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7DFA90660)
- 作品数:63 被引量:657H指数:16
- 相关作者:罗固源许晓毅舒为群曹佳何强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临江河回水区营养盐及富营养化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以2008年3~9月对库区次级河流临江河回水区水质的调查为依据,分析了临江河回水区氮、磷营养盐的污染分布及富营养化特征。结果表明,临江河回水区氨氮(NH3-N)、总氮(TN)的浓度在7月中旬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963和5.128 mg/L,之后在9月初出现峰值,而磷酸盐(PO43--P)和总磷(TP)的浓度却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氮主要来自点源污染,而磷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溶解性无机氮(D IN)和PO43--P是TN与TP的主要存在形态,平均分别占TN和TP的85.3%和77.8%,而D IN又以NH3-N为主。营养盐浓度呈现出回水区中游最高,回水末端次之,河口处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叶绿素a(Chl-a)的浓度在4月和9月出现峰值,其空间分布特征与营养盐的类似。研究表明,临江河回水区在重度污染的情况下,即便是河流型水体也可能发生富营养化;流速对Chl-a浓度的显著影响呈指数关系。
- 罗固源卜发平许晓毅曹佳舒为群
- 关键词:营养盐污染特征富营养化
-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以临江河为例
- 2011年
- 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临江河水质进行评价,得出临江河5个断面皆为Ⅴ类水质,污染严重,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 吕青锋罗固源刘子岩
- 关键词:水质
- 低碳源城市污水的低氧同步脱氮除磷研究被引量:22
- 2009年
- 采用SBR工艺辅以污泥外循环厌氧释磷后排放富磷上清液的方法,对低碳源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曝气量、控制低DO状态可以减少碳源的有氧氧化程度,提高脱氮效果;回流至SBR反应器厌氧段的外循环释磷污泥,可以利用SBR系统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吸磷,保证了系统的除磷效果。对于COD<200mg/L、COD/TN<5、COD/TP<25的低碳源污水,在SRT为60d、曝气量为2.5m3/(h.m3)、曝气段平均DO为0.2mg/L的情况下,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61%、95%,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
- 胡学斌杨柳吉芳英习劲万小军胥池何强
- 关键词:低碳源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反硝化除磷溶解氧
- 长江嘉陵江重庆段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及评价被引量:22
- 2009年
-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长江嘉陵江重庆段11个采样断面的水样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DMP,DEP,DBP,DEHP和DnOP)进行检测,分析其污染水平及沿江分布特征,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所研究水域中除DnOP检出率较低外,另四种PAE普遍检出。∑5PAEs(取各采样点5种PAE总浓度五个月平均值)范围在8.622~35.134μg/L之间,单种PAE检出的浓度范围在0.134~60.701μg/L之间。大部分监测断面DBP和DEHP浓度超过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标准限值。采用非化学致癌物健康危害风险评价模型对DEP,DBP和DEHP进行水环境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各采样断面中三种PAE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在2.76×10-10~1.47×10-9a-1之间,低于国际上相关环境部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1.0×10-6a-1)。
- 罗固源梁艳许晓毅蔡文良杜娴李平曹佳舒为群
-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状况
- 基于污泥减量的鸟粪石回收低浓度氮磷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针对三峡库区城市污水氮磷浓度较低的特点,结合城市污水处理旁路污泥减量技术研究,探索了利用鸟粪石结晶沉淀法回收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低氮磷浓度时,鸟粪石结晶回收氮磷的规律与国内外已有的针对高浓度氮磷的研究规律不同,当污泥厌氧减量池中磷酸盐质量浓度为30~60 mg/L(约为1~2mmol/L)时,在pH值为10.0~10.5,c(Mg2+)∶c(NH 4+)∶c(PO34-)为1∶1.6∶1,反应时间为25 min,搅拌强度在200 r/min的条件下,通过鸟粪石沉淀反应磷去除率可达50%~75%,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51%。
- 王涛罗璟李伟民肖海文刘杰魏巍叶成全
- 关键词:鸟粪石三峡库区
