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8A1001)

作品数:21 被引量:107H指数:8
相关作者:骆有庆宗世祥盛茂领王建伟曹川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毒蛾
  • 5篇膜翅
  • 5篇膜翅目
  • 5篇姬蜂
  • 5篇姬蜂科
  • 4篇灰斑
  • 4篇灰斑古毒蛾
  • 4篇古毒蛾
  • 3篇天敌
  • 2篇性信息素
  • 2篇性诱
  • 2篇性诱剂
  • 2篇沙棘
  • 2篇沙棘木蠹蛾
  • 2篇沙蒿
  • 2篇生物农药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天牛
  • 2篇农药

机构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0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市绿化管...
  • 1篇沈阳市森林病...

作者

  • 11篇宗世祥
  • 11篇骆有庆
  • 8篇盛茂领
  • 5篇王建伟
  • 3篇曹川健
  • 3篇李涛
  • 3篇孙淑萍
  • 2篇刘鑫海
  • 2篇许志春
  • 2篇李海燕
  • 2篇周娇
  • 1篇黄永权
  • 1篇崔亚琴
  • 1篇何善勇
  • 1篇柴利
  • 1篇陈国发
  • 1篇王荣
  • 1篇路常宽
  • 1篇苓建强
  • 1篇马凤莲

传媒

  • 5篇动物分类学报
  • 4篇昆虫知识
  • 4篇中国森林病虫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生态科学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拟新秘姬蜂属(膜翅目,姬蜂科)一新种
2008年
报道在河南省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发现的拟新秘姬蜂属Caenocryptoides Uchida,1936,1新种:河南拟新秘姬蜂Caenocryptoides henanensis sp.nov.。
孙淑萍盛茂领
关键词:膜翅目姬蜂科
不同植被条件下两种天牛对四合木的危害被引量:8
2009年
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Pallas)和槐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diadema(Motschulsky)是危害四合木的重要天牛。作者调查了两类不同土质及植被组成的样地,全株解剖受害四合木,统计幼虫的危害位置。结果显示,两种植被条件下,植被种类、长势及天牛幼虫对四合木的危害程度不同。其中,在四合木长势好的环境中,害虫危害轻。两种天牛幼虫倾向于危害直径在0.5-1.6 cm之间的四合木枝条,集中分布在地上7 cm以下的枝条内。
王建伟苓建强骆有庆包会嘎梁军
关键词:四合木红缘天牛植被组成
槐绿虎天牛风险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槐绿虎天牛是一种危害槐树幼龄林枝条的重要钻蛀害虫,寄主包括桦树、柳树、樱桃、枣树等多种具较高生态及经济价值的树种。适生性预测结果认为该虫在我国具有广泛的适生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结果认为该虫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对该虫加强检疫管理。
曹川健雷银山骆有庆何善勇温俊宝宗世祥
关键词:适生性风险分析
三种生物农药防治灰斑古毒蛾林间试验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生绿历杀虫剂、1.8%阿维菌素、1.2%苦·烟乳油3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2~4龄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绿Bt杀虫剂525g/hm^2对灰斑古毒蛾的防治效果为82.46%,最为经济有效;1.8%阿维菌素450mL/hm^2-150mL/hm。对灰斑古毒蛾的防治效果在80.04%~100%之间,其中1.8%阿维菌素300mL/hm^2的防治效果最好。1.2%苦·烟乳油3种浓度的防治效果均为100%。
杨奋勇栾树森苏梅许胜利刘秀峰盛茂领
关键词:生物农药灰斑古毒蛾
两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防治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两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2龄幼虫的野外防治结果表明,5%桉油精乳油和苏云金杆菌(8 000 IU/mg)在施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和18.3%,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施药后6 d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两种生物农药都有一定的持效性,在野外都能够很好的控制灰斑古毒蛾,相比之下5%桉油精乳油的防治效果优于苏云金杆菌。
