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050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0502)

作品数:39 被引量:161H指数:7
相关作者:杨贞耐张雪张莉李达赵玉娟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乳杆菌
  • 10篇凝乳
  • 10篇发酵
  • 9篇凝乳酶
  • 9篇干酪
  • 8篇植物乳杆菌
  • 8篇双蛋白
  • 6篇胞外多糖
  • 5篇双蛋白干酪
  • 5篇微小毛霉
  • 5篇毛霉
  • 4篇乳酸
  • 4篇酵母
  • 3篇胆固醇
  • 3篇乳酸菌
  • 3篇生物合成
  • 3篇鼠李糖
  • 3篇鼠李糖乳杆菌
  • 3篇微小毛霉凝乳...
  • 3篇响应面

机构

  • 27篇吉林省农业科...
  • 20篇吉林大学
  • 8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长春新高食品...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科技...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国际工程...

作者

  • 30篇杨贞耐
  • 16篇张雪
  • 10篇张莉
  • 9篇李达
  • 9篇赵玉娟
  • 8篇李盛钰
  • 7篇李铁柱
  • 7篇牛春华
  • 6篇李丽
  • 5篇岳喜庆
  • 5篇曾宪鹏
  • 4篇王景会
  • 4篇王辑
  • 4篇李玉秋
  • 4篇郑丽
  • 4篇李倬林
  • 3篇张铁华
  • 3篇王昕
  • 3篇张卓丹
  • 3篇邵淑娟

