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项目
- 作品数:56 被引量:105H指数:5
- 相关作者:于红梅王福革宋丽弘唐孝辉金鑫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吉林大学科左后旗草原工作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蒙古族聚居区社会分层视域下双语教育的作用及对策被引量:2
- 2011年
- 社会分层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适当的、良性的社会流动而调整社会分层,发挥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在蒙古族聚居区,则是通过双语教育实现的。从教育的自然属性和蒙古族传统教育模式起航,指出蒙古语言文化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维系民族认同、缓解民族情感的"执着性"等方面的作用,也指出了主流语言文化教育的现代化功能,并针对蒙古族聚居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
- 王健阿思根
- 关键词:双语教育蒙古族聚居区社会分层
- 马克思对国家政治公正理论的历史性贡献
- 2014年
- 马克思关于国家政治公正的理论,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不公正性之批判建树的。这一批判深刻地揭穿了资本主义国家所谓政治公正的先天虚伪性,确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其政治不公正性产生的主要根源,并科学地指出了实现国家政治公正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公正理论是对早期启蒙思想家政治公正理念扬弃的结果,其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为:以"劳动"作为财富分配的尺度,公民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维护司法公正是捍卫国家政治公正的重要前提,国家政治公正的核心是尊重并保障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自由权。追求政治公正,是马克思毕生的奋斗目标。认真梳理马克思关于国家政治公正的理论论述,对于进一步促进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韩国志
- 关键词:政治公正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 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制度构建的思路——以通辽市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传统养老模式逐渐被打破,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致使农村牧区养老形势越发严峻,构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重重困境。在这种社会转型时期,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广大农牧民利益的社会问题。
- 赵晓辉于红梅
- 关键词:农村牧区养老保险
- 贫困农牧区社区养老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社区养老作为介于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养老模式,相对于日益弱化的家庭养老和尚未健全的机构养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独特的养老服务功能。与发展较成熟的城市社区养老相比,我国广大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农牧区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牧民急剧增长的诸多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贫困农牧区面临的养老服务困境,探索建立健全贫困农牧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农牧民老有所养在当前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
- 于红梅
- 关键词:贫困农牧区社区养老服务社会保障
- “新开河”辽代古道考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对沿"新开河"河道及周边地区的辽代遗址进行的广泛地表调查,结合该地区的水利、地质、辽代遗址考古和文物普查等资料进行的深入探究,"新开河"不是现代人工河道,在辽代,"新开河"就已经存在,并且是西拉木伦河(潢河)下游的主要河道。
- 李鹏
- 关键词:辽代西辽河
- 物权法视阈下的草原生态保护问题被引量:5
- 2013年
- 草原作为人力可以支配的物,在我国《物权法》中已被明确了物权属性。但是在草原物权制度中,仍然存在着草原所有权制度和草原使用权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构成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消极因素。完善草原物权制度,从草原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3个方面进行法律体系的构建,才能达到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及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目的。
- 宋丽弘
- 关键词:草原生态
- 草原地役权制度之合理性证成
- 2012年
- 草原地役权制度是平衡草原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私法制度。通过比较国外的地役权制度,可知罗马法的地役权"不作为"原则局限了地役权作用的发挥。承认"作为"原则作为地役权的存在原则,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框架下通过"肯定地役权"构建草原地役权的内在逻辑结构,给草原供役地人施加积极的作为义务,对草原地役权制度进行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设计,对于保障草原生态效益的实现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 唐孝辉
-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草原地役权之存在合理性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草原地役权制度是平衡草原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的私法制度,与一般地役权不同,构建草原地役权的逻辑起点是独立地役权。公平、正义价值是构建草原地役权制度的法理基础。草原地役权制度通过草原地役权报酬、草原碳汇交易、生态功能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利用方式可以实现草原的经济、生态效益,同时也可间接实现草原的社会效益。通过对重新构建的草原地役权制度的法理基础和实践价值进行分析,证成草原地役权制度的存在合理性。
- 唐孝辉
- 关键词:公平正义生态
- 民族地区脱贫与农牧民养老保障对策研究--以内蒙古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众多,社会保障薄弱,广大农牧民养老保障面临严峻挑战。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改变贫困落后状况,对实现农牧民老有所养将产生重大影响。对策为: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农牧民养老保障能力;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帮助农牧民尽快脱贫;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民生存环境;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土地养老功能,使农牧民从土地上获得更多养老支持;建立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养老体系。
- 于红梅张艾力
- 关键词:民族地区脱贫
- 我国草原资源使用权流转制度探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简述了我国草原资源使用权流转现状,论述了我国草原资源使用权流转制度确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就促进草原使用权流转、完善制度从七方面进行了设计。
- 宋丽弘
- 关键词:草原资源使用权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