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5B09)
- 作品数:95 被引量:2,068H指数:26
- 相关作者:徐明岗聂军高菊生廖育林郑圣先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 2007年
-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5年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年作物累计产量以紫色土为最高,其次是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壤最低。(2)3种母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于不同处理,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均能获得较高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施用有机物料稻草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施肥是加速红壤母质熟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对于不同处理方式,作物归还条件下其作物产量要高于不归还。(4)供试的3种土壤在熟化的过程中对植被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熟化的初期,许多作物在花岗岩发育的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上,都生长不好,然而在施有NPK的处理中,马唐草(Dischaemum Schreb)生长特别茂盛(覆盖度100%,高lm),明显地影响了土壤的水热状况,紫色土上马唐草生长不好。(5)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长势差,叶片淡黄,植株矮小。(6)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0M>NPK。
- 高菊生徐明岗孙楠李冬初秦道珠
- 关键词:长期施肥典型红壤生土作物产量
- 湖南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微生物和生物化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土壤微生物和生物化学性质是农业土壤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该文研究了湖南省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生物化学性质的差异。不同生产力水稻土样品采自湖南省东部、中部和西北部8个水稻主产县,测定了高产、中产和低产水稻土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SMBC)、微生物生物量N(SMBN)、土壤呼吸、代谢熵(qCO2)、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脱氢酶、土壤有机C(SOC)、全N(TN)、全P(TP)、全K(TK)、有效N(AN)、速效P(AP)、速效K(AK)和稻谷与稻草产量。结果表明,高产水稻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N与中产水稻土无明显差异。SMBC、SMBN含量和土壤脲酶、转化酶、脱氢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由于湖南省植稻区施用磷肥有近50年历史,土壤磷素含量较高,导致不同生产力水稻土之间的磷酸酶活性没有差异。细菌和放线菌与SOC、TN、TK、AN含量之间相关性最好。脲酶和转化酶活性与土壤SOC、SMBC、SMBN、TN和AN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好。高产水稻土与中产水稻土之间在微生物性质上差异很小,中产水稻土只要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可以达到高产水稻土的产量目标。目前低产水稻土的微生物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较差,应注意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合理施用,重视低产水稻土的改良,提升这类土壤的生物质量。
- 廖育林郑圣先杨曾平聂军谢坚吴小丹鲁艳红
- 关键词:高产水稻土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 “天地福”硫铁基腐殖酸多元肥在湘南红壤稻田的施用效果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比较"天地福"硫铁基腐殖酸多元肥在湘南红壤稻田的施用效果,为湘南地区乃至我国南方类似地区双季稻生产提供施肥技术,于2009年行了试验研究。在施用等量N、P、K养分条件下,早稻"天地福"稻谷比对照1(不施肥)增产102.1%;比对照2(常规施肥)增产17.9%;比"洋丰肥"增产7.9%;晚稻稻谷比对照1(不施肥)增产50.0%;比对照2(常规施肥)增产24.5%;比"洋丰肥"增产3.3%;早、晚稻稻谷平均产量比较,比对照1(不施肥)增产76.0%;比对照2(常规施肥)增产增产13.6%;比"洋丰肥"增产5.9%。早稻比对照1(不施肥)高6.2%,比对照2(常规施肥)高5.9%,比"洋丰肥"高2.5%;晚稻比对照1(不施肥)高5.2%,比对照2(常规施肥)高2.9%,比"洋丰肥"高2.2%。天地福硫铁基腐植酸复混肥,前期释放慢,需要补充适量氮肥,促进早生快发。肥料后劲足,作物不早衰,稻谷落色好。
- 彭国华高菊生董春华谢慧兰
- 关键词:肥料效果
- 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十字花科作物产量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土壤熟化这一相当复杂的过程,寻求适宜的熟化方式,为开发利用红壤丘陵区的各种荒地资源、为生产示范、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7年长期施肥对十字花科作物(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⑴3种母质以紫色土油菜产量(地上部干物重)为最高(紫色土以NPK处理为最高),四纪红土次之,花岗岩油菜产量为最低(2种母质油菜生长均不好,产量差不多)。⑵3种母质种植油菜(生物产量)均以NPK处理为最高。其次是有机物—稻草处理,CK(不施肥)最低。⑶3种母质种植油菜均表现为:归还处理好于带走处理;⑷据试验收产时(2009年3月25日)发现,四纪红土和花岗岩二种母质的NPK处理(尤其是NPK-T处理)的油菜除靠近水泥梗边行长有部分油菜外(占小区面积20%),小区中间(占小区面积80%)的油菜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产量极低;3种母质共18个小区,只有花岗岩母质的NPK处理长有禾本科植物马唐草,其余16个小区很少或没有;四纪红土NPK处理油菜病害(尤其是小区的中间部分)严重。主要症状:叶片有褐色斑点,尤其以基部老叶严重。
- 高菊生
- 关键词:长期施肥典型红壤生土十字花科作物
- 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3
- 2009年