传媒

  • 9篇食品科学
  • 8篇中国乳品工业
  • 5篇中国酿造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食品科技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农产食品科技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9篇2012
  • 15篇2011
  • 14篇2010
  • 1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鼠李糖乳杆菌JAAS8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已报道乳杆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的同源性,利用其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出鼠李糖乳杆菌JAAS8RmlA基因部分序列,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法扩增出Rml(ACB)的序列。获得了鼠李糖乳杆菌JAAS8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4.1 kb序列片段,编码4个可读框。利用BLAST和ClustalX程序对获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知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RmlA、RmlC和RmlB基因与dTDP-L-鼠李糖前体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
戴大海李盛钰周义发赵玉娟张雪曾宪鹏杨贞耐
关键词: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簇
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发酵条件及其酶学性质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对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recombinant Mucor pusillus rennet,RMPR)发酵条件的研究,确定甲醇诱导体积分数1%、初始OD600nm0.5、装瓶量100mL/500mL摇瓶、诱导时间96h为发酵最适条件。培养液离心取上清用硫酸铵分级沉淀获得粗酶液,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经测定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30~45℃酶较稳定,保温90min,剩余凝乳酶活力达86.5%;酶在pH5.5~7.0范围内,随pH值升高,凝乳酶活力逐渐降低,pH5.5时凝乳酶活力最高。当Ca2+浓度为0.03mol/L时凝乳酶活力最高,Na+浓度对凝乳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Ni2+和Fe2+对酶有抑制作用,Mn2+、K+、Mg2+对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玉秋王景会李铁柱张莉杨贞耐
关键词:微小毛霉凝乳酶酶学性质发酵
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分离与纯化被引量:4
2010年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提取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GS115/pPICZαA-Mucor pusillus rennet),经过Sephadex G-75分子筛和DEAE-52离子交换2次柱层析纯化,酶的比活力由2078U/mg提高为10526U/mg,纯化倍数超过5倍,纯化的重组凝乳酶经SDS-PAGE电泳分析纯化的重组凝乳酶分子质量约为46kDa。
李玉秋王景会李铁柱李倬林杨贞耐
关键词:纯化
酸菜来源植物乳杆菌S4-5的降胆固醇作用被引量:9
2011年
对酸菜来源植物乳杆菌S4-5的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胆盐添加量、胆固醇添加量、培养基初始pH值及培养时间对植物乳杆菌S4-5降胆固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胆盐质量浓度为1.0mg/mL和胆固醇质量浓度为175.7mg/L时,植物乳杆菌S4-5有最高的胆固醇移除率,分别为67.7%和62.2%;植物乳杆菌S4-5在培养基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对胆固醇的移除率均在71.3%~77.2%之间;培养时间对植物乳杆菌S4-5的降胆固醇作用有显著性影响(P<0.01),在培养2h(延滞期结束)、14h(指数期结束)、24h和48h后植物乳杆菌S4-5对胆固醇的移除率分别为4.8%、66.7%、75.3%和84.0%。
李常营卢晓霆于志会张雪李达牛春华王辑杨贞耐
关键词:酸菜植物乳杆菌胆固醇
双蛋白切达干酪成熟过程中的质构和感官评价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在原料乳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豆乳进行切达干酪加工,研究成熟过程中豆蛋白和筛选发酵剂对干酪质构及感官影响。结果表明,豆乳和发酵剂对干酪的基础理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从干酪质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干酪在成熟期间,豆乳的添加对干酪的硬度、弹性、黏聚性和咀嚼性都有显著影响,干酪硬度和咀嚼度下降。应用发酵剂L.Lactis subsp.Cremoris QH27-1和L.Lactis subsp.LactisXZ3303生产双蛋白切达干酪可以提高干酪的质构特征和感官品质。
李丽岳喜庆张莉张健杨贞耐
关键词:感官评价双蛋白
传统发酵酸马奶中ACE抑制成分的分离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了从传统发酵酸马奶中分离ACE抑制成分,即酸马奶经热处理、分离乳清、截留膜超滤和凝胶柱层析分离后得到ACE抑制成分,并逐步测定ACE抑制活性和肽质量浓度。酸马奶乳清经超滤膜截留分离得到3个组分(Ⅰ、Ⅱ和Ⅲ),其中分子量小于3 ku组分(Ⅲ)的ACE抑制效率最高((2.257±0.028)L/g),再经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6个组分(A-F),其中组分C的ACE抑制效率最高((6.3852±0.0728)L/g)。结果表明,传统发酵酸马奶中富含ACE抑制成分,为酸马奶的降血压功能及其进一步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基础。
王朝霞陈永福刘洋孙天松张和平
关键词:酸马奶高血压
双蛋白干酪成熟过程中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
2012年
为了研究发酵剂及豆蛋白添加量对成熟干酪蛋白质分解情况的影响,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相关指标—理化成分、水溶性氮(WSN)、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SN)和可溶性磷钨酸氮(PTA-SN)的变化,并使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蛋白质水解情况。结果表明:10%豆乳的添加使干酪的蛋白质含量提高5%,脂肪降低4%,同时对干酪的水分和pH都有影响。随着干酪的成熟WSN、TCA-SN、PTA-SN的质量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成熟6个月后,达到34.25%、17.26%和5.35%;对电泳中αs-CN、β-CN和β-伴球蛋白降解率分析得出筛选发酵剂对豆蛋白及酪蛋白都有很强的降解作用。
宗绪岩李丽岳喜庆张莉杨贞耐
关键词:凝胶电泳
发酵条件对嗜热链球菌ST1发酵乳粘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对一株产粘嗜热链球菌ST1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探讨了pH、温度、不同碳源和乳清浓缩蛋白(WPC)对嗜热链球菌ST1发酵脱脂乳粘度、酸度的影响。该菌株经活化,在全脂乳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采用结晶紫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体呈球形或卵形,链状分布,菌体表面没有荚膜。用ST1发酵10%脱脂乳,获得了不同发酵时间下表观粘度和滴定酸度的变化情况,优化出嗜热链球菌ST1发酵脱脂乳产粘的条件为:pH6·5,温度42℃,添加2%(w/v)蔗糖或0·5%(w/v)WPC392。
张铁华张春红李盛钰陈玉江郑健杨贞耐
关键词:粘度滴定酸度发酵条件
牛乳中氨苄青霉素残留的受体分析法测定被引量:5
2010年
建立基于受体识别技术检测牛乳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新方法。通过生物技术制备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受体蛋白质,进而以其为识别元件开发间接竞争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方法。青霉素受体包被质量浓度5μg/mL,生物素化氨苄青霉素质量浓度500ng/mL条件下,对其残留量进行测定,检出限为2μg/kg,有较好的精密度及回收率。在样品中残留的青霉素种类已知的前题下(以氨苄青霉素为例),本方法可以作为定量筛选方法。
孙永海张杰韩勇李倬琳李铁柱
关键词:牛乳氨苄青霉素受体分析生物素
一株嗜热链球菌ST1的产胞外多糖流变学特性被引量:7
2011年
以从天然发酵乳制品中筛选的一株嗜热链球菌ST1产生的胞外多糖为研究对象,对该胞外多糖的流变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T1胞外多糖溶液是典型的非牛顿假塑性流体,溶液流动行为受多糖质量浓度、温度、剪切时间及pH值的影响;多糖溶液黏度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多糖溶液质量浓度越高剪切稀释现象越严重;在10~80℃范围内多糖溶液黏度变化很小,有很好的耐温性;在0~900s剪切时间作用下,溶液黏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多糖在pH 4的溶液中黏度相对较稳定,在pH 7和pH 10的溶液中随剪切速率的升高黏度下降幅度较大;加入1g/100mL的多糖能够明显增加脱脂乳的黏度,但随着剪切速率的增高,多糖对脱脂乳黏度的影响变小。
张铁华张春红刘迪茹张雪李达杨贞耐
关键词:胞外多糖流变学特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