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76)

作品数:42 被引量:429H指数:13
相关作者:刘增文段而军杜红霞高文俊张丽萍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土壤
  • 12篇人工林
  • 12篇纯林
  • 9篇土壤极化
  • 8篇养分
  • 8篇人工纯林
  • 8篇N
  • 7篇土壤酶
  • 7篇土壤酶活
  • 7篇土壤酶活性
  • 7篇土壤退化
  • 7篇土壤性质
  • 7篇酶活性
  • 6篇树种
  • 5篇凋落
  • 5篇凋落叶
  • 5篇土壤生物
  • 5篇土壤微生物
  • 5篇微生物
  • 5篇落叶

机构

  • 3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37篇刘增文
  • 14篇段而军
  • 11篇杜红霞
  • 10篇高文俊
  • 9篇张丽萍
  • 8篇崔芳芳
  • 8篇付刚
  • 7篇刘卓玛姐
  • 7篇冯顺煜
  • 7篇潘开文
  • 5篇张晓曦
  • 5篇高祥斌
  • 3篇王林
  • 3篇郭冠春
  • 3篇周丽萍
  • 3篇谢博
  • 3篇王博雅
  • 2篇陈凯
  • 2篇朱博超
  • 2篇吕月玲

传媒

  • 11篇西北林学院学...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土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刺槐枯落叶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探讨刺槐的连栽障碍问题,采用刺槐枯落叶中浸提出的物质对刺槐进行发芽和幼苗实验,研究枯落叶对刺槐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枯落叶浸提液处理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刺槐的抑制强度为0.10 g.mL-1>0.02 g.mL-1>0.01 g.mL-1>0.005g.mL-1>CK;刺槐枯落物对刺槐发芽和幼苗可能具有自毒作用,从而导致植物组织生长缓慢,对养分的吸收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受阻,加速了幼苗的死亡。
刘冬杰刘增文
关键词:刺槐
森林植物—枯落物—土壤微生物系统N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对国际上关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植物、枯落物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N关系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提出关于森林N素的“源”与“汇”功能、森林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N竞争关系协调和酶活性—分解关系的研究将应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
刘增文潘开文杜红霞张丽萍高文俊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外源性C、N干扰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06年
通过对岷江上游连香树、云南松和糙皮桦3种典型林地外源性C、N干扰试验研究表明,施N和施C干扰使云南松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在适度范围内,随干扰强度的增大效果明显增加。施N干扰可使糙皮桦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施C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施N干扰使连香树林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且有随施用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使蔗糖酶活性增加,施C干扰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弱度干扰效果较好。
杜红霞刘增文潘开文高祥斌张丽萍高文俊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养分原理被引量:39
2006年
从森林组分的易变性、对干扰的反作用、养分的储备及其流动规律等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并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4种人工林进行了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人工林的养分均以钝性储备为主,土壤中的N,P,K,Ca和Mg养分贮量占整个系统对应养分总贮量的比例均大于92%,而且土壤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亏损(年亏损率0.046%~0.121%),而整个生态系统的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盈余(年盈余率0.005%~0.016%);与其他人工林相比,刺槐人上林为高吸收、高归还、快速循环、养分浪费型(较低养分生产力),其养分流速明显高于其他林地,预示刺槐林在面对微小干扰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但面对严重的干扰时其恢复力较差。同时作者提出,进行生物地球化学分类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刘增文王乃江李雅素吕月玲
黄土残塬沟壑区利用阔叶树种枯落叶改善针叶林地土壤酶活性的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针叶林地土壤与不同阔叶树种枯落叶进行室内混合培养和测定,研究了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阔叶树种枯落叶分解对针叶林地土壤酶活性的改善效应,以期达到快速确定引入混交树种目的,并且为防止针叶纯林林地所出现的土壤极化等系列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侧柏林地土壤混合5种阔叶树种枯落叶培养后,酶活性综合指数较对照均有提高,引入树种适宜度为刺槐>柠条>辽东栎>小叶杨>沙棘。(2)油松林地土壤,混合小叶杨、柠条和沙棘枯落叶培养后,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较对照均有提高,刺槐和辽东栎枯落叶培养后则反之,故不宜刺槐和辽东栎与油松混交,引入树种适宜度依次为小叶杨>柠条>沙棘。
王林刘增文郭冠春周丽萍贺敏
关键词:针叶林土壤极化土壤酶活性
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林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为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陕北半干旱风沙区(陕西靖边)人工林下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计算了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林下植物一般以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种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为34%~88%。(2)林下植物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旱柳林(26.18%)〉小叶杨×油松林、刺槐林(8.76%~11.77%)〉小叶杨林、小叶杨×柠条林(2.77%~3.16%)〉油松林、沙棘林、油松×柠条林、柠条林、天然草地(对照)(1.06%~1.57%)〉小叶杨×沙棘林、紫穗槐林(0.72%~0.77%)。除小叶杨×油凇林和小叶杨×柠条林地外,其他林地的草本层总盖度都大于灌木层。(3)林下优势植物种类差异不大,且以沙蒿(Artemisiadesertorum)、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狗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羊胡子草(Carex rigescens)、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主。(4)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大小顺序为:旱柳林、刺槐林和小叶杨林(6.00~7.18)〉小叶杨×柠条林、小叶杨×油松林、油松林(4.87~5.38)〉沙棘林、油松×柠条林、柠条林、小叶杨×沙棘林(4.06~4.49)〉紫穗槐林、天然草地(2.15~2.76),且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大于灌木层。【结论】陕北半干旱风沙区人工林下植物群落盖度及其物种多样性普遍较低,且阔叶树种林下植物群落一般比针叶树种和灌木林丰富,在针叶林中积极引进阔叶树种形成混交林,是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维持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刘增文冯顺煜段而军刘卓玛姐
