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9502-002)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史新元吴志生乔延江杜敏隋丞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清开灵
  • 5篇清开灵注射液
  • 5篇注射液
  • 5篇灵注射液
  • 5篇近红外
  • 5篇近红外光
  • 5篇近红外光谱
  • 5篇光谱
  • 5篇红外
  • 5篇红外光
  • 5篇红外光谱
  • 4篇偏最小二乘
  • 3篇黄芩
  • 3篇黄芩苷
  • 2篇偏最小二乘回...
  • 2篇最小二乘
  • 2篇黄芩苷含量
  • 1篇多变量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机构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乔延江
  • 6篇吴志生
  • 6篇史新元
  • 4篇杜敏
  • 3篇彭严芳
  • 3篇隋丞琳
  • 1篇王雪茜
  • 1篇周璐薇
  • 1篇赵琰
  • 1篇段飞鹏
  • 1篇续洁琨
  • 1篇薛瑾
  • 1篇裴艳玲
  • 1篇王运丽
  • 1篇程伟
  • 1篇李彩霞
  • 1篇李洋
  • 1篇周海燕
  • 1篇屈会化
  • 1篇王英姿

传媒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生产工艺对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的同时,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本文在清开灵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工艺角度分析引发清开灵不良反应的潜在原因,并提出相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建议,以期为保障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提供理论基础。
李彩霞王英姿周海燕孙秀玉冯艾灵段飞鹏张胜海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生产工艺
光程对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光程变化对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影响。方法:以清开灵注射液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6mm和8 mm 2个不同光程下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黄芩苷定量模型,比较不同光程及光谱预处理方式对黄芩苷定量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在2个光程下,采用原始光谱所建模型最优,且6 mm光程优于8 mm光程。PLS模型对校正集的预测结果为RC=0.989,RMSEC=0.16;对验证集的预测结果为RP=0.993,RMSEP=0.12,RPD=7.65。结论:光程变化对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黄芩苷定量模型存在影响,选择适合于待测组分的光程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定量检测。
杜敏吴志生林兆洲隋丞琳史新元乔延江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清开灵注射液黄芩苷
绿原酸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合成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HA)人工抗原,制备CHA多克隆抗体,为制备过敏成分分析的免疫芯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碳二二亚胺法分别合成CHA免疫抗原(CHA-牛血清白蛋白)和包被抗原(CHA-卯清蛋白);UV泫和TLC法鉴定人工抗原偶联是否成功;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经UV法和TLC法检测,CHA与BSA偶联成功。血清抗体效价为1:128000,CHA-PAbs的质晕浓度与抑制率的线性万程为Y=一0.101nX+1.158,线性检测范围为15.6~250ng/mL,R^2=0.995,并且和甘草酸、黄芩苷等与其常配伍应用的中药化合物均无交义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灵敏度高、特应性好的CHA多克隆抗体,为CHA的微量检测和过敏性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薛瑾屈会化孙晔张越王雪茜续洁琨赵琰王庆国
关键词:绿原酸人工抗原多克隆抗体免疫分析
清开灵注射液中间体银黄液中黄芩苷含量近红外测定方法的建立和验证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建立清开灵注射液生产过程中间体银黄液中黄芩苷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近红外透射模式,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值为参考值,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黄芩苷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采用相关系数(R)、校正标准差(SEC)、预测标准差(SEP)等参数评价模型,并运用AP方法验证模型。结果:所建模型的Rcal和Rval为0.9978和0.9995,SEC和SEP为723.0μg/mL和513.8μg/mL,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在β-期望容差区间为90%,容许极限为15%,风险性为10%的约束下,该模型各项分析指标满足分析要求,最低定量限为8 025μg/mL。结论:当黄芩苷含量大于8 025μg/mL时,所建近红外分析模型稳健可靠,可用于清开灵注射液生产过程中间体银黄液中黄芩苷快速准确定量。
吴志生史新元隋丞琳杜敏彭严芳乔延江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黄芩苷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回归
基于氯化铵溶液的近红外在线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氯化铵溶液中氯化铵含量的在线分析方法,并探讨气泡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指导中药活性成分的在线检测。方法:以氯化铵水溶液为载体,采集近红外光谱,以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模型,基于残差剔除离群值,进行模型优化,通过人工制造气泡考察对模型的影响,并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近红外测量值与实际值相近,预测效果良好,所建氯化铵定量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2)、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991,0.493。经外部验证,模型的预测均方差(RMSEP)为0.222。当氯化铵浓度大于1.504 g.L-1时,预测相对误差(RESP)控制在10%以内。结果表明气泡对于模型影响不大。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的在线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偏差满足中药活性成分在线检测的要求,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药物在线生产与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依据。
王运丽史新元吴志生程伟乔延江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法氯化铵在线检测偏最小二乘
基于多变量检测限的模型变量筛选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优选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模型的变量筛选方法。方法:以近红外透射模式,采集清开灵注射液近红外光谱,分别采用间隔偏最最小二乘算法(iPLS)、向后间隔偏最小二乘算法(BiPLS)、移动窗口间隔偏最小二乘算法(mwPLS)对光谱进行变量筛选,建立清开灵中黄芩苷定量模型,与全谱PLS模型进行比较,优选出最佳变量筛选方法;计算不同变量筛选方法下的多变量检测限(MDL),以MDL值优选出最佳变量筛选方法,验证经典化学指示参数得出的结果。结果:经不同变量筛选方法处理后所建PLS定量模型的预测性能不同,其中iPLS算法所建模型预测能力最好,预测集决定系数(Rpre2)和校正均方根误差(SEP)分别为0.996 5和602.3μg·mL-1;iPLS变量筛选所得MDL值最低(1.19 mg·mL-1),MDL值计算结果与经典化学指示参数结果一致。结论:本文以MDL值作为最佳变量筛选方法评价指标,多变量检测限同时考虑了待测成分校正集样本相应误差,测试集样本相应误差以及未知样品的杠杆率,作为一个综合量化指标,能够用于中药分析体系变量筛选方法的优选。
彭严芳史新元李洋周璐薇裴艳玲华国栋吴志生乔延江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
欧盟制药工业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申报和变更资料要求指南(草案)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旨在介绍欧盟制药工业中,近红外光谱法用于定性、定量分析以及过程监控时方法校正、验证和维护的指导原则,以及申报与变更时所需呈递的资料要求。以期为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乔延江杜敏史新元吴志生徐冰
清开灵注射液中间体银黄液中黄芩苷含量近红外测定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目的:建立清开灵注射液生产过程中间体银黄液中黄芩苷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近红外透射模式,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值为参考值,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黄芩苷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校正模型。采用相关...
吴志生史新元隋丞琳杜敏彭严芳乔延江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黄芩苷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回归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