栾树森徐俊峰杨建军李涛李海燕郭志红
关键词:灰斑古毒蛾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
中国蛀姬蜂属(膜翅目,姬蜂科)种类及一新种被引量:4
2009年
报道蛀姬蜂属Schreineria Schreiner,1905中国已知种类及在江西省发现的该属1新种:凹蛀姬蜂Schreineria recava sp.nov.。编制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盛茂领丁冬荪
关键词:膜翅目姬蜂科
沙蒿尖翅吉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沙蒿尖翅吉丁Sphenoptera sp.是黑沙蒿上主要的钻蛀性害虫,引起沙蒿长势下降甚至死亡。对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宁夏1年发生1代,以各龄幼虫在被害沙蒿根部越冬。老熟幼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上旬,羽化期有两个高峰,分别是5、6月下旬。成虫羽化后并不马上离开蛹室,2~3d后咬出羽化孔,钻出蛹室。成虫需取食沙蒿叶片补充营养,2~7d后开始交尾,集中在13:00-16:30,雌雄成虫均可多次交尾。幼虫常多头聚集危害同一株沙蒿。大多数老熟幼虫在距坑道端部5mm处的根部化蛹,少数在直径为5~8mm的较粗的枝条内化蛹。沙蒿尖翅吉丁幼虫期有2种寄生性天敌,蛹期和成虫期各有1种寄生性天敌。
王建伟李月华韩卫东骆有庆宗世祥
关键词:天敌
沙蒿大粒象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09年
沙蒿大粒象Adosomus sp.,是近几年在我国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沙蒿灌木林中大面积发生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在宁夏盐池,该虫1年1代,以成虫和老熟幼虫在沙蒿根部越冬。越冬成虫始见于4月中下旬,终见于6月中旬;越冬老熟幼虫5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始见于6月下旬,终见于8月上旬。成虫产卵于沙蒿根茎部至地下2cm之间,外被一层1-2mm厚的沙壳。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12cm以内,主要钻蛀沙蒿根部,在根部作蛹室化蛹;成虫取食沙蒿叶片作为营养补充。
马凤莲宗世祥王建伟王荣骆有庆
关键词:沙蒿生物学天敌
柠条绿虎天牛危害特性及其种群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柠条绿虎天牛是近年来在宁夏柠条灌丛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柠条的枝干部。论文调查研究了柠条绿虎天牛的危害特性及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幼虫和成虫主要分布在柠条枝干0-100cm范围内,以0~20cm处居多,其数量由基部至顶部逐渐减少。幼虫主要危害4年生以上的柠条植株,以6~8年生受害最重。随着柠条地径的增加,天牛成虫数量逐渐增加,而幼虫数量则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不同时期幼虫数量在枝干上的分布变化较大,幼虫具有转移危害习性,先由基部和顶部向中部转移,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低,则由顶部不断向基部转移,以0-20cm处的数量最多,可能柠条枝干基部的环境更有利于幼虫的越冬。
曹川健骆有庆崔亚琴雷银山浦振兴宗世祥
关键词:柠条种群动态
灰斑古毒蛾性信息素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观察和研究表明,灰斑古毒蛾的处女雌蛾对林间雄蛾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而雄蛾对林间的雌蛾没有引诱作用。林间的雄蛾对处女雌蛾的昼夜反应节律发生在全天,每天有两个反应高峰,强峰为8:00—9:00,弱峰为22:00—23:00。其他时段虽有趋性反应,但反应强度比较弱,认为雄蛾对处女雌蛾的昼夜节律为"双峰式-全天型"。顺6-二十一碳烯-11-酮对灰斑古毒蛾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可能是其性信息素组分之一,而且,在所有的供试剂量中,1 000μg的顺6-二十一碳烯-11-酮诱捕效果最好,为该虫的最佳剂量。利用信息素诱捕器对灰斑古毒蛾成虫发生期监测表明,第2代成虫扬飞的开始时间为9月13日,扬飞高峰期为9月17日,扬飞末期为10月22日,成虫扬飞的持续期为40天。
陈国发李涛盛茂领栾树森徐俊峰王帅
关键词:灰斑古毒蛾昼夜节律性信息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