1亚型为近年山东省流行的基因亚型. 樊庆莹 王海岩 杨赫 冯艺 张岩 李岩 陶泽新 纪峰 宋立志 刘桂芳 刘尧 冯蕾 徐爱强关键词:基因特征 分子流行病学 新等位基因HLA-B*40:96的确认及家系遗传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新等位基因,调查该基因的家系遗传情况。方法应用Luminex DNA杂交流式分型技术进行HLA分型,发现1例HLA—B位点反应格局异常,采用DNA测序分型技术进行新等位基因鉴定并对该基因的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结果DNA序列确定为一个新HLA-B等位基因序列,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40:06:01相比,在第2外显子有7个碱基不同,分别是302位G→A、309位G→C、311位A→C、313位C→G、314位T→C、317位G→T、319位G→C,并导致相应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密码子101位由丝氨酸(Ser)天冬氨酸(Asn)、104位由天冬氨酸(Asn)-苏氨酸(Thr)、105位由亮氨酸(Leu)→丙氨酸(Ala)、106位由精氨酸(Arg)→亮氨酸(Leu)、107位由甘氨酸(Gly)→精氨酸(Arg)。家系分析表明该新基因来自先证者父亲。结论鉴定了一个HLA-B新等位基因,2009年2月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40:96。 朱传福 张毅 庄云龙 宋永红 刘艳 聂向民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 家系调查 新等位基因HLA-B*54:26的序列鉴定 2012年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s,HLA)B位点新等位基因。方法应用双链直接测序分型技术进行中华骨髓库供者常规HLA分型,发现一例HLA-B位点无全相配结果,采用等位基因分离DNA测序分型方法进行新等位基因序列鉴定。结果确定一个等位基因为B*15:05:01,另一个为HLA-Bs54组的一个新基因序列,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54:01:01相比,559、560位碱基Ac→GA,密码子163ACG→GAG,编码氨基酸T→E。结论鉴定为一个HLA-B新等位基因,2012年2月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4:26,GenBank注册号为JN209963。 朱永宝 朱传福 乔文本 张毅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