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241015)
- 作品数:25 被引量:385H指数:10
- 相关作者:王伯伦王术赵秀哲张文香赵磊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分处理对北方粳稻蒸煮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3年
-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中肥节水灌溉、高肥节水灌溉、高肥正常灌溉、中肥正常灌溉处理对粳稻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胶稠度不同:弯穗型品种>杂交稻>半直立穗型品种>直立穗型品种;施氮量对胶稠度的影响差异接近显著水平,水分对胶稠度的影响不显著,肥水之间存在耦合效应;氮肥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大于水分处理,中肥节水灌溉使直链淀粉含量升高,高肥节水灌溉可降低辽优3225、沈农8801及沈农8714直链淀粉含量,节水灌溉使弯穗品种粳稻的蒸煮品质变劣;肥水处理对碱消值没有影响。
- 寇洪萍王伯伦王术吕军张城
- 关键词:粳稻蒸煮品质氮素水分处理
- 辽宁省代表性水稻品种食味特性及其与糙米粒质关系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食味状况及其与糙米粒质的关系,以优质品种辽粳294为对照,通过品尝试验和食味计分析2种方法分析了直、弯2种穗型30份试材的食味,并分析了充实糙米类别。结果表明:品尝试验中弯穗品种的综合评定值与黏度明显优于对照,味道与外观也有优于对照的趋势,而直穗品种的外观、气味、味道、黏度、综合评定都有低于对照的趋势。直穗品种总体食味不如弯穗品种,其外观、黏度与弯穗品种有显著区别。日本静冈县生产的FOSS TECATOR1241型近红外谷物分析系统的味度值与品尝试验中综合评定值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r=0.394)。因此,可用食味计的味度值评价米饭口感的好坏。不论穗型如何,其糙米中均是整糙米占绝大比例。与直穗品种相比,弯穗品种有较高的整糙米率,较少的未熟粒、碎米和被害粒。弯穗品种在糙米粒质上好于直穗品种。但弯穗品种的整糙米率、未熟米率、碎米率品种间变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整糙米率与味度值呈显著正相关,未熟米率、被害米率与味度值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因此,糙米中的整米越多、未熟粒等越少,食味越好。
- 曹萍吕文彦程海涛邵国军张鉴武翠刘涛徐兴伟尹长斌
- 关键词:食味穗型粳稻
- 空育131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和分蘖利用被引量:9
- 2004年
- 以黑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空育131为对象,利用不同的肥密处理方式,创造结构和产量不同的群体。结果表明熏空育131产量构成要素中熏对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单位面积穗数熏其次是每穗粒数,8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穗粒结构为每平方米620~660穗和每穗60~65粒,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也有一定贡献。分蘖成穗率高、分蘖穗比率大的群体产量较高。
- 李金峰钱永德吕艳东李宏宇
- 关键词:水稻高产群体分蘖特性
- 水稻优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技术与方法的初探被引量:3
- 2020年
- 为了提高水稻优质、优良食味品种的选育效率,按照资源分类、性状互补、目标性状重组的原则选配组合;重点性状采取复交、回交转育、单倍体培养、海南加代等选育手段。提出了鉴定、筛选优良资源、增加组合配置数量,低世代选择优良组合,测定稻米外观品质;高世代机械测定稻米品质与食味,选留优良株系;稳定世代在测定稻米品质的基础上人工品评稻米食味;对目标性状采取压力选择、逆境选择、定向选择的选育方法,选育优质、优良食味品种。利用该项技术与方法从2010年以来选育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品种17个,其中优质品种5个,获全国优良食味奖品种4个,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品种3个。本文总结了优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方法,并对今后优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提出了建议。
- 王成瑷张文香赵磊侯文平赵秀哲于亚彬高连文韩霖李岩
- 关键词:水稻稻米品质性状食味选育方法
- 弯穗型水稻籽粒充实程度的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为明确北方弯穗型水稻籽粒的充实状况,以辽宁省常规粳稻为试材,对稻穗中不同部位籽粒充实程度及其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饱谷粒内部存在充实程度差异,体现为至少可以分成密度>1.06,>1.04,>1.02等不同的充实组分;二次枝梗籽粒充实率较一次枝梗低,其中中、下部二次枝梗表现尤甚,中、下部二次枝梗的空秕粒粒数和中部二次枝梗密度>1.06的籽粒粒数百分比在品种间变异较大;籽粒充实率与结实率变化规律一致;糙米率大小与籽粒充实度高低相对应,相同充实度籽粒糙米率弱势粒高于强势粒;籽粒充实率与结实率、千粒重、每株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但相关系数不大。
- 邵国军程海涛刘涛吕文彦张鉴武翠
- 关键词:水稻粒位充实度农艺性状
- 辽宁省代表性水稻品种食昧特性及其与糙米粒质关系分析
- 为在理论上明确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食味状况及其与糙米质地的关系,以著名优质品种辽粳294为对照,通过品尝试验与食味记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直、弯两种穗型记30份试材的食味,并分析了充实糙米类别。结果表明:(1)弯穗品种...