- 污泥减量工艺:HA-A/A-MCO的好氧脱氮机制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针对污泥减量技术存在对氮、磷去除能力低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具有强化脱氮除磷功能并可实现污泥减量化的HA-A/A-MCO工艺。在该工艺取得同步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优异效果的条件下,采用其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当进水TN平均为47 mg/L时,出水TN为10.9 mg/L,系统的总脱氮率为76.8%,其中好氧脱氮量占总脱氮量的50%,缺氧脱氮量占26%;HA-A/A-MCO系统存在着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反硝化能力的菌属,对好氧脱氮有一定贡献,且DO浓度对其反硝化能力没有抑制作用;好氧池中的DO浓度梯度有利于在污泥絮体内形成缺氧环境,从而促进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发生,但减小污泥絮体尺寸会削弱絮体内部缺氧区域比例、降低SND的脱氮效率。
- 左宁吉芳英黄力彦
- 关键词:污泥减量脱氮除磷好氧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
- 串联式菖蒲浮床去除污染河水氮磷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用串联菖蒲浮床处理污染河水,研究了植物生长状况及对水体TN、TP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结果显示,菖蒲浮床系统对水体TN、TP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约为45%、55%,平均去除负荷为1.625g/(m2.d)、0.394g/(m2.d);植物吸收对水体氮磷去除有一定贡献比例,且贡献度在串联浮床系统中呈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初步表明,该浮床系统可作为污染河水治理的备选技术。
- 葛铜岗罗固源许晓毅张彦海曹佳舒为群
- 关键词:人工浮床污染河水氮磷植物吸收
- 邻苯二甲酸酯在长江重庆段水体的概率风险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以长江重庆段水体12个采样断面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监测结果及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参数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基础资料,采用安全阈值和概率曲线分布两种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邻苯二甲酸酯的相对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安全阈值分别为4 310.79、21.71、1.47、1.99,对水生生物无风险。以5%水生生物物种受影响作为可接受的效应水平终点(HC5),采用概率曲线分布进行分析,DBP、DEHP的浓度超过毒性值的风险概率分别为1.06×10-2、2.35×10-4,4种邻苯二甲酸酯风险大小依次为:DBP>DEHP>DEP>DMP,与安全阈值法结果一致。两种概率风险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 罗固源杜娴许晓毅蔡文良曹佳舒为群
- 关键词:生态风险水生生物安全阈值
- 溶解氧浓度对SUFR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UFR)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好氧区DO浓度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好氧区DO浓度分别为:1.5~2.5mg/L(第一种工况)和2.5~3.5mg/L(第二种工况)两种工况。结果表明:DO浓度在1.5~3.5mg/L变化时,DO浓度对系统COD、TP去除效果影响不大,COD去除率>90%,出水COD浓度<33mg/L;TP去除率>91%,出水总磷浓度<0.5mg/L。第二种运行工况下系统脱氮效果较好,总氮、氨氮去除率均值分别为80.01%和97.06%,出水总氮浓度<10mg/L。
- 李娜许晓毅罗固源杨洋曹佳舒为群
- 关键词:脱氮除磷溶解氧浓度
- 次级河流回水区叶绿素a与影响因子的多元分析——以临江河为例被引量:10
- 2009年
- 为了对次级河流回水区富营养化进行深入研究,把长江次级河流之一的临江河回水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临江河回水区中游叶绿素a含量及其水质理化指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临其叶绿素a浓度的时间分布,对叶绿素a浓度及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并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峰值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变化范围为22.7~66.1mg/m^2。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变化受多个环境因子共同影响,与水温、流速、透明度、COD、总磷之间显著相关,而与总氮相关性不显著。经过叶绿素a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建立了以水温、流速和总磷为自变量,叶绿素a浓度为应变量的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初步验证结果表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通过对临江河回水区叶绿素a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控制临江河回水区水体中磷含量应是其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重点,防治工作应主要在春末和整个夏季,尤其是在5、6月份。
- 罗固源郑剑锋许晓毅曹佳舒为群
- 关键词:次级河流回水区叶绿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