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119)

作品数:15 被引量:50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广文刘德增张合彩马克学薛德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涡虫
  • 4篇细胞
  • 3篇多目涡虫
  • 3篇三肠
  • 3篇三角涡虫
  • 3篇涡虫纲
  • 2篇淡水三角涡虫
  • 2篇淡水涡虫
  • 2篇三肠目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显微观察
  • 2篇核型
  • 2篇干细胞
  • 2篇扁形动物
  • 2篇扁形动物门
  • 2篇DNA提取
  • 1篇遗传学
  • 1篇英文
  • 1篇荧光

机构

  • 15篇河南师范大学
  • 5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农业部动物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3篇陈广文
  • 8篇刘德增
  • 4篇张合彩
  • 3篇马克学
  • 3篇薛德明
  • 2篇孙健
  • 2篇马克世
  • 2篇李玉昌
  • 2篇孙晓娟
  • 1篇章静波
  • 1篇马金友
  • 1篇傅山岗
  • 1篇席兴字
  • 1篇付瑞敏
  • 1篇王英丽
  • 1篇吴延功
  • 1篇宇文延清
  • 1篇张建锋
  • 1篇吕九全
  • 1篇王惠珂

传媒

  • 8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解剖学报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生物学教学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玉树多目涡虫精巢组织结构的显微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连续石蜡切片(水平切、矢状切、横切)及H.E染色方法,对青海玉树多目涡虫精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光学显微镜下,多目涡虫精巢的组织结构与哺乳类睾丸中曲细精管的结构类似,但也有一些差别.提示:精巢的组织结构在动物的系统演化过程中是比较保守的,通过对不同进化类群动物精巢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也许有助于对动物系统演化的探究.
陈广文薛德明孙晓娟刘德增
关键词:多目涡虫
青海玉树多目涡虫咽部组织结构的显微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连续石蜡切片(包括水平切、矢状切和横切)技术,H.E染色和光镜观察的方法,对青海玉树多目涡虫咽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咽壁包括三层结构,外层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似合胞体,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三层嗜酸性带状结构,其中,外层带呈刷状;咽壁的中层分为内侧发达的环肌和外侧较薄的纵肌两部分;邻接咽腔的内层上皮在游离面呈指状突起,未见上皮细胞间界限.
孙晓娟陈广文薛德明刘德增
关键词:多目涡虫
中国淡水三角涡虫染色体变化与生殖的关系被引量:9
2004年
利用空气干燥法对淡水三角涡虫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三角涡虫的染色体数目为n =8,2n =1 6,2n =2 4,为二倍体 2n=2x =1 6、三倍体 2n =3x =2 4和混合倍体 2n =2x =1 6,2n =3x =2 4,有时也可见到非整倍体。以有性生殖为主的类群 ,有性生殖期间有性个体大量存在 ,生殖器官比较发达 ,染色体为二倍体 ;以无性生殖为主的类群 ,很少出现有性个体 ,染色体为三倍体 ;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的类群 ,有性生殖期间 ,生殖器官发育稍差 ,染色体主要为混合倍体 ,有时出现二倍体或三倍体。本文对影响三角涡虫性成熟的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马金友陈广文刘德增
关键词:染色体生殖淡水三角涡虫
3种提取淡水涡虫基因组DNA方法比较
2009年
分别用试剂盒法、改良的CTAB法、改良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活体涡虫和95%酒精固定的涡虫标本的基因组DNA.结果显示: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最好,主要表现在分子完整,几乎无降解,并且该方法所得DNA的产率也比另外两种方法的产率要高,试剂盒法是最适合涡虫基因组DNA制备的方法.相同起始物质量条件下,3种方法从活体涡虫中提取的DNA量和纯度均高于95%酒精固定的涡虫标本,但试剂盒法提取95%酒精固定半年以上的涡虫标本,所得DNA产率较高、质量较好,可满足PCR扩增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孙健张合彩陈广文刘德增
关键词:淡水涡虫DNA提取改良CTAB法
中国淡水涡虫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简报)被引量:6
2004年
涡虫是动物界最早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也是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重要类群,因而在动物系统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涡虫再生能力极强,因此成为研究细胞分化与去分化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近百年来一直是国际动物学界热衷探索的研究领域之一.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动物学界从事涡虫研究者甚少,属于基础十分薄弱的学科.中国涡虫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近年来在淡水三肠目(Tricladida)研究领域有较大突破[1].
张合彩陈广文李玉昌徐存拴
关键词:涡虫DNA提取RAPD
多目涡虫在河南省首次发现被引量:2
2003年
吕九全陈广文刘德增
关键词:多目涡虫扁形动物门涡虫纲三肠目细胞遗传学
日本三角涡虫自发荧光组织结构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涡虫自发荧光的组织结构,为其发育和再生生物学提供资料。方法采用HE、Masson和Van Gieson染色显示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部分组织结构,并观察其紫外激发的自发荧光。每个染色组和自发荧光组有6条涡虫。结果其表皮、咽的外表皮、原肾管上皮、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和纵神经索都能自发蓝色荧光;交配囊上皮游离面可见自发黄绿色荧光,上皮中部发蓝色荧光,基底部发的蓝色荧光较弱;精巢几乎不发荧光,眼点的色素上皮不发荧光。结论对于涡虫眼点结构和自发荧光的研究可能会对无脊椎动物[的起源及系统]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帮助。
薛德明陈广文傅山岗任爽刘德增
关键词:自发荧光MASSON染色日本三角涡虫
REV引起免疫抑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群 (REVs)主要包括 REV- T株、CS株 (鸡合胞体病毒 )、SN株 (脾坏死病毒 )、 DIA株 (鸭传染性贫血病毒 )以及从我国分离到的 REV- C4 5株 ,主要引起禽类免疫抑制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
宇文延清吴延功
关键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免疫抑制免疫系统免疫力
中国五台山多目涡虫(涡虫纲,三肠目)染色体及核型分析(英文)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空气干燥法对采自山西茶铺和镇海寺的五台山多目涡虫Polycelis wutaishanica Liu,1996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台山多目涡虫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为2倍体,核型公式2n=2x=42 =28m+14sm,其中28条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14条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明显比其它染色体长。五台山多目涡虫的核型属于2C型。
陈广文王英丽王惠珂付瑞敏张建锋刘德增
关键词:涡虫纲染色体核型
三肠亚目(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序列目)涡虫系统发育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比较分析了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序列数据的三肠亚目涡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总结出现今大家公认的该亚目的系统发生关系:Tricladida是一个亚目级阶元,即三肠亚目,隶属于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序列目.该亚目下分4个次目:海栖次目、陆栖次目、沼栖次目和穴居次目,其中海栖次目是一个单系,为亚目内较原始的类群;沼栖次目是一个并系,其内的三角涡虫科和陆栖次目有最近共同祖先;陆栖次目为单系起源.三肠亚目涡虫的演化路线是由海生到淡水再到陆生,之后又有逆转现象,即个别类群(如Spathula、Romankenkius)又返回淡水生活.文中还对未来该亚目系统发育研究的焦点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张合彩陈广文孙健刘德增
关键词:涡虫系统发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