关键词:人工林植物群落植物多样性
秦岭典型人工纯林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对外源性C,N干扰的响应
2009年
Unique species of tree,selective nutrients absorption and speci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pure plantation may lead to soil degradation.So study on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its reaction to external C and N disturbances of pure plantation can theoretically direct the nutrients management of forestland and control of soil degradation.According to fix-positional soil sampling,determining and field disturbance experiments in 4 typical pure plantation of larix kaempferi,Pinus tabulaeformis,Catalpa fargesii and 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 in Qinling Mountain,we can get following conclusions:Contents of organic-C,total N,enzyme activities of urease,amounts of microbes and contents of micro-biomass C and N in soil of broad-leaved forests are all more than its of needle-leaved forests except for enzyme activities of sucrase and catalase.External fertilization of C(cane sugar)can popularly raise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urease,sucrase and catalase,amounts of microbes and contents of micro-biomass C and N,and rate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planted forests(both needle-leaved forests and broad-leaved forests).External fertilization of N(urea)can raise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urease,amounts of microbes and contents of micro-biomass C and N,and rate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of needle-leaved forests,but lower the involved biochemical indices of broad-leaved forests.In summary,as a whole,broad-leaved forests are conductive to soil improvement,whereas,needle-leaved forests are harmful.Both C and N are limited nutrients for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edle-leaved forests,whereas,only C is limited for broad-leaved forests,and N is not lack,more N has no good but is harmful.
刘增文段而军付刚崔芳芳高文俊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生物化学
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纯林土壤性质极化被引量:9
2009年
在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内土壤性质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极端化发展的趋势被称为极化。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采土法对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进入后期成熟生长期的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土壤性质测定结果表明:(1)几乎所有树种纯林的土壤性质均发生了中度(P>0.10)以上的极化,其中属于极强度极化(P>0.20)的性质分别为:落叶松和白桦林地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侧柏林地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华山松和辽东栎林地的化学性质和微量元素;刺槐林地的生物学性质和微量元素;小叶杨林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不同树种纯林土壤的极化趋势分别为:油松林地发生贫养化和微量元素亏损;落叶松林地发生微量元素富集但却贫养化;侧柏林地发生富C、N和生物学性质改善;华山松林地发生物理性质改善但却贫养化和生物学性质恶化;刺槐林地发生富养化、生物学性质改善但却微量元素亏损、物理性质恶化;小叶杨林地发生贫养化、微量元素亏损和物理、生物学性质恶化;白桦林地发生物理性质改善、微量元素富集但却贫养化;辽东栎林地发生微量元素富集。(3)相对林木抗极化能力,土壤的绝对综合极抗比属于中等以上(I>0.40)的性质分别为:小叶杨林地的物理性质;侧柏林地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微量元素;落叶松、刺槐和白桦林地的所有性质。
刘增文段而军刘卓玛姐冯顺煜
关键词:纯林土壤退化土壤极化
不同森林凋落叶混合分解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尼龙分解袋的方法,对四川岷江上游地区连香树、云南松、糙皮桦和云杉4种典型人工林凋落叶进行田间混合分解试验。结果表明,糙皮桦与云杉、糙皮桦与云南松、连香树与云南松凋落叶混合后对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连香树与云杉凋落叶的混合对分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此外,放置在阔叶林地的针阔混合凋落叶分解速率较之放置在针叶林地的快,证明阔叶林地环境有利于凋落叶的分解。因此得出营造云南松和糙皮桦、云南松和连香树、云杉和糙皮桦混交林来改善凋落叶分解状况及土壤肥力、防止纯林造成的土壤极化是可行的。
张丽萍刘增文高祥斌杜红霞高文俊
关键词:连香树云南松糙皮桦云杉凋落叶分解混交林
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残塬沟壑区人工纯林土壤性质极化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为充分认识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残塬沟壑区主要人工纯林土壤性质的极化趋势,采用多样地多样点混合取土法,对该区进入后期成熟生长期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ia)等人工纯林,以及相同立地条件下植被充分覆盖、生长旺盛的天然草地(对照)土壤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油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弱度恶化(极化度Pr为-9.26%),有偏酸性发展的趋势,中度贫养化(Pr为-11.54%),部分酶活性中度恶化(Pr为-12.88%),微生物总数量有所增加;侧柏林土壤物理性质有恶化趋势,pH值保持基本稳定,弱度贫养化(Pr为-8.24%),部分酶活性尚未发生明显极化,微生物总数量保持基本稳定;刺槐林土壤物理性质呈中度恶化(Pr为-12.74%),pH值保持基本稳定,中度贫养化(Pr为-12.77%),部分酶活性弱度恶化(Pr为-8.89%),微生物总数量保持基本稳定;各种土壤性质的绝对综合极化程度表现为微生物数量组成最为敏感,酸碱性相对变化缓慢。可见,长期生长或多代连栽的人工纯林土壤性质存在极化和退化的危险。
刘增文段而军付刚崔芳芳
关键词:土壤退化土壤极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