- 概述了国内外土壤活性有机质研究进展,包括活性有机质的概念,活性有机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活性有机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及其活性有机质在反映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今后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研究重点。
- 吴小丹蔡立湘鲁艳红郑圣先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土壤活性有机质土壤质量
- 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被引量:31
- 2008年
-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红壤旱地的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长期施用化肥NPK处理比长期施用有机物处理的产量低;(2)红壤旱地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叶片淡黄,植株矮小,长势极差,几乎没有产量。(3)红壤稻田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能促使水稻持续高产稳产,长期施用化肥,导致水稻减产。施用化肥25年后(即2006年),水稻早稻稻谷产量为:4284.0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283.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1395.0kg/hm2。水稻晚稻稻谷产量为:3592.5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37.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951.0kg/hm2。
- 高菊生李菊梅徐明岗孙楠秦道珠
- 关键词:长期施肥红壤旱地红壤稻田
- 几种侵蚀红壤中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关系被引量:23
- 2007年
- 以3种侵蚀红壤(轻度、中度、严重)为供试材料,利用干湿筛法获得其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4 mm,2~4 mm,1~2 mm,0.5~1 mm,0.25~0.5 mm),分析团聚体中有机质的分布。结果显示,随着侵蚀程度的增强,〉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团聚体的分散度却依次升高;无论何种侵蚀程度,湿筛后团聚体的组成均以小粒径团聚体(〈0.25 mm)占优势。轻度和中度侵蚀的红壤,其有机质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严重侵蚀的则相反;侵蚀红壤有机质含量和〉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呈显著正相关,3种侵蚀红壤团聚体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严重侵蚀。
- 王春燕黄丽谭文峰胡红青
- 关键词:侵蚀红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
- 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早稻产量构成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17年定位不同种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提高早稻产量,以绿肥与无机肥配施增产幅度最大,比单施无机肥高30.05%,比1倍稻草与无机肥配施高15.57%,比2倍稻草与无机肥配施高7.13%,比猪粪与无机肥配施高6.45%,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数和蛋白质产量均较NPK处理高,以绿肥与无机肥配施表现最为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可增加稻米出糙率和精米率,均以绿肥与无机肥最高,分别比单施无机肥高0.99%和2.06%,比CK高2.29%和2.62%,可减少稻米垩白度,以绿肥和无机肥配施垩白度最少,比单施无机肥少14.37%,比CK少32.88%。
- 关静周静徐青丹朱凤连李忠佩马友华
- 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产量和产值的影响被引量:47
- 2009年
-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化肥施用量20%时,各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当化肥施用量减少40%时,增加紫云英翻压量至30 000 kg/hm2或37 000 kg/hm2才能增产。紫云英翻压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紫云英翻压和化肥减量后,有效穗、实粒数以及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比较各处理经济效益发现,当减少化肥施用量20%时,各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处理的经济效益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减少40%化肥施用量时,紫云英翻压量≥30 000 kg/hm2时,经济效益高于化肥处理的。
- 曾庆利龚春华徐永士彭志红黄建余廖育林聂军曹卫东
- 关键词:水稻产量构成因素
- 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不同施肥对豆科作物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对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连续26 a定位监测,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豆科作物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对豆科作物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花岗岩的累计产量最高(158 504.6 kg/hm2),四纪红土次之(153 139.4 kg/hm2),紫色土最低(147 936.9 kg/hm2),且均以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好于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施肥处理对豆科作物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以NPK处理最高,OM次之,CK处理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豆科作物(花生)的经济性状(分枝数、饱果数、100果重)影响也较大,供试的3种土壤种植作物26 a后的杂草量(禾本科),以花岗岩母质最多,其次为四纪红土,紫色土无杂草。
- 高菊生孙楠秦道珠申华平孙玉桃谢慧兰
- 关键词:长期施肥典型红壤生土豆科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