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523-E0101)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蔡常洁陈规划陆敏强杨扬陈湖岸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的手术时机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估病人病情,比较病人入院时MELD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MELD值与病人3个月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病人入院时MELD值为37±7,存活组为26±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病人接受治疗2周后△MELD值为1.6±2.2,存活组为-1±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入院时MELD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MELD值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3个月内死亡率的c—statistic分别为0.903和0.760。如MELD值〈25,病人3个月后死亡率为1.8%;25≤MELD值≤30,死亡率为7.4%;30〈MELD值〈35,死亡率为42.9%;MELD值≥35,死亡率为80.6%,各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MELD分值〉0组和≤0组的死亡率分别为51%和13.1%,两组间死亡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MELD分值和△MELD分值与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死亡率呈正相关,MELD能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病情转归,临床医生可以结合病人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后的△MELD分值来决定慢性重型肝炎病人中转肝移植的手术时机,MELD值≥35时应该行肝移植治疗。
- 陆敏强蔡常洁易述红陈湖岸崇雨田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慢性重型肝炎手术时机终末期肝病模型
- 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对策。方法对2003年9月到2004年12月间在我院肝脏移植中心施行肝移植术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肌注剂型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预防HBV再感染并长期随访,分析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中128例术后血清HBsAg转为阴性并检测到HBsAb,平均随访12.2个月,HBV再感染率为6.3%(8/128例)。结论肝移植术前HBeAg阳性、HBVDNA定量达到或超过10^5eopies/ml、术后1dHBsAg阳性及HBsAb〈200U/L是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 赵辉陆敏强蔡常洁杨扬许赤李华易述红易慧敏汪根树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肝炎再感染
- 西罗莫司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联合西罗莫司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40只,建立大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模型,实验组予(SRL+MP+CSA),对照组(MP+CSA),观察60d,死后剖腹探查取病理检查。对比结果。结果实验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为(12.5±0.2)g,较对照组(14.4±0.3)g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荷瘤大鼠荷瘤肝重比为(0.0613±0.0006),较对照组(0.0708±0.0013)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90%,对照组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时间为(25.0±1.9)d,对照组为(14.8±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PCNA指数为(64.1±2.1)%,较对照组(80.8±1.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西罗莫司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虽然对肿瘤复发率改善不明显,但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 陈颖华蔡常洁陆敏强郭芬芬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西罗莫司肝移植复发
- 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防治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治疗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我中心46例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后细菌感染情况和头孢吡肟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细菌感染率为80.4%(37/46),共分离出细菌6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68.9%(42/62);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31.1%(19/61)。G-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3.3%,明显低于对头孢他啶(64.3%)、头孢曲松(76.2%)和头孢噻肟(61.9%)的耐药率(X2= 8.052,15.570,6.873,P<0.01)。经验治疗临床有效率为78.1%,患者使用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肝移植术后常见G-杆菌的耐药率较多数三代头孢菌素低,头孢吡肟作为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经验治疗用药是安全有效的。
- 蔡常洁陆敏强李敏如杨扬易慧敏陈规划
- 关键词:肝移植细菌感染头孢吡肟
-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评估与治疗策略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的MELD分值与入院时MELD分值的差值(△MELD分值),分析MELD分值和△MELD分值与患者3个月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MELD分值死亡组患者为37.00±6.50,存活组为25.80±5.20,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远高于存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00,P〈0.01),接受治疗2周后△MELD分值死亡组患者为1.57±0.89,存活组为-0.99±0.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5,P〈0.01)。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2周后△MELD分值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的c-统计值分别为0.90和0.76。MELD分值〈25组,患者3个月后病死率为2%,25≤MELD分值≤30组病死率为7%,300组和≤0组的病死率分别为51%和13%,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LD分值和△MELD分值越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越高,MELD能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可以结合患者入院时的MELD分值和接受治疗后的△MELD分值来决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案。
- 蔡常洁陆敏强崇雨田陈湖岸陈规划
- 关键词:肝炎慢性肝炎重型预后病死率终末期肝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