- 吕文彦曹萍邵国军张鉴武翠程海涛刘涛徐兴伟尹长斌
- 关键词:食味穗型粳稻
- 文献传递
- 寒冷地区温度、光照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6年
- 通过对3个气候区,6个不同类型的品种,研究了寒冷地区温度、日照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水稻出穗期随温度增高而提前,产量与品质随温度增高显著提高。日照对产量影响小于温度,子粒形成阶段日照长,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灌浆到成熟期(出穗后21~50d)的积温高,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和产量性状值,出穗后积温与日照(尤其是出穗后21~50d)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出穗前,高温有利于提高产量与品质,日照量增加可以改善品质。
- 张文香王成瑷王伯伦赵磊吴成德李井卫赵秀哲高连文
- 关键词:水稻温度
- 不同环境下杂交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以粳稻三系材料组配的5×5不完全双列杂交亲本及F2、F3种子为试材,应用包括胚乳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效应的三倍体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不同年份、不同穗位两种环境设计下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环境下,直链淀粉含量的方差组成均以基因型方差为主。遗传主效应方差以胚乳加性方差为主。以穗位作为环境因子时,能检测到显著的细胞质方差,互作方差以直接显性×环境互作方差为主,其次是细胞质×环境互作方差,但对互作效应值的遗传预测表明,绝大部分品种所有粒位均以细胞质×环境的互作效应值最大,且细胞质×环境互作使不育系强、中势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提高,恢复系则相反,强、中势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提高,弱势粒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以年份作为环境因子时,细胞质方差不显著,互作方差以母体显性×环境互作方差为主。
- 吕文彦武翠程海涛邵国军曹萍马莲菊崔鑫福尹长斌徐兴伟
- 关键词:杂交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穗位
- 利用多遗传资源大集团混合竞争法选育水稻新品种被引量:1
- 2021年
- 本研究按照"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生物进化原理,把"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学说应用于水稻有性杂交、定向选择和品质改良中。通过广集国内、外遗传资源,增大组合配置数量,低世代(F_(1))淘汰劣势组合,选择优良组合,把优良组合中选出的个体混合种植成含多遗传资源的大集团(F_(2)),在大集团中按照目标性状和遗传类型选出优良单株;大集团中入选单株(F_(3~5))继续以集团形式(或按照目标性状类型分成子集团)或以株系的形式种植。在目标性状纯化的过程中,优中选优直至性状稳定。按照此方法选育并审定了优质、高产品种"通系103"和"通系140",并创制了一批优良资源作为亲本得以利用,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水稻有性杂交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方法,可以达到优中选优的育种效果。
- 王成瑷王成瑷张文香赵磊侯文平赵秀哲李岩高良文于亚彬韩霖
- 关键词:水稻育种方法生物进化论新品种选育
-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粳稻辽优20、弯穗品种沈农8718、半直立穗的沈稻8号和沈稻9号4个品种为试材,施氮处理设3个水平(不施肥、施氮150和225 kg/hm2),测定各个品种的产量以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适量的增施氮肥可增加水稻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以及成粒数,从而增加水稻产量,但施氮量不宜超过150 kg/hm2。适量的增施氮肥可提高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减小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4个品种间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应适量施加氮肥。
- 孙伟晶王伯伦陈丛斌
- 关键词:水